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3.小组内讨论难理解的字词。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
活动三、背诵课文
1.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检测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bìnɡ),儿得活。
2.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检测反馈】
1.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2.学以致用。用你学到的方法,白学下面一篇义言义,并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范氏之亡也①,白姓有得钟②苦,欲负而走,则③钟人不可负①:以锤⑤毁之,钟况然⑥有声。恐人闻之而令上也,述⑦掩共开恶人闹之,可也:恶⑧己白闻之,情⑨也!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则:但是。
④负:用背驮东西。
⑤锤(chu1):槌子或棒了。
⑥况(huing)然:形容钟声。
⑦遽(ju):立刻。
⑧恶(e):害怕。
⑨悖(bei):荒谬。
3.写一写。
把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连贯地写下来。
【检测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群儿戏于庭。(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6.生根据停顿齐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作好标记。
3.小组内讨论难理解的字词。师点拔:
群儿:一群孩子。戏:游戏。一儿:一个小孩。
2.先解释带点词,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群儿戏于庭。()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课前我让同学们去搜集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
2.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知道了不少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和司马光有关。请跟我一起写课题:24司马光(齐读课题)
3.预设问题:①这篇课文怎么读?②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听老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师相机正音。
4.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关注后进生,中等生评价。)
5.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生跟读。
登:爬上。弃:抛弃,放弃。去:离开。
持:握,拿,搬起。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破之:使之破,就是把缸打破了。
水迸:水一下了流出来了。
得活:得到存活。(根据学情,也不用逐一解释。)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尽量让学生讲得通顺,流畅,表情大方
四、背诵课文1.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课题:24、司马光
第二课时主备人:潘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
3.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4.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2.生自由读课文。
3.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本课生字。
4.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5.师明确停顿之处,并领读课文,生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活动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作好标记。
第三步:迅速反应,想出对策,用石头破缸救出小孩。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司马光非常沉着冷静,丝毫不惊慌,表现出了一个超乎他实际年龄的老练与机智,让人赞叹不已。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学习难点: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喜欢文言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读准节奏,认读字词
1.听老师读课文,并试着用铅笔在有停顿的地方画上“/”。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指生背诵课文,齐诵课文。
3.指生说课文大意,并概括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司马光砸缸)
二、深入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2.品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感悟司马光砸缸的聪明过人。
第一步:情况紧急,需要立刻解救落水小孩。
第二步:需要立即破缸,让水流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24、司马光
第一课时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把握好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活动二、深入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2.品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感悟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3.品读“众皆弃去”一句。 感悟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4.演一演。
活动三、古今对比,探究文言学法
1.自读屏幕上的内容,对比课文,小组内讨论:这篇选文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内容,知道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2.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复习旧知
活动要求:
1.认读生字。
2.背诵课文,齐诵课文。
3.小组说课文大意,并概括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