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与高血脂症

运动与高血脂症

运动与高血脂症(作者:石建东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院运动人体科学)摘要: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

有些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还可出现腱状、结节状、掌平面及眼眶周围黄色瘤、青年角膜弓等。

关键词:高血脂症诊断标准运动疗法1.高血脂症的概述现代都市人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丰厚,其饮食结构改变,加上工作生活的压力及一些不良的嗜好习惯,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血脂健康已经成了与现代都市人息息相关、迫在眉睫的“健康焦点”,一场关乎国人心脑健康的降血脂“持久战”已经展开。

高脂血症初期多数没有临床症状,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

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

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1.1高血脂症的定义和分类1.1.1高血脂症的定义高血脂就是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脂蛋白(LDL)过高和血清高密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

它是指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所以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升高常常表现为血液中某类脂蛋白水平的升高。

高血脂一般不易被察觉,知晓率仅为25%,在早期和轻度时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其致病过程是缓慢的,因此往往被人忽略。

但是它的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其在全身发病的步骤是这样的:高脂血症→血管硬化→血压增高→心脑供血不足→心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或冠心病)。

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老年痴呆、糖尿病都是高血脂症的引发的。

被医学界称为“无声的杀手”。

1.1.2.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分类1.1.2.1.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因遗传因素障碍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血脂异常。

1.1.2.2.继发性高脂血症:由于其它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不足、阻塞性肝病等疾病引起的血脂异常。

1.1.3.高血脂症的临床分类1.1.3.1.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毫摩尔/升(mmol/L),如超过5.7毫摩尔/升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总胆固醇含量介乎二者之间者为边缘性或临界性升高,也属不正常情况。

1.1.3.2.高甘油酯血症:凡血甘油三酯超过1.7毫摩尔/升,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即为本症。

其病因也与饮食有关,长期进食含糖类过多我食品、饮酒、吸烟,以及体力活动过少都可引起其发生。

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常见于家族遗传疾病,与遗传基因异常有关,这些患者的血液抽出后,上层往往像奶油状,下层则混浊。

他们较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糖尿病、胆道阻塞等疾患也可促使“继发性甘甜三酶血症”的产生。

甘油三酯增高也很可能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患者还同时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升高,如果其HDL-C明显降低,使更易促发冠心病。

1.1.3.3.混合性高血脂症:血中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同时升高者即可诊断为本病,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其病因也与遗传、饮食或其他疾病有关,由于两种血脂成分均异常,以及HDL-C常常明显降低,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大。

1.1.3.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1.1.4.高血脂的中医辨证分型1.1.4.1.痰湿内阻此型多见于肥胖之人,平时经常头晕胀痛,胸脘痞闷,甚则呕恶痰涎,身沉肢重,乏力倦怠。

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滑腻,脉来濡滑。

1.1.4.2.肝胆郡滞患者平素性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伴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嗳气,泛酸苦水,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经前乳胀、腹痛。

舌淡,苔薄白,脉弦等症。

1.1.4.3.肝肾阴虚多见于中年以上形体并不丰腴者,常眩晕,耳鸣,头痛,肢麻,腰膝酸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健忘难寐。

舌红少苔,脉来细数。

1.1.4.4.脾肾阳虚患者多形体肥胖,形神衰退,常头昏头晕,耳鸣,齿摇,腰膝酸软,形寒怕冷,手足欠温,腹胀纳呆,肠鸣便溏,阳痿滑精。

舌体淡胖,边有齿印,苔中根白腻,脉象沉细而迟。

1.2.高血脂症的表现和诊断标准1.2.1.高血脂症的表现高血脂症一般表现不是很明显,视其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自己没有感觉,大多是在检查身体时,或者做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

轻微的不容易察觉;较严重的包括在摄入脂肪后反复腹痛,肝脾肿大,在肘、背和臀部可见皮疹样的黄色瘤;更严重的可见高血糖、高尿酸血症。

高血脂症出现的主要表现是并发症,如高血脂症可以并发很多其他病,并发动脉硬化的、并发心脏的问题、出现脑子供血的问题或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肾脏出问题了、甚至有的高脂血症胰腺炎,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脂血症的症状。

