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戏曲鉴赏ppt

中国古代戏曲鉴赏ppt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诗 词 化 用
苏轼·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 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 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 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 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 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 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 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 一曲满庭芳。
别离

功名

被弃

羁旅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
选取了哪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季节特 征?艺术效果如何?
意象的选择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离人泪
一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王 国 维
诗 词 化 用
碧云天,黄花地。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 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金圣叹评点:必也,马儿则
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 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 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 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 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女 儿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 憨痴。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 者如何写出来也。
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通过哪些景 物和情态描写体现出来的?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 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 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 怨归去的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 车儿快快 的随, 却告了相思回避, 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收尾] 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 填胸臆,量这 些大小车儿如 何载得起?
[收尾]有何作用,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 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如何理解“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 何载得起”这句话? 将抽象的“烦恼”加以物化,使之有了体积、 重量,形象的写除了莺莺内心所承受的巨大精神、 情感的重压。
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 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
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 减等。
[朝天子]
暖溶溶玉醅, 白泠泠似水, 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 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 那壁, 一递一声长吁气。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女主人公莺莺的形象
• 她是一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 统的女性形象。
• 《西厢记》摆脱了表现才子佳人离愁别绪 的老套,升华到否定世俗传统偏见的高度, 使艺术形象迸发出民主思想的火花。《长 亭送别》不仅表现了爱情和封建家长的矛 盾,而且对读书追求功名利禄这种世俗观 念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表明了莺莺对功名利禄 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二煞】你休忧“文齐
福不齐”,我只怕你“停
妻再娶妻“。休要”一春
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
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
“金榜无名誓不归“。此
一去君须记,若见了那异
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春鱼雁无消息
诗 词 化 用
秦观《鹧鸪天》 枝(一作枕)上流莺和 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 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 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 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 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 担心。 〕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 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 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 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 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 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西厢记》之
长 亭 送 别
离 愁 别 恨 的 绝 唱
王实甫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浓墨重彩的
离愁别恨图
山晚 古 今 落 涯 残 碧 长 外风 道 宵 。 , , 连 亭 山拂 边 别 一 海 夕 天 外 。柳 , 梦 瓢 之 阳 。 , 笛芳寒浊角山晚古 声草。酒,外风道 残碧长尽知山拂边 ,连亭余交。柳, 夕天外欢半天笛芳 阳。,,零之声草
送 别
李 叔 同
晚风拂柳笛声残
长亭送别
送 别 主要情节: 途 中
崔莺莺的
长 亭 饯 别
临 别 叮 嘱
惜 别 目 送
感情变化:
痛→恨→怕→念
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 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 的细致复杂的 心境意绪。
莺 莺 的 心 理 起 伏 变 化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 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 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 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 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莺莺目中的秋色是怎样的?作者写了哪些意象? 青山、烟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马嘶…… 这些景色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无限惆怅、失落和孤单。 “懒”、“迟”道出了莺莺怎样的心态呢? 道出了莺莺依依难舍,不忍离去的痴情心态。
怎样理解崔莺莺“此一去君须记,若见了那
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这句话?
这句话是莺莺藏在心底的话。这句话来得如此突兀, 分量惊人的重。莺莺明白,她和张生的爱情正达到 一个危险地带,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爱情的巨 大的考验。若得中,他将成为高门大族的择婿对象; 若落第,老夫人又不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巨大的阴 影笼罩着莺莺。在这里,我们窥见了封建时代妇女 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 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如果张生不是一位忠厚志 诚的君子的话,莺莺的弃妇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曲写饯行。 在森严的礼教壁垒 前,有情人互相经 受着痛苦的煎熬, 近在咫尺,却又无 法沟通,这是对礼 教禁锢人性水, 多半是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夜 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 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表现莺莺对张生缠绵 依恋 ,相思之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