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可行性报告一、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必要性1、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的需要。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将迅速发展,并成为国内的支柱产业;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产业将成为输出性产业。
目前,我省人均GDP已经接近800美元,且居民收入水平连年持续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省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因此,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带动作用,企业投资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的需要。
2、整合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需要。
云南是文化资源大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同时,经过多年的投入,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文化资产。
但是,我省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探索、培育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的手段,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项目带动作用不强,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较低,经济效益欠佳。
因此,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是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我省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类型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需要。
3、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需要。
我省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很大,但是文化企业尤其是民营文化企业承贷能力严重不足,抵押、担保等瓶颈问题突出,投、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强烈呼唤来自市场方面的金融支持。
因此,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是引导、聚集、整合社会资金,扩大对文化产业投资的需要。
4、文化体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自2003年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省顺应文化体制改革趋势,在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打造了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杨丽萍的《云南印象》、《云南响声》等均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较明显。
但是,与文化体制改革目标和市场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另外,财政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手段仍显单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不够,没有可支持的文化产业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因此,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引进财政支持方式的必然要求。
5、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战略需要。
近几年,在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的背景下,我省国有企业发展迅速,效益明显提高,企业积累快速增加,部分企业特别是资源型企业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烟草业、旅游业、治金化工等行业均排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但是随着资源消耗的加快,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系今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其中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并且在我省正在迅速成为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起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投资文化产业,是我省大中型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可行方式。
二、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可行性1、发展共识已经形成。
当今时代,经济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对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各省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我省作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文化资源大省之一,文化产业发展潜在优势十分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省委省政府已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了发展重点,特别是省政府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目标后,全省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共识已经形成。
2、发展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条件已经具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大事来抓,为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意见》、《文化产业发展“十五”规划》、《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加快非公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云南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文件法规,发展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条件已经具备。
3、有可借鉴的经验。
由于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民族民俗资源和文化氛围,国内不少文化产业界的大腕纷纷进入云南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如香港著名影视明星于荣光在云南成立荣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在云南先后投拍《狼毒花》一、二部,在国内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应和经济效益,先后接拍云南几个大型国企广告;张艺谋、陈凯歌等国内一流大导演的国产大片《无极》、《千里走单骑》也同样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港台天王级歌星张学友曾先后五次在昆明举办个唱,全球小姐国际总决赛也曾两次落户昆明……大的文化产业环境已经形成,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在云南投资的成功经验将成为我们组建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最宝贵的借鉴经验。
4、有资金投入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省财政收入快速增加,政府已经有能力通过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社会资本积累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一方面全省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良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已有实力投资文化产业领域;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内外流动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社会资金投入基础也已具备。
5、有一批成熟的项目。
近年来,我省启动实施了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有力的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元谋影视拍摄基地等已经在全国形成较高知名度。
除此之外,一批特色鲜明、高品位的文化园区、文化基地项目也已成熟,依附于云南著名旅游地的文化园区、文化基地已经颇具规模。
同时,昆明已经成为港台歌星国内个唱的热门首选地之一,云南的追星热已经形成。
与北京多家文化产业的巨头的长期合作关系,可引进多个盈利点较大的文化项目。
6、有良好的社会资源。
近四年从事文化产业的实践操作经验,使我们不论从政府资源、国企资源、旅游景区、省级媒体、文化产业合作伙伴等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资源关系整合,将形成一股较有冲击力的资源链,迅速打开并占领云南文化产业阵地。
三、重点文化产业前景简析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可依托云南报业集团等,投资建设西部文教传媒产业园和云南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等,壮大新闻出版发行业。
(一)广电影视传媒产业。
我省广电影视传媒产业起步早,发展迅速,以云南广电局为龙头的影视制作机构达到80多家,特别是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发展迅速,已占到机构总数的93%以上,全省年均生产电影4.5部、电视剧400集,影视生产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自办节目分别增加到9套和7套,是全国频道、频率资源最丰富的省级台之一;广电网络股份公司已成为全国网内用户数量最多的省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以云南报业集团为首的报媒行业同样在全国排列前十,云南媒体业发展可谓前景一片光明。
(二)动漫产业。
目前,国家已把动漫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予以支持,我省软件产业实力较强,影视产业基础雄厚,可挖掘历史资源丰富,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可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和云南著名旅游地,投资建设云南动漫基地,充分发掘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影视动漫业、游戏软件业、娱乐业。
(三)出版印刷包装文化产业。
我省出版印刷包装资源丰富,目前全省有图书出版社18家,报纸16种,期刊140多种,音像电子出版社8家,书报刊准印企业86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定点印刷企业25家),国有、集体和个体出版物发行单位3000多家。
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可依托云南报业集团等,投资建设西部文教传媒产业园和云南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等,壮大新闻出版发行业。
(四)文化旅游产业。
云南作为人类文明的源头,国内旅游的主干,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古滇国、大理国、元谋人、禄丰恐龙、腊马古猿、澄江水底古城等为云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统计,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2575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全省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90多个,馆藏文物90万件(组),珍贵文物5万余件(组),一级文物3709件(组),国宝123件(组)。
同时,云南也是全国旅游大省,世界自然遗产石林、大理、丽江、世界恐龙谷黄金旅游线成为国内最热门的旅游线路之一,西双版纳、瑞丽、思茅、腾冲、文山、弥勒、红河州均打出旅游牌,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加之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大省,不同的民族文化加之不同的地域文化,再辅以独特的自然、地质景观,形成了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可吸收社会资金,依托大品牌旅游景区,投资兴建影视基地、动漫基地,形成一条云南特色的影视产业链。
(五)演艺业。
我省文艺资源丰富,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118个,艺术馆11个,昆明剧院、省体育馆、市体育馆、新亚洲体育馆等演出场所众多;文艺精品项目众多,云南人又酷爱演艺事业,一凡大型文艺演出或演唱会,门票销售状况均高于其它同水平城市,加之与北京文化产业巨头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操作几台大型演唱会,迅速扩张公司品牌影响力。
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可以以文艺路演艺团体为基础,投资建设云南歌舞演艺基地,结合文化旅游,培育知名文娱演出品牌,发展演艺业。
(六)文物博览业。
云南文物数量多、品位高,文物博览前景广阔,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可以以我省历史博物馆、市博物馆等为依托,发展文物博览业。
(七)体育产业。
目前全省体育系统有各种体育场馆和运动中心3000多处,体育场馆初具规模,体育教育培训蓬勃发展,职业化体育俱乐部发展良好,体育彩票销量可观,同时,体育业与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开始结合,投资公司成立以后,可依托省拓东体育场、市体育馆、新亚洲体育馆等,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发展体育赛事、体育休闲、全民健身等产业。
四、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建议(一)政府主导与政府投资的关系问题由于文化产业涉及意识形态领域,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即政府要在文化产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政府投入就要占主导,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我们大多缺乏运用制度设计实现产业发展与社会资本进入相结合的手段,不善于用资本的管制关系来实现社会资本为我所用。
我们认为,作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不需要重点考虑政府主导尤其是政府投入占主导问题,政府对文化产业的主导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在具体的产业项目中落实。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政府可以借鉴美国军工企业、新加坡传媒企业的制度安排,通过设置管理股、实行国有股“统一行动”等,实现资本运作。
管理股案例: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上市时设立了一个管理股,尽管只占3%的股比,但其投票权一票却相当于普通股100票,管理股持有人必须经新加坡新闻与艺术部认可,从而实现对媒体行业的控制。
因此,在组建云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时,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制度设计,而不仅仅是通过政府投入占主导,来实现政府的主导力、控制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