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适用于友嘉机电学院数控技术专业)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专业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友嘉机电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机械零件数控编程》、《机械零件普通加工》等课为基础,通过对数控技术行动领域进行分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同时,它也为后续开设的实现自动编程的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针对职业岗位中核心技能任务,培养学生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并实施数控加工的核心职业能力。
本课程担负着帮助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机床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数控编程员、工艺员等岗位迁移的重任。
课程的开发对提高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即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零件的数控加工实施,来掌握融合于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不是以往仅完成零件的工艺制定,真正落实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教学中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导向,但又不失教学的严谨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尝试,引用企业中真实的机械零件作为案例,将企业现场案例通过有系统地编排,但是具体内容严格按照企业中的实际方法进行,将原来的各基本概念或某知识点分别渗透到每个模块中。
本课程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根据企业对数控加工专业能力的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生产实习对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完成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及教学过程分模块、按课题的过程化考核等手段,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理论紧密结合操作技能课题进行教学的数控教学模式改革。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课程的开设充分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编程训练模块可采用理论课堂教学和数控机房仿真教学相结合,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则采用课前集中讲授和操作演示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应将编程知识讲解、仿真系统验证、数控设备实际操作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职业特色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具体思路如下:
本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体系为重点,以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1)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实验目的明确而具体课程开设的实训项目均按照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必备的专业技能开设,打破了传统工艺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框架;
(2)与数控实习内容相互补充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完成规定实验内容后,对于在课程中学到的工艺知识,能灵活在数控实习中应用,提高数控实习效果;另外,在数控实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为学习本门课程打下很好的基础;
(3)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在实践教学的形式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主动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
(4)效果本门课程开设的实验由于针对性很强,注重结合企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必须掌握的数控工艺知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觉得数控加工工艺是枯燥难学的课程。
2. 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加工业岗位群所需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制定能力,重点强化学生具有数控加工的切削基础、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数控加工中工件的定位与装夹、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析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作规范,使学习者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制定,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整个专业“试件加工”方向岗位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基本理论;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数控机床操作的基本知识;能独立完成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的编程及操作;使大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获得数控操作方面的中高级工操作证书。
2.2.1 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2.2 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2.3 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
(2)掌握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
(3)掌握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经过企业工程技术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的多次论证,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以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依据,归纳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把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操作以完成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形成4个内容模块、25个学习项目。
从而形成“基于能力培养,学习性工作部分任务驱动”的课程内容。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必须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通过每个项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综合使用各种适合情景教学的方法。
(3)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4)教材内容要能及时反映企业中的零件。
(5)编写内容的组织应以任务组织、项目驱动的原则,随时教材配备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综合实践题目、便于组织教学。
4.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应该在实训室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
(3)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4)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5)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友嘉文化有机融合。
4.3教学评价
(1)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等几个方面;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