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二、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结
破——下,攻下
构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观
终日——整天,须臾 片刻 ——
察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法
用——以,被任用
做一做
二、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结 腰里佩着 构 5、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观
同义复词。排斥、排除
察 6、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结庐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五、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近形)
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 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3.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4.张良出,要项伯
通“背”,背叛
非 供
通“邀”,邀请
高考试题常见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士。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2021届语文一轮复习
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1、实词推断方法 2、高频实词 3、120个实词常见义项 4、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 (上下文、语法)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字源 语法 语境 课本
向。
2011(山东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改变、违背
四、借助语境法
上下文:“四词不、离语句,法句不成离篇分” 分瞻前析顾后法,披文入理
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10年浙江)
译文: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风。
D.不可胜计
胜: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
成语:出类拔萃; 就菊花” 《梦游《天劝姥学掩》中赤“城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2势01拔2(五湖岳北掩卷赤)城下”列利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
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 靠近,接近
成誓2B语决0.1:不1深(矢改叹湖志变其南不自能卷渝己矫),的然下立志拔列俗句。子中加拔点:的拔词除的解释,超是出否正确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女”——与妇人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 “攴(pū) ”与敲击有关
“尸”—— 与身体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月”(肉)—— 与肉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3、韩轨遂投城遁走。(投笔从戎)
不刊之论 文不加点 久假不归 求全责备 不名一文 屡试不爽 不足为训 细大不捐 众矢之的 危言危行 因人成事 休戚与共 相形见绌 既往不咎 怨天尤人 言简意赅 文过饰非 望风披靡
练一练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鸿门宴》
① 敬恒皇恐,长跪谢。
(2013年高考天津卷)
认错,谢罪 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判决、定罪
“履”在本句中充当谓 语,应该解释为动词 “踏” 。
2012(福建)D、履苍莽中 履:鞋子官:谓语,动词,
做官。
2011(广东)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2013(辽宁)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苦”形容词活 用为了动词,应解 释为“以…为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兵车行》)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③信义著于四海 (《赤壁之战》) ④今行而无信(《荆轲刺秦王》)
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②
《至桃其花家源阻,记皆拦》出中,酒有食“截”余,断人此各处复的延
(2013年高考大纲卷)
“延”即为“延请,邀请”之意。
•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请 邀请
(2014年山东卷)
练一练
④ 籍之以为厢兵
(2010年高考湖北卷)
⑤绳吏之法尤峻
(2014高考福建卷)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高考真题 1、2017年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翻译:
(谢)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谢)曜好臧否人 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他语乱之。
译文: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爱评议 (褒贬)人物,每当谢曜发表议论时,谢弘微常用 别的话题岔开。
1.请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横斜、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绝粮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 贤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法
同义复词。“冲”即“幼”,“年幼”
想想看:
二、 7.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结
8.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构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观 10.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察 11.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法
练一练
1.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大体 大的方面
猜猜看: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赉成名。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烤肉) (打) (赏) (钱财)
试试看: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绳索)
2、可以独飨白粲
(飨, 食用;粲,上等米)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
了解字源(特别是形声字的形旁)
“页”(xié)——与首有关; “骨”——与骨骼有关;
“目”——与眼有关。
髟(biāo)——与毛发有关
颇
额头
顾
脸面
顿
下巴
颔
偏头
题
回头
颜
低头至地
财、贤、贺、赚、赢、赞、赐、贵、贞、 则、贡、员、责、购、货、赈、赊、败、 贿、赂、赔、贩、贪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
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 ”之意。
确实
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
词为“ ”之意。 相信
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
故信”为“ ”之意。 信誉
④句“无”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 语的位置,所以“信”为“ ”之意信。物
(赂:贿赂)
《六国论》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句: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丝织品﹚
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缢:上吊,吊死﹚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缒:用绳子往下吊)
高考试题常见通假字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动词
副词 形容词 名词 、代词
例题: 1、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 2014全国大纲卷) 佩服
2、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
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2014湖南卷造)访
3、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 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 敞曰:“冤也。”亲按问之。(2014广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