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培训讲学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培训讲学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常见农业病害分类农作物病害分类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

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左右。

1、真菌性病害1.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

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者瘿瘤。

1.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

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和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1.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病。

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者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1.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

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1.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

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浸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1.6芽孢纲病原真菌。

以浸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7肛孢菌纲的黑盘孢属。

起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者白色的黏液。

1.8球壳菌目的真菌。

引起的病状类型很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多形成干腐或者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和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

但是,凡属于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小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

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

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由于细菌浸染破坏薄细胞和细胞壁组织所导致的后果。

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在肥厚的组织或者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浸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者全部发生。

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回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是有菌脓溢出(除根瘤、根癌病菌外),病斑表面光滑。

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3、病毒病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浸染的方式浸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

病毒病害的传播、浸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4线虫病害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种较低等的动物,大量存活于土壤和水中,也有寄生在动物上如常见的蛔虫和钩虫等。

寄生在植物上并引发植物发生病害的线虫,称为植物寄生线虫,广泛寄生在植物的根、茎、叶、花、芽、种子和果实上,使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害。

植物线虫特点:主动侵袭寄主,自动转移危害,吸收植物营养,破坏植物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加重病害发生。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表(专利品)农业病虫害症简易诊断专利知识产权表中国植物营养学博士秋景深(秋实)(编号:五五五五五医院——55555)常见农业病害防治办法(专利品)作物药害有什么症状?(1)斑点斑点药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在茎秆或果实表皮上。

常见的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

药斑与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不同,药斑在植株上分布没有规律性,整个地块发生有轻有重。

病斑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

药斑与真菌性病害的斑点也不一样,药斑大小,形状变化大,病斑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2)黄化黄化可发生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

引起黄化的主要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

轻度发生表现为叶片发黄,重度发生表现为全株发黄。

叶片黄化又有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之分。

药害引起的黄化与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有所区别,前者常常由黄叶变成枯叶,晴天多,黄化产生快,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

后者常与土壤肥力有关,全地块黄苗表现一致。

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症状,在田间病株与健株混生。

(3)畸形由药害引起的畸形可发生于作物茎叶和根部,常见的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

药害畸形与病毒病害畸形不同,前者发生普遍,植株上表现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生,表现系统性症状,常在叶片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

(4)枯萎药害枯萎往往整株表现症状,大多由除草剂引起。

药害引起的枯萎与植株染病后引起的枯萎症状不同,前者没有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较迟缓,先黄化,后死苗,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而后者多是根茎输导组织堵塞,当阳光照射,蒸发量大时,先萎蔫,后失绿死苗,根基导管常有褐变。

(5)生长停滞这类药害是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缓慢,除草剂药害一般均有此现象,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药害引起的缓长与生理病害的发僵和缺素症比较,前者往往伴有药触或其他药害症状,而后者中毒发僵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发僵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

(6)不孕不孕症是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而引起的一种药害反映。

药害不孕与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二者不同,前者为全株不孕,有时虽部分结实,但混有其它药害症状;而气候引起的不孕无其他症状,也极少出现全株性不孕现象。

(7)脱落这种药害大多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有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

注意药害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与大气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不同,前者常伴有其他药害症状,如产生黄化、枯焦后,再落叶。

而后者常与灾害性天气有关,在大风、暴雨、高温时常会出现。

栽培因素住要是缺肥或生长过多而引起落花、落果。

(8)劣果此类药害表现在植物的果实上,使果实体积变小,果表异常,品质变劣,影响食用价值。

药害引起的劣果与病害造成的劣果不同,前者只有病状,无病征,有时还伴有其他药害症状;后者有病状,也多有病征,有些病毒性病害则表现出系统性症状,或不表现其他症状。

作物重茬病害特征及防治办法近年来,随着全球沙漠化、荒漠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可耕土地越来越少,而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提高复种指数(重茬耕作)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但是随之而来的土传病害等重茬病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绝产。

重茬病成为农业专家和广大农民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课题,但长时间一直没有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一、重茬病的主要病原和表现特征:重茬病是由土传性病害中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缺乏及作物自毒引起的综合性病害,发病严重且十分难以防治,发生时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常见病害有枯萎病、青枯病、立枯病、根腐病、基腐病、黄萎病、茎腐病、瘟病以及缺素怔等。

