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开窗侧钻工艺作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Φ139.7mm、Φ177.8mm、Φ244.5mm套管锻铣式、斜向器式开窗侧钻作业的施工步骤及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Φ139.7mm、Φ177.8mm、Φ244.5mm套管定向开窗侧钻作业。
其它尺寸的套管定向开窗作业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Y/T5955-1999 定向井钻井工艺及井身质量要求Q/SL0576.1-91 大庆II~130型钻机装备配套Q/SL0576.2-91 ZJ45J型钻机装备配套Q/SL0576.3-91 F320~3DH型钻机装备配套Q/SL0576.4-91 C~2~II型电机钻机装备配套Q/SL0577-91 钻井液净化系统配套与安装SY/T5619-1999 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作法Q/SL1082-2000 填井侧钻工艺规程3 定向开窗工具的组成和配套3.1锻铣式套管开窗工具的组合和配套3.1.1锻铣式套管开窗工具主要由锻铣器本本、锻铣器传颂正吕和刀片组成。
3.1.2套管锻铣式工具配套评见附录A。
3.1.3套管锻铣器的本体应比套管内径小(8~15)mm。
3.2斜向器套管开窗工具的组成和配套3.2.1固定地锚斜向器式套管开窗工具的组成和配套3.2.1.1全套定向开窗工具由固定地锚总成、斜向器总成和磨铣工具三大部分组成,磨铣工具包括启始铣鞋、钻柱铣鞋和西瓜铣鞋等五种。
3.2.1.2套管开窗工具配套评见附录B。
3.2.2卡瓦坐封斜向器式套管开窗工具的组成和配套标准。
3.2.2.1全套定向开窗工具由卡瓦坐封斜向器总成和复合磨铣工具组成。
3.2.2.2卡瓦坐封斜向器式套管开窗工具配套评见附录C。
3.2.3斜向顺的外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15)mm。
3.2.4磨铣工具的外径、钻铤及钻杆的配合尺寸符合SY/T5619要求。
4准备4.1钻机设备的选择与安装4.1.1钻机的选型执行SY/T5955的标准。
4.1.2井口的安装严格以原井口中心,校正井架天车、转盘及全套设备。
4.1.3钻机装备配套按Q/SL0576.1-91、Q/SL0576.2-91、Q/SL0576.3和Q/SL0576.4标准执行。
4.1.4净化系统除按Q/SL0577的要求执行外,还应在泥浆出口放置磁铁。
4.2井眼的准备4.2.1按设计钻井液的需要量配足能符合要求的钻井液,将原井眼灌满,作好计量,求出原井眼的静液面深度及静液柱压力。
4.2.2采用“钻头(不装水眼)+钻杆”钻具组合通井,采取分段循环的方式替出井内油、水及阵浆,通井至预定深度充分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
4.2.3根据不同的套管内径、采用相应的钻头和钻杆。
4.2.4钻头、钻杆的配合尺寸符合SY/T5619的要求。
4.2.5所有下井工具下井前都要进行检查探伤。
5锻铣式开窗工艺过程5.1锻铣开窗作业5.1.1根据套管尺寸,壁厚选择合适尺寸的锻铣工具及刀片类型。
5.1.2下井前连接好锻铣器本体及扶正吕、安装好刀片,确保开泵时刀片全部张开,停泵时刀片全部收回,确保工具灵活好用后,将刀片捆住。