有的人脸上有黄色瘤,就是脂肪瘤在眼睛眼皮上面可以出两块黄色的斑,这是黄色瘤,这些症状都是高脂血症的症状。

1.2.2.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关于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一个统一的方法。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成人治疗组(adult treatment panel,A TP)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见表2-1.表2-1高血脂症诊断标准(美国,ATPⅡ,1993)血浆总胆固醇水平血浆甘油三酯水平mmol/L mg/dl mmol/L mg/dl 合适水平< 5.2 < 200 < 2.3 < 200 临界高值 5.2--6.2 200--400 2.3—4.5 200--400 高脂血症> 6.2 >240 >4.5 >400(引自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成人治疗组。

1993)国内尚无一个公认的血脂参考值。

多数学者认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大于6.2mmol/L(24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大于2.0mmol/L(18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此外,HDL-C水平小于0.91mmol/L(35mg/dl),可定为低HDL-C血症。

各地由于所测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测试方法的差异等因素,所制定的高血脂症诊断标准不一。

现将北京和上海所定的高血脂症参考标准列于表2-2表2-2高血脂症参考标准北京上海mmol/L mg/dl mmol/L mg/dl 高胆固醇血症>6.465 >250 >5.689 >220 高甘油三酯血症>2.258 >200 >1.806 >160 低HDL-C血症<0.905 <35 <0.905 <351.3.高血脂症的发病机理高血脂症可以分成原发性与继发性,后者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硬化)、肥胖症、酒精中毒、胰腺炎及痛风等。

已经了解到糖尿病Ⅰ型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造成LPL活力较低、而脂肪内激素敏感性脂酶活力偏高而造成脂肪动员增多、合成减少所致;糖尿病Ⅱ型则由于高胰岛素血症,造成甘油三酯合成过多。

阻塞性肝病是由于胆固醇降解为胆汁酸排除减慢所致。

另外,噻嗪类利尿剂、孕激素、类固醇激素亦能干扰正常血脂代谢而造成血脂紊乱。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脂血症,目前认为它与环境及遗传两大因素有关,大多数情况不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轻及中等血脂异常多是由于环境因素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高饱和脂肪及高胆固醇饮食;明显的血脂异常多数是遗传因素所致。

已经发现存在参与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脂蛋白脂酶(LPL)及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 T),载脂蛋白如ApoAⅠ、ApoB 、ApoC Ⅱ、ApoCⅢ及ApOE,脂蛋白受体如LDL受体等多种参与脂质代谢的先天性异常。

最常见或最明确的是以下三种脂蛋白代谢异常疾病;①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发病率为1/10000,是由于ApoE的特殊突变导致CM及VLDL的代谢残余物与脂蛋白受体正常连接受阻。

②家族性ApoB100缺陷:是由于APOB中单个氨基酸被代替,阻止了LDL与其受体的正常连接。

③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病率是1/500,是由于LDL受体各种突变干扰了脂蛋白与该受体正常连接。

此外,还存在家族性联合高脂蛋白血症、家庭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1.4.高脂血症的症状表现根据程度不同,高血脂的症状也表现不一,高血脂的症状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4.1.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1.4.2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

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1.4.3.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1.4.4.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1.4.5.少数高血脂还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发生在40岁以下,则多伴有高血脂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见,但特异性不强。

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折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1.5.高血脂的疗效标准目前国内尚未确定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综合所及资料,疗效标准可分下列几级: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恢复正常或其下降值>4Omg%。

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清胆固醇、甘油叁酯下降值≥20mg%。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血清胆固醇、甘油叁酯下降值在20mg%以下。

2.运动与高血脂症2.1运动促进脂代谢改善饮食、运动和控制体重是控制高脂血症的基本步骤。

运动有降低LDL的作用,运动预防CHD主要是通过促进HDL介导的胆固醇逆向转运(CRT)。

运动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减少脂质沉积和促进CRT。

有氧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在不同人群的横向与纵向研究中已得到证实,主要表现为:降低TG、TC和LDL和小颗粒LDL的水平,提高HDL,特别是HDL2亚组分的水平,这些改变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一次性运动和重复的耐力练习可显著改变脂代谢。

运动时骨骼肌在调节改变脂代谢的机制中起中心作用有研究显示:骨骼肌的特征,即及纤维组成和代谢特征会影响CHD危险因素(胰岛素水平、肥胖等)、自身的健康水平、闲暇时的运动和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