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超高压食品_PPT幻灯片
第六章 超高压食品_PPT幻灯片
(2)在常温下淀粉加压保持一定时间后,淀粉颗粒将 会溶胀分裂,内部有序态反正之间的氢键断裂,分散 成为无序的状态,即淀粉糊化为a淀粉。
(3)对脂类有一定的影响,但很小。对风味物质、维 生素、色素等小分子物质没有影响。
第五节 超高压食品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采用适合的工艺和杀菌条件能够全部 杀灭这些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及病毒。但是对于这 些有害生物所产生的毒素是否能够破坏,还值得深入 的研究。因此超高压食品可能存在生物毒素的污染。 食品化学性污染涉及范围较广,情况也较复杂。主要 包括:①农药、兽药、有毒金属、致癌物等;②食品 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有害溶出物质;③滥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 严重影响了食品应有的感官性状和营养价值,食品质 量得不到保证。
3、压力能瞬时一致地向食品中心传递,被处理的食品所受 压力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均匀性好。
4、由于超高压灭菌比较彻底,抑制了酶活性、食品褐变 及微生物腐败,所以超高压食品在避光、避氧情况下可比 同类加热处理的食品有更长的保藏时间。
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1)超高压对蛋白质一级结构无影响,有利于二级结 构的稳定,但是会破坏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导致蛋 白质变性,使其易于消化吸收。
优点是可以用比静压处理压力低得多的压力处理而获得相 同的效果,能耗大大降低,可以连续生产加工,实现产业 化生产。
不足是不能加工固体物料和黏稠不能流动物料。
第三节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水果蔬菜: 果酱 柚子汁 胡萝卜汁 二、肉类、鱼类; 鱼肉 海鲜 腊肉 三、其他食品 低温速冻 绿豆 大米 疫苗的制备
加压杀菌要注意的问题 (1)必需研究每种食品相适应的环境因素; (2)温度对高压杀菌效果的影响很大; (3)对食品进行压力杀菌时,要注意物性变化; (4)研究高温下加压引起的食品色、香、味、营养成
分变化的化学反应;
(5)微生物在低于100Mpa的压力下处于抑菌状态。
二、超高压技术的工艺及设备
3、化学组成的影响:
微生物的耐压性还与其化学组分和食品的组成有关。 研究发现细菌在蛋白质和盐份浓度高时,耐压性就强, 并随营养成分的丰富耐压性有增高的趋势。例如,大 肠杆菌和葡萄球菌随食盐的浓度上升而杀菌效果下降。 针对不同的食品,压力杀菌效果应是不一样的。因此, 今后还必须研究食品的温度、PH、盐浓度、糖浓度等 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超高压对食品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超高压处理食品能保持原有的营养价值、色泽和天然风 味,不产生异臭或毒性因子。可抑制某些不良物质的生成 或转变。最大程度地保持感官特性,获得高质量的食品;
2、蛋白质和淀粉类物质在高压处理时,其物性方面的变化 与加热处理后的状态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获得新的口味和 口感。
密封问题是超高压容器设计的关键问题
超高压动态处理:指将液态或液固混合物食品直接加压到 预定压力,然后通过超高压对撞发生装置,直接进行超高 压释放,在发生装置中形成超高射流对撞,从而把物质乳 化破碎和超高压灭菌。
由于受超高压容器体积小和造价昂贵的限制,只能适用于 小批量固液体食品。
超高压静态处理:将食品臵于特定的超高压处理器中,以 水或液体为加压介质,升压到设定值时压力静态保持一定 时间,从而获得加工后的高压食品或微生物杀菌功能。
至今在欧洲已举行了多次高压加工技术的国际学术研 讨会,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被称为“食品工业的一场 革命”及“当今世界十大尖端科技”等。
目前,国内的食品超高压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菌、高压糊化淀粉等,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还没有成熟的超高压灭菌技术可投入食品行业生产 中。
发展简史
早在1895年,H.就进行了利用超高Royer压处理杀死细 菌的研究;
1899年,Hite报道了利用 450MPa或更高压力能延长 牛奶的保存期;
高压物理学家P.w.Bridgman首先发现 超高压会产生蛋 白质的加压凝固和酶的失活, 还能杀死生物及微生物.
1987年, 在东京大学林力丸的倡导下,日本开始研究 用超高压杀死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1991年4月日本首 次将超高压技术处理产品—果酱投放市场.
第一节 超高压食品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食品超高压技术(UHP):是一种冷杀菌技术,将包 装好的食品放入装有液体介质的高强度容器中,保持 100MPa-1000MPa压力一段时间,以达到杀灭食品中 微生物的目的的技术。
特点:纯物理过程,瞬间压缩、作用均匀、操作安全 和能耗低,有利于保护环境。
最大的优越性在于能最好的保持食物的天然色、香、 味和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