5.1.3钻具组合:锻铣器扶正器+锻铣器+钻杆5.1.4钻具下井过程中控制下放速度,严禁猛刹猛放,中途不得开泵循环,不能转转盘。
5.1.5锻铣工具下到开窗位置,开泵转动(20~30)min,慢慢加压(10~50)KN,观察钻具能否吃住钻压。
5.1.6钻具能承受住钻压时,继续锻铣并观察铁屑返出数量和形状,分析锻铣工具工作状况。
5.1.7磨铣过程吕钻压不能超过10KN,防止套管内拨皮。
5.1.8每磨铣0.5m,停止转盘转动,循规蹈矩不清洗井眼,防止铁屑在井内相互缠造成卡钻。
5.1.9每磨铣2m,停泵停转盘慢慢上提钻具,检查锻铣工具刀片闭合开启情况,上提钻具观察锻铣工具经过窗顶时有无挂卡现象。
5.1.10磨铣过程中时刻注意记录磨铣速度,当磨铣速度明显下降时及时更换锻铣工具及刀片,直至磨铣完设计段长,一般磨铣长度30mm。
5.1.11每次更换刀片下钻到上窗口位置,开泵转动转盘反复进行划眼,发保证套管锻铣质量。
5.1.12锻铣完后,调整泥浆性能,大排量循环洗井,并用稠密泥浆将锻铣井段封住。
5.2封固作业5.2.1封固井段从窗底以下50m到窗顶以上50m。
5.2.2打水泥浆作业符合Q/SL1082的要求。
5.2.3下钻探水泥塞面,将水泥塞钻至窗口以下5m。
5.3定向测钻作业5.3.1钻具组合:钻头+动力钻具+无磁钻铤1根+钻杆5.3.2钻进参数:钻压:(10~60)KN,泵压:(8~12)Mpa,排量:(98-24)l/s。
5.3.3施工步骤及施工措施5.3.3.1单弯螺杆钻具检查试运转,同时准备好随名测量仪器。
5.3.3.2控制钻具下放速度,钻具在套管内不能开泵、不能转动转盘。
5.3.3.3钻头下到侧钻位置,开泵盍螺杆钻具开泵要缓慢,螺杆钻具运转正常后,停泵进行定向测量。
5.3.3.4将单弯工具面定到设计方位,严禁转动转盘,首先让钻头在侧钻点空转(20~30)min,使钻头在井壁造出台阶。
5.3.3.5下放钻具均匀加压(10~20)KN,并随时调整单弯工具面方向,使其一直在设计方位。
5.3.3.6随时捞取砂样,分析砂样中地层岩屑含量,判断侧钻情况。
6斜向器式开窗工艺过程6.1管具的准备6.1.1采过油的生产井使用合适套管刮削器刮管壁,并用比套管内径小2mm的通井规下钻通径。
6.1.2通钻杆内径,通径规的直径小于钻杆内径2mm。
6.1.3测量预计开窗点附近50m的固井质量和套管磨损程度。
6.2校正套管的下入深度6.2.1用钻杆,下端接一喇叭口型工具,下钻到预计开窗点附近。
6.2.2用电测车工钻杆内下入磁性定位仪,同时测量出钻杆接头和套管接箍的相应深度,并求出相对误差。
.6.2.3用钻杆的长度校正套管的下入深度。
6.3确定窗口位置6.3.1根据测井数据,在预计开窗点附近选择水泥胶结好、内径磨损小、长度为10m的套管作为开窗的套管。
6.3.2窗口深度位于开窗套管上接箍以下2.5m处(斜向器式为斜向器尖的位置)。
6.4准备人工井底。
人工井底离窗口位置长度50m左右,下压100KN,水泥塞不下沉。
6.5固定地锚斜向器式开窗作业6.5.1斜向器的准备6.5.1.1根据套尺寸选择合适的斜向器。
6.5.1.2清洗耳恭听斜向器的对接筒。
6.5.1.3对接筒内的键槽要规则,卡瓦完好。
6.5.1.4斜向器上部的连接小孔完好。
6.5.1.5用连接销钉将斜向器和它的护送短节连接起来。
6.5.2固定地锚作业6.5.2.1固定锚的现场实验6.5.2.1.1将测绘后的固定锚拉上钻台,放入小鼠洞内,用卡瓦卡牢。
6.5.2.1.2放入实验球,接方钻杆。
6.5.2.1.3小排量慢慢开泵,观察记录好剪销泵压。
6.5.2.2重新组装固定锚6.5.2.2.1卸下固定锚的护送短节,将固定锚平放在钻台上。
6.5.2.2.2用木棒或铁棒从固定锚底部将内套和实验球顶出。
