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复习《力学实验专题》练习题及其答案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3所示。
(1)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它前进得越远。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相同,比较小车经过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面运动距离远近的物理研究方法叫: 。
(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
因为小车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2、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 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是因为该表面_______________最大,导致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3)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 (4)通过该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 .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 .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 .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4.李江和李明做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实验器材: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等.(1)如图所示,杠杆两端都有螺母,其作用是 ;(2)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位置;(3)实验中,当杠杆左侧钩码和右侧的测力计处于图乙所示状态时,应 ,使杠杆恢复平衡位置平衡.(4)测量时,李明发现李江把弹簧测力计拿倒了,如图丙所示,那么李江测出拉力大小将 (选填“保持不变”或“变大”或“变小”);(5)他们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如表:李江说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得出探究结论,李明说不能总结得出探究结论.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总结得出探究结论;理由是 . 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实验中,必须水平拉着木块做 直线运动,使弹簧测力计示数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由甲、乙实验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等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3)由 实验可得,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在甲实验中,当木板的运动速度变大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 乙_________P 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 2 F/N 5 2.5 l/cm 20 40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7、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反应出来的.这种方法叫.(2)比较a、b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选用图中的根据图中的、两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现象得出的结论是.(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5)小明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原因是:.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B、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选填“A、B、C、D”)(2)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选填“A、B、C、D”)(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
(4)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9.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一组同学提出了4种猜想。
小华: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小红: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冬冬: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玲玲: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他们找来了体积相同的A、B两块实心金属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仪器。
按照图中所示规范地完成了实验,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观察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A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360cm时,物体A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N;表格中标有“∆”的位置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_____;(2)通过分析比较第__________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第___________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3)为了验证冬冬同学的猜想,他们选择了第__________次实验数据,他们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____(选填“无关”或“有关”);(4)要验证玲玲的猜想,同学们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他们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
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请指出他们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b、c所示,让质量为m、2m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的位置.(1)小球动能是由(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2)实验中通过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3)比较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次数金属块物体重力/N液体密度3/g cm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3/cm测力计的示数/N1 A 5 1.0 20 4.82 A 5 1.0 60 4.43 A 5 1.0 100 4.04 A5 1.2 100 ∆5 B 3 1.2 100 1.811.小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一光滑斜面向下运动,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图甲是控制两球的相等,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2)图乙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达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选用乙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12、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 处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坑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h3.(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3)比较______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高度越大物体重力势能越大;(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5)小球在下落过程陷入沙面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能,陷入沙中后到小球静止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能.13、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端移动;(3)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盘,用镊子向天平的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4)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cm3.(5)他用密度公式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g/cm3.14.、小惠同学为了测量某种高山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1所示,其错误之处是:.(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惠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2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cm3,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g,茶油的密度是g/cm3.15.小刚家新房子装修时,窗台上铺了一种叫“人造石”的材料,小刚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他拿了一块角料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一下该“人造石”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