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素质

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素质

1、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谈谈你的看法。

①扎实的汉语能力及语言学知识: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授母语非汉语者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汉语运用能力,因此,扎实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包括对汉语的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分析;解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普通话水平等等,是判断一名汉语教师是否优秀的最基本条件。

②较强的外语能力:现今的汉语教学多数采用的是“汉语为主,外语为辅”的基本教学语言模式,尤其在初中级班的教学中,使用一定量的学生母语进行教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了解、预测、分析由于学生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偏误,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③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汉语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语习得等在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方法,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支撑。

只有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方法运用娴熟的老师,才能真正教好汉语。

④全面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汉语,必然要接触到中国文化,因此,优秀的汉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全面的中国文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技能,也需要了解外国的文学文化知识。

同时,汉语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势必会产生交流障碍甚至是文化冲突,因此,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异于中国文化的方面有一颗包容之心,这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⑤较高的个人素质:作为汉语教师,要热爱汉语教学,热爱自己的学生,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等等,都是评价一名汉语教师优劣的因素。

2、说一说听说法和交际法的主要区别。

听说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①目标:听说法以培养语言生成能力为主,强调正确性;交际法以培养语言使用能力为主,强调流利性、可接受性和的提醒。

②重点:听说法重视结构形式的教学;交际法强调意念和功能压倒一切。

③内容:听说法不强调学习语言变体,语言项目不一定情景化;交际法把语言变体看作重要的学习内容,语言项目必须情景化。

④训练形式:听说法以围绕句型进行的互动操练为主,不强调信息差,允许机械训练,主张先操练再活用;交际法以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为主,不允许没有交际意义的练习,主张在使用中学会语言。

⑤母语:听说法尽量避免使用学习者的母语;交际法允许适当使用母语。

⑥师生关系:听说法以教师为中心,有错必纠,避免错误形成习惯;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允许犯错。

⑦教学顺序和基本单位:听说法按照语言点的难度排列,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交际法按照任务项目的难度排列,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5、举例说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问。

①提问的原则:1、简单清楚:教师表达问题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问句要规范,使用“有效语言”,不说“无效语言”,让学生第一时间能够听懂、理解,抓住问题的核心。

2、难易适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汉语水平,不能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

3、层层深入: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性,做到由易到难的提问,问题之间要存在必要的联系,将问题自然地贯穿在一起,“步步为营”。

4、活泼有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在符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活泼有趣,过于沉闷的问题会减少学生的回答兴趣。

5、切合生活:教师的问题应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真正提高汉语的使用能力。

②提问要有针对性:首先,教师应该考虑到班级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问题,如对课文提问时,针对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可以多提一些关于课文内容、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一些在课文基础上的扩展性问题,让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来回答。

其次,教师的提问应与语言点有很强的对应性,在课堂操练中,不应该提出与该语言点无关或关联甚小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有设想。

③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有意识地多提问扩展性和主观性问题,这样可以增强互动,如就“不但……还……”,可问:“你每天不但上课,还做什么?”学生不仅可以练习这个句型,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信息来补全回答。

再如在小型的交流讨论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这类问题,“你觉得课文中的这家饭馆有什么特点?”“你喜欢什么样的饭馆?”等等。

④教师提问时,要注意:1、不要用是非疑问句或正反疑问句提问,要善于把问题转化为“你呢?”,“你觉得呢?”2、不问学生“你会不会用‘……’这个句型?”、“你听没听懂我的问题?”3、不要先点名再问问题,一般先问问题再点名。

4、就课文内容提问时,选取一两个重要问题即可,要把课文内容变成练习句型的问题提出来。

5、不问学生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如“谁漂亮”;不问私人敏感或社会敏感的问题,里宗教问题,种族问题,性别问题。

