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七章浸出制剂习题03药剂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七章浸出制剂习题03药剂

第七章浸出制剂
[X型题]
1.浸出药剂具有以下(ABC )特点
A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
B减少服用剂量
C常以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
D制剂稳定性好
E临床用于内服
注解:浸出制剂是复合组分组成,表达的是综合疗效,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了提取及精制过程,去除了大量无效杂质及组织物质,因此服用剂量减少;常以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如汤剂、糖浆剂等;临床除用于内服外,还可外用,如酊剂。

2.以下制剂(ABCDE )属于浸出制剂
A益母草膏
B玉屏风口服液
C午时茶
D远志酊
E十滴水
注解:益母草膏为煎膏剂,玉屏风口服液为口服液,午时茶为茶剂;远志酊与十滴水均为酊剂,因此上述均为浸出制剂。

3.关于煮散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
A煮散实际就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
B煮散又称为“饮”
C比一般汤剂节约药材
D比一般汤剂节约煎煮时间
E价格偏高
注解:汤剂是指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

以药材粗颗粒入药者,习称为“煮散”,因此煮散实际就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

煮散不同于“饮”,“饮”是指沸水泡药不定时饮用者,俗称为“饮”。

由于煮散以药材粗颗粒入药,浸出面积增大,根据Fick’s扩散定律,利于浸出,因此将比一般汤剂节约药材、节约煎煮时间,也正因为此无形中会降低每剂药的价格。

4.关于中药口服液与中药合剂的叙述正确的是(BE )
A中药口服液就是中药合剂,中药合剂就是中药口服液
B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C 是在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D可以根据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应用灵活
E中药口服液一般采用100℃流通蒸汽灭菌30min
注解:中药合剂与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并没有保留汤剂随症加减,因为其已经实现工业生产,处方固定;中药口服液就是中药合剂,中药合剂不是中药口服液,中药口服液是单剂量包装的合剂。

5.口服液的精制可以采用(ABD )方法
A壳聚糖沉淀法
B101果汁澄清剂
C SFE法
D高速离心法
E超声波处理
注解:壳聚糖沉淀法与101果汁澄清剂法均是絮凝沉淀法;SFE法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提取方法;超声波处理可用于提取,不用于精制。

6.口服液中可以加入(ABCD )附加剂
A矫味剂
B抗氧剂
C增溶剂
D防腐剂
E助悬剂
注解:助悬剂是混悬型液体药剂加入的一种附加剂,可以起到稳定作用,而口服液应澄明。

7.口服液质量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
A口服液需做装量差异检查
B允许在贮藏期间有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
C要求测定pH值
D要求所含细菌及霉菌应<100个/ml
E口服液一般不测定相对密度
注解:装量差异是对单剂量包装的合剂所做的要求,而口服液就是单剂量包装的合剂;由于口服液的原料药是中药材,药液中可能含有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并非杂质,这类物质在贮存期间由于“陈化”作用可能产生沉淀,因此口服液允许在贮藏期间有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pH值的要求可以提高稳定性,减少刺激;药剂卫生要求所含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均不得超过100个/ml;口服液需要测定相对密度,以控制质量。

8.单糖浆的浓度可表示为(BC )
A85%(g/g)
B85%(g/ml)
C64.74%(g/g)
D64.74%(g/ml)
E上述表示均不准确
9.单糖浆在药剂上可用做(ABD )
A矫味剂
B助悬剂
C崩解剂
D粘合剂
E润滑剂
注解:单糖浆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因此溶液很稠,可以增加体系的粘度,充当助悬剂、
粘合剂;此外蔗糖口感好,可以用作矫味剂.
10. 关于糖浆剂的质量标准叙述正确的是(BDE )
A要求为澄明液体,色泽均匀
B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
C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50%(g/ml)
D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60%(g/ml)
E要求有一定的相对密度
注解:糖浆剂应为半透明的粘稠澄清液体;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因为是以中药材为原料;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60%(g/ml)并要求糖浆剂有一定的相对密度。

11.糖浆剂在贮存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可能是(BCD )
A蔗糖加入过多
B高分子物质产生“陈化”
C贮存温度过低
DpH变化
E微生物超标
注解:糖浆剂在质量标准中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原因主要是其原料药是中药材,而中药材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高分子杂质,而这些成分不易从体系中过滤除去,贮存时产生“陈化”,或温度过低产生沉淀。

当pH变化时由于会引起成分溶解度的变化,因此可能产生沉淀。

12.关于煎膏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B )
A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B口感好,体积小,服用方便
C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制成该剂型效果更好
D煎膏剂必须加入辅料炼蜜
E可采用渗漉法制备
注解:煎膏剂是指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药性滋润,补益作用强,俗称膏滋,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在制备中由于长时间加热浓缩,因此服用体积小,又由于含有大量炼蜜或炼糖,因此服用方便。

由于长时间加热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不宜制成该剂型。

13. 煎膏剂炼糖的目的在于(ABCD )
A除去杂质
B杀灭微生物
C减少水分
D防止反砂
E使口感好
注解:蔗糖中往往含有少量杂质,少量水份,由于糖是微生物繁殖的重要营养成分,因此易滋生微生物,因此需要炼制,从而除去杂质、减少水分、杀灭微生物。

煎膏剂中含糖量很高,达到过饱和,易从体系析出造成反砂现象,而在炼制过程中蔗糖可以发生转化,降低蔗糖的含量从而避免可反砂现象的出现。

14.可用做煎膏剂的辅料的是(ABCDE )
A白砂糖
B白绵糖
C红塘
D饴糖
E酒石酸
注解:煎膏剂的辅料有蔗糖或炼蜜两种,而蔗糖的种类可以是白砂糖、白绵糖、红塘、饴糖,酒石酸是炼糖时需要加入的,可以促进蔗糖转化。

15. 煎膏剂在收膏时正确的判断是(BCD )
A相对密度在1.35左右
B细棒趁热挑起,“夏天挂旗,冬天挂丝”
C趁热滴于桑皮纸上,不现水迹
D“大白丝”
E滴水成珠
注解:相对密度在1.40左右;滴水成珠为炼糖的判断方法。

16.酒剂与酊剂的共同点( ABCD )
A对浸出成分均有一定选择性,杂质少,澄明度好
B久贮不易长霉
C溶媒本身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D均需进行乙醇含量检查
E均要求澄明度好,不允许有沉淀
注解:酒剂的溶媒是食用酒,酊剂的溶媒是不同浓度的乙醇,因此均对浸出成分均有一定选择性,杂质少,澄明度好;乙醇本身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均需进行乙醇含量检查;乙醇浓度达到20%即可防腐,而酒剂与酊剂的含醇量一般都高于20%,因此久贮不易长霉。

酒剂允许在贮存期间有轻摇即散的沉淀。

17.关于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异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BCDE )
A二者均采用适宜溶剂浸出有效成分,只是蒸发除去溶剂的程度不同,除去部分溶剂者为流浸膏剂
B流浸膏剂均含有20~25%的乙醇,浸膏剂不含
C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多用于制备其他剂型的原料,很少直接用于临床
D流浸膏剂较浸膏剂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
E二者均可采用渗漉法制备
注解:流浸膏剂为液体制剂,防腐是一个问题,因此要求含有20~25%的乙醇,即使用水提取最后也需要调整;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多用于制备其他剂型的原料,很少直接用于临床流浸膏剂较浸膏剂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是因为流浸膏剂一般多采用渗漉法制备,而初漉液不经加热浓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