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脆性结构,缺乏弹性,只要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三个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偏离适应态到某种程度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瓦解”,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每隔两三百年就出现一次王朝更迭的根源。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具弹性的社会,“超稳定”本身即意味着具有极大的伸缩性。

这涉及到超稳定系统在时间上的界定,中国封建社会是弹性的、流动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中国在经济结构上是弹性的。

中国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地位固定不变的经济集
团。

由于土地是封建社会最大的财富,所以开放主要体现于获得土地的方式上。

这又有两点:①土地自由买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中国的土地私有化缘起很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开始。

在封建的中国,“强弱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千年田换八百主”是常见的现象,任何人只要有钱就能购买田地,上千为地主。

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存在一段国有制历程,但土地国有制不代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只能暂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况且国有制从来没有从根本上禁绝土地买卖,也不可能禁绝,比如,唐均田制下,就有出卖永业田和口分田的若干规定。

②中国实行“诸子分户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即使是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几代以后也不免贫困。

2、中国在政治结构上是弹性的。

中国拥有一个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官僚体
系。

中国是最早废除“世卿世禄”,从知识分子——士中选拔人才的国家。

先是自荐,接着是征辟、察举,然后是九品中正选人,最后是科举,地区阶级包括平民百姓,只要学识渊博、德行出众,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进入官僚体系,成为特权阶级一员。

另外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了对抗强大的贵族势力,也为了政权的巩固,皇帝不断破格提拔出身低微的士人典掌机要,这些都有利于保持整个官僚体系的活力。

3·文化结构上是弹性的。

儒家学说虽然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它是不断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此过程中,儒家学说大量吸收法家、阴阳家、道家的学术思想,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佛教禅理也融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的一部分。

除儒家思想外,其它学说都存在,并没有消失。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

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声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