9、举例说明课堂操练有哪些基本方法。

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

①金字塔法:从一个基本词汇扩展到一个复杂句子的操练方法,如“北京”→“去北京”→“坐火车去北京”→“明天坐火车去北京”→“我明天坐火车去北京。

”②替换法:“我坐火车去北京。

”(上海、香港/汽车、船、飞机)③否定/肯定法:如练习“我喜欢吃苹果”,老师正举卡片,学生说肯定形式;倒举卡片,说否定形式。

④问答法:你喜欢吃什么?我喜欢吃苹果。

你呢?让学生问老师。

⑤句型转换法:也VS都,小明喜欢吃苹果,小红也喜欢吃苹果。

这句话还可以说……?小明和小红都喜欢吃苹果。

⑥实物/情景/图片法:一+量+名……,另一+量+名……。

墙上有两张地图,是什么地图?一张地图是中国地图,另一张地图是世界地图。

老师拿两本课本,问:是什么课本?一本是精读课本,另一本是听力课本。

我们今天上午的两节课是什么课?一节课是大班课,一节课是小班课。

⑦指派任务法:**同学每天上课都迟到,你批评批评他吧,他这样做未免太……?**,你每天都迟到,这样未免太过分了。

基本功:①教学态度:亲切耐心,自信;随时观察学生的状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避免盯着教案讲课;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用手势帮助或代替指令。

②课堂组织能力:1、教学节奏要快,张弛有度,但不能乱,教师要永远知道下一个问题是什么;顾及学生的情况,如说话的平均机会,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个性及问题的不同难度,学生的不同反应等等。

2、教师说话要速度适中,发音清楚准确,不能和课本冲突,使用重音强调,不说学生听不懂或没学过的话,尽量少使用学生母语。

3、对待学生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区别,因材施教。

③调动课堂气氛能力:课堂气氛应热烈而紧张,既让学生感到兴奋和压力,又不让学生感到窘迫和羞辱,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就感来达到课堂的紧张气氛,通过老师的综合技术来消除学生的窘迫感。

④评价学生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评论不能过多,要避免“奖词”贬值,一般用“好”、“很好”、“可以”、“不错”等即可,避免使用“聪明”等词来评价。

⑤提问能力:问题应简单清楚、难易适中、活泼有趣,问句规范,不追问学生不会的问题,不打断学生的回答,不代替学生回答问题。

对慢的学生,不能“逼”,要不烦躁,在不降低速度、影响课堂节奏的情况下“等”,在不影响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跳”,对答错或答不出的学生示以关心,注意“回慰”。

⑥纠错能力:不放过任何改错的机会,特别是发音上的错误,要做到有错必纠。

对发音问题较多的学生,不能“死纠不放”或“听之任之”,要抓代表性错误予以纠正、进行训练,并注意鼓励。

⑦应变能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课上的突发状况、如学生的突然提问等,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保证课堂有效、顺利、活跃地进行下去。

10、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举例说明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目标: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既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以会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口头交际(聆听和说话),也包括用目的语进行的阅读、写作等活动。

方面:①语言能力:即语法能力,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包括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的规则,例如语法结构使用的准确性,发音标准没有洋腔洋调等。

②语用能力:即社会语言学能力,指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包括在给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话题选择是否合适,语言形式选择是否恰当,如问老年人和儿童的年龄应选取不同的语言形式;话语在形式方面的连接是否连贯、自然。

③策略能力:指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如怎么处理错误,怎么回避还没有完全掌握的语法结构等;不知道陌生人地位时怎么得体地称呼,在交际中如何保持渠道畅通等。

④流畅能力:指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如流畅地处理语言信息,与他人交流等。

4、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指的是培养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既包括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中国少数民族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海外华裔的汉语教学。

而对外汉语教学指的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概言之,对外汉语教学包含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中。

3、第二语言教学有最好的教学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着诸多的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等。

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找到适合学生、适合课堂的教学法才是最好的。

首先,不同年龄阶段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上有着显著的差别,这直接影响到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如中小学生,受年龄因素影响,他们在课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自学能力不强,因此,主张利用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从多种途径强化刺激的听说法比较适用,另外,可以在课上适当采用一些视听法,如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教程,将听觉感知和视觉感知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而针对成年人,认知法比较适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又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

其次,针对不同的语言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法。

例如,在讲解一些实义名词时,可以直接采用语法翻译法,用翻译的手段可以迅速让学生理解、记忆生词。

在精读课上,我们更多采用听说法,以句型为中心,通过反复、大量的操练,让学生掌握目的语。

在口语课和一些小班课上,我们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句型、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可以采用交际法,以会话的形式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完成特定情境中的交际任务,创造性地活用语言。

最后,每一种教学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扬长避短,综合各种教学法的优长,只有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法。

我们应该走综合化的路子,既使用重视语言结构规则的教学法,也使用重视语言功能和交际能力的教学法,既重视语法知识的理解掌握,又重视通过模仿操练形成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