6.5.2.2.3更换内套上的密封圈,并涂上黄油。
6.5.2.2.4将内套和护送短节用销子连接起来,注意内套的定向键和护送短节上定位销钉必须在一个方向上。
6.5.2.2.5卸下固定锚上的球装孔盖,将连接好的内套小心装入固定锚内,直到能从装球孔看到悬挂球座。
6.5.2.2.6装入一个小球,转动内套使另一球座露出,再装入一小球。
如此反复,直到六个小球全部装入,盖上装球孔盖。
6.5.2.2.7转动护送短节,使护送短节上的定位销钉和固定锚上的外定向键方向保持一致,装上定位销。
6.5.2.2.8检查内定向键和外定向键的方向务必一致。
6.5.2.2.9送固定锚组合:尾管+固定锚总成+固定锚护送短节+钻杆。
6.5.2.2.10尾管长度=人工井底-窗口深度-固定锚总成的长度-斜面的长度。
6.5.2.2.11调节钻杆长度,使最上面的钻杆接头高出转盘0.5~1.5m。
6.5.2.2.12尾管下端割成正据齿形,并在此根尾管距下端0.5 m处开始割三个互成120度、相隔0.5 m、直径35 mm的旋流孔。
6.5.2.2.13每根尾管一个尺寸例行的弹性扶正器,注意固定锚以下每一道扣上紧并点焊。
6.5.2.3注水泥固固定锚6.5.2.3.1下钻接近井底,接方钻杆循环。
6.5.2.3.2下放钻具接触井底,卡好钻具,锁住转盘,然后卸下方钻杆,下陀螺仪定向测量,并将固定锚的定向键转到设计方位。
6.5.2.3.3起出陀螺仪。
6.5.2.3.4.接上装有胶塞的钻杆水泥头,连接好固井管线。
不得使下部钻具转动。
6.5.2.3.5注隔离液1 m3,注适量水泥(根据尾管的长度适当调整水泥的用量)。
6.5.2.3.6用泥浆泵顶胶塞、替泥浆直到碰压,翦断销钉,钻具不动,继续循环20min。
6.5.2.3.7慢慢上提钻具3 m,充分循环洗井二周,无水泥浆返出为止,路途不得停泵,不能接触地锚顶。
6.5.2.3.8起钻侯凝48h以上。
6.5.2.4通井探固定锚头深度6.5.2.4.1钻具组合:平底磨鞋+钻铤3柱+钻杆。
6.5.2.4.2磨铣工具的外径、钻铤及钻杆的配合尺寸符合SY/T5619的要求。
6.5.2.4.3下钻时分段循环,接近固定锚时大排量冲洗15min。
6.5.2.4.4慢慢下放钻具探出固定锚的准确深度,以后的深度均以此深度为基准进行计算。
6.5.2.5对接斜向器6.5.2.5.1钻具组合:斜向器总成+斜向器护送短节+钻铤3柱+钻杆。
6.5.2.5.2小心地将斜向器放入小鼠洞。
拧紧连接销钉。
6.5.2.5.3将连接销钉和斜向器护送短节焊在一起。
6.5.2.5.4按5.4.3.4.1钻具组合连接钻具,下钻平稳,迂阻不得超过50KN。
6.5.2.5.5下钻到锚顶,加压(50-10)KN。
6.5.2.5.6对键并对接斜向器。
6.5.2.5.7慢慢拨动转盘到悬重恢复,及时停住转盘。
6.5.2.5.8再转动转盘一圈,停转盘后应全部倒回。
6.5.2.5.9下放钻具,加压10KN,上提100KN不脱。
6.5.2.5.10加压直到销钉翦断后起钻。
6.5.2.6开窗6.5.2.6.1启努铣初开窗口。
a)钻具组合:启始铣+钻铤3柱+钻杆。
b)钻井参数:钻压(5~10)KN,转速(45~65)rpm。
c)启始铣定钻到启始铣开始工作时的导杆深度时,启动转盘。
d)控时磨进,以4 mm/min的速度磨过去时20min。
e)启始铣磨进的纵向工作行程深度,不能超过启始铣的极限纵向工作行程的深度。
6.5.2.6.2开窗铣开窗a)钻具组合:开窗铣+钻杆1根+钻铤3柱+钻杆。
b)钻进参数:钻压(10~50)KN,转速(45~65)r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