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7课《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了前面三年的科学学习经历,科学探究能力已初步形成,对对比实验模式清楚。
教师只要创设好情境,为学生准备好材料,学生就能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获得数据的分析对比,自行得出实验结论。
本课是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七课,因为前面几节课的内容都是学习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的知识,以此作铺垫,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对提出的有关斜面的作用问题制订出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斜面的作用是省力的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设计实验并用实验的数据来验证斜面是省力的。
【教学难点】
知道不同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铁架台、平木板一块、小车、测力计、A4纸(实验报告设计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第一课中使用工具中应用部分,要将木桶搬运到卡车上面可以用什么方法方便。
说说理由。
1认识斜面:看图片人行天桥的斜坡,人推自行车上去是沿着斜坡进行的,还有搭在汽车车厢上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斜面。
板书:斜面21世纪教育网
(1)我们把人行天桥上的斜坡,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老师板书:斜面
(2)提问:斜面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请同学猜测一下。
这节课我们将研究斜面的作用。
老师将课题板书完整: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联系第一课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斜面的存在,我们不知不觉就应用了斜面。
人们为什么要利用斜面工作、生活,斜面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斜面作用的热情。
】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斜面能否省力只是我们通过感受得到的一个猜想,是否真的省力要怎样得到证明呢?
2.学生小组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3.请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讨论后得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师提示实验要改变的是什么条件,不变的是什么条件?引起学生思考。
4.师生共同修正实验方案并规范实验步骤。
通过大屏幕出示实验步骤和温馨提示,如下: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的作用
木板,带凹槽的实验小汽车,小木块若干,测力计
实验步骤:
(1)搭好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再测出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3)改变物体的重量,按步骤1重复做。
(4)讨论、整理实验发现。
注意事项:
(1)只能改变物体的重量,不能改变斜面的高度。
21世纪教育网
(2)拉测力计的要求是匀速直线,边拉边读。
(3)注重小组合作、边实验边记录。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但考虑问题还不是很全面,这里用课件提示学生设计实验时的几个问题,在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时起到了必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对提升物体的重量做统一要求但对各组搭的斜面坡度不作统一要求,以便自然过渡到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5.各组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6.汇报实验情况,板书各组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收集的数据。
斜面的作用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斜面能够省力,那么不同坡度斜面的省力情况是否一样呢?
2.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
3.引导学生再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①在实验中,什么条件一定要不同?
②(出示木块和木板)就用这木块和木板,你能搭出几种坡度不同的斜面?
③提示:为了好控制坡度,这个实验最好改变的角度为0度,30度,45度,60度,和90度。
5.大屏幕出示实验计划二:学生有了第一次实验的基础,第二次实验讲解不需要时间太长。
6.学生分组做实验
7.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四、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大屏幕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里用到了斜面。
联系教材的图片,如果坡度越小越省力,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路面的距离就会延长,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由此过渡到盘山公路的“S”形弯为什么这么设计。
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将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
】
【板书设计】
7.斜面的作用
斜面的作用——省力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