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探秘社团课程纲要上学期

自然探秘社团课程纲要上学期

小学三四年级《自然探秘社团(上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自然探秘社团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三、四年级
课时:15课时
设计者:
背景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探索和认识大自然的奥秘和发展规律,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知识的理解;促进科技、教育、体育、学生学习知识的结合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崇尚科学、不断进取的探险精神;在学习上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科学精神,着眼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传统优势,努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决定继续开展社团活动。

目标
1、了解自我的兴趣爱好、能力特质,形成自我发展的目标、促进自我规划的实现。

2、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实践活动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养成制定学习活动计划和总结的习惯。

3、激发好奇心及观察力,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主动探索问题。

4、培养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在学习活动中有自律意识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品德。

5、通过社团活动,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实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内容
实施
课程资源
学校开设这门就是为热爱自然科学的孩子提供一个认识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中展现自我,找到乐趣,热爱生活。

在提高课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的自信及合作意识,逐渐形成勇敢、坚毅、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地坚强性格。

评价
㈠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平时检测(10%)+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10%)
⑴平时检测: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握
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⑵课堂表现:课堂上随机提问8—10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⑶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写字、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开展。

2.结果评价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

观察学生是否在演课外知识和表达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评,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个案分析。

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发展性评价。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㈡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百分制。

2.课堂评价: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

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等)。

㈢评价结果处理
以上三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优(90及90以上)、良(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成绩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