泰宝抗茬宁针对这些情况采用高活力多种有益微生物来消灭这些病菌,并补充因重茬被作物带走的微量元素,就能够很好地防治因连作造成的病害。

一般发病率在10~30%,植株常常枯死,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可达80~90%,甚至全园死亡,造成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二、传统防治:选育耐重茬品种,土壤清毒(包括药剂清毒,高消毒等)、大田换土、嫁接换根、药剂灌根、药土垫底等。

传统方法投资多,强度大,收效甚微,并且不利于环保。

三、重大突破—泰宝抗茬宁:“泰宝抗茬宁”(原名“克劳帕CCROPA”)是三位博士研究人员经过七年的艰苦努力研究成功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作物连作动力剂(continuouscroppingpoweragent-ccropa)。

“泰宝抗茬宁”为健康土壤微生物联合处理剂,其中的微生物是筛选自土壤中对大多数病原菌都具有拮抗作用而它们自身具有互惠共生关系,因此,不仅其定殖能力强,而且微生物间又可以相互促进,并分泌对植物具有多种促生长作用的因子,所以,在克服作物重茬的同时,对作物健康生长和丰收有着显著的影响。

“泰宝抗茬宁”含多达55亿/克有益微生物,用以占领作物根际生态位。

一方面,有益微生物排除有害病菌与作物接触,并杀死部分致病菌,同时分泌一些有益于植物的化学物质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另一方面,作物根部分泌的化学物质和部分脱落死亡的细胞对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定殖有重要地促进作用,有益微生物与作物之间的这种互惠共生关系是克服重茬连作的动力所在。

“泰宝抗茬宁”增产幅度在20-50%,对所有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突出,是目前我国唯一国际领先的高效微生物土壤处理剂。

四、泰宝抗茬宁的显著特点:1、抑菌抗病泰宝抗茬宁(CCROPA)渗入土壤,迅速组团阻断有害菌群与作物接触,形成防护墙,并吞食有害菌,净化土壤,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机率。

2、激活肥效科学证明氮、磷、钾的吸收率只有30%左右,氮最易流失,而磷、钾不易吸收。

泰宝抗茬宁(CCROPA)其超强的运动功能能激活磷、钾,并包围“氮“,提高肥效30%以上。

3、松土促根“土好根好庄稼好,根深叶茂抗茬宁”。

“CCROPA”在土壤的超强活性打破土壤板结,起到通透作用,促进根系生长。

4、提质增产泰宝抗茬宁(CCROPA)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细胞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植物生长活性物质,补充农作物生长中缺乏的微量元素,促根壮苗,提质增产,一般增幅30%—50%。

作物病害识别和农药配方注重事项植物病害大多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由于病原微生物不能肉眼辨别,我们往往只能通过其病状和病症加以辨别,而辨别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我们的能否准确配药。

因此,在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对作物病害的准确辨别是基础,药剂的选择是要害。

一、如何辨别病害我们知道,作物病害按照其病原体分类,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和一些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

而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我们可以肉眼识别其寄生植物。

其它病害是这样识别的。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分这两种病害都表现其特有的病状和病症,而最根本区别是病症。

(一)病症的区别一般来讲,菌脓是细菌性病害所固有的病症,大部分伴随臭味;而真菌性病害的病症则在其病状四周或发病部位表现如下:①霉状物如霜霉病在叶子背面附有黑色或白色霉层,叶霉病则在叶背长出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

②点状物③锈状物④粉状物⑤菌核如菌核病,白绢病等。

1、病症的区别①萎蔫状况,如出现黄萎或枯萎情况多为真菌引起的病害;而植株迅速死亡而叶片仍为绿色是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

②腐烂程度腐烂处伴有菌脓并恶臭味多为细菌引起。

其实,细菌病害和真菌病害的区别往往是结合其病症和病状加以识别。

2、病毒类病害包括由类菌原体、病毒、类病毒引起的病害,其病状表现出黄化(如柑桔黄龙病)、厥叶或花叶(如黄瓜花叶病毒病)为主,少数沿茎杆或果实成条斑状(如番茄病毒性条斑病)。

但不表现病症。

(二)通过气候条件加以识别(1)病毒病一般是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生为多。

(2)而细菌病害大多是在大风大雨过后发生(因其病原主要是从伤口侵入)。

(3)真菌性病害的不同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生。

(三)可通过植株的发病部位加以识别有些病害只发生在叶片,如叶霉病、叶斑病等;有些只发生在茎杆或茎基部上,如番茄青枯病发病部位是茎基部往上的茎杆上,而茎基腐病只发生于茎基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