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基础学知识

皮肤基础学知识


来自肌肤表层的物质吸收
亲水物质、亲油物质 渗透----小分子、载体----磷脂
角质的保湿途径四
修复角质细胞,构建肌肤三明治保湿结构即“砖”的修复与强化,促进细胞自身保 湿能力。
角蛋白也是具有吸湿性,但不能长时间保持,易蒸发,而NMF则能增 强角质蛋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角质蛋白细胞的脂质和蛋白质共同构 成保护NMF的细胞膜,阻止NMF流失,从而使得角质层保持一定含 水量。(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原B5、胶原蛋白、吡咯 烷酮羧酸钠、乳酸、乳酸钠、尿素……)
养物质、水
表皮 结构
表皮层特质
无血管区、神经末梢感受器
无汗腺、皮脂腺、颗粒层之上无组 织液
是细胞排列紧密的“泥砖结构”, 是良好的屏障
朗格汉 斯细胞
麦克
层 基底层
“砖”指角质细胞,角质蛋白中含有天然保湿因子,是防止水分流失、化学 物质和微生物入侵的物理屏障,水合的角质细胞为角质层提供弹性;
来水护肤(因为可以提供载体)
颗粒层作用
抗紫外线:
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细胞质中可见大量形态 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ketaohyline granule),这些颗粒对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反射 作用,但极易受到盐碱的破坏
粘合作用:形成脂类粘合角质层间 所以碱性物质损伤后的肌肤明显的表现皱
纹等肌肤松弛的表现,并且易过敏
外部因素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或不均衡, 基底层细胞再生能力会降低。
与皮肤的色度有关
黑色素细胞持续制造黑色 素小体
黑色素小体经由黑色素细 胞的树状轴突末端分泌到 周围邻近的细胞
黑素细胞:melanocyte,不断生成黑色素小体 黑色素小体:melanosome不断产生黑色素,外包一层膜 黑色素:melanin(麦拉宁、黑体)分 棕黑色、黄棕色 酪氨酸酶:tyrosinase,是一种含铜的酵素
真皮层中的毛细血管并没有直接与表层中的基底 母细胞相连,表皮所需要的营养、氧气,从真皮 层中的毛细动脉血管中渗透出来被基底母细胞吸 收,
从基底母细胞排泄的废弃物,二氧化碳也是溶于 皮肤组织液之中,被带至真皮层里的毛细静脉血 管、毛细淋巴管排出。
皮肤中的细胞间脂质的多少,决定肌肤是否健康, 所以说,健康的皮肤需要的是营养、氧气,及输 出营养氧气的粘质组织液细胞间脂质。
减少角质层水分流失(通过“砖”和“泥浆”的修复强化,以及角质 层的水合度) 1、保湿剂,提高角质层水合度:透明质酸、葡聚糖…… 2、角质细胞修复强化:VE、VC、VB5、胶原蛋白、乳酸、乳酸钠、 尿素…… 3、脂质结构修复强化:胶原蛋白
透明层作用
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透过的屏障作用。 所以我们要使用化妆水护肤而不是自
皮肤基础学知识
于恩普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
血管:毛细管到达真皮层顶部 神经:达到真皮层顶部 淋巴管:开始于真皮顶部的中下部交
界处 皮肤附属器,如皮脂腺、汗腺
基底膜 脂肪细胞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不包括皮下组 织,皮肤厚度约为0.5~4mm,存在较大的个体、年龄和部位差异,如眼睑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 0.5mm,而脚跟的皮肤最厚,可达3~4mm;表皮厚度约为0.1mm,真皮厚度可达2.4mm。
组织液
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绝大部分组织液呈不能自由流动凝胶状态,但凝胶中的水及溶解 于水和各种溶质分子的弥散运动并不受凝胶的阻碍,仍可与血液 和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凝胶的基质主要是透明质酸。
神经、肌肉
汗腺
皮脂腺
皮肤的吸收方式—渗透、交换
基底层(1层)
☉与疤痕形成密切相关:
外界损害或皮肤自身发生的损害只要未 伤及基底层,损害比较表浅或只有小面 积的基底层受损,则正常皮肤均能进行 完全修复,一般不会留下疤痕。如果大 面积基底层受损,则缺损只能由纤维结 缔组织来填补,皮肤上就会留下丧失皮 肤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疤痕。
基底膜-为基底细胞提供来自内部的营养和信息
基底膜的紧密度,对皮肤的影响
基底层越紧密,传递和输送能力越强,肌肤越年轻 反之则表现为老化现象
60岁
25岁
以上是肌肤不同年龄状态下的基底层状态
真皮
细胞 基质 纤维 附属结构
真皮的结构
肌肉 神经
淋巴管 血管
皮肤附属器
纤维网
真皮层内的细胞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
是真皮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常驻细胞
角质的保湿途径五
增加胶质体—即“泥浆”的填充完善。
修复加强角质层的保湿屏障系统,通过脂质屏障剂、神经 酰胺等来补充其中的元素,修复肌肤天然屏障,强化皮肤 脂质结构,从而加强肌肤的锁水能力;
角质保湿总结
增加肌肤的含水量 1、封闭剂,减少水分流失:油脂类、蜡类、卵磷脂、脂肪酸、…… 2、吸湿剂,增加水分含量:甘油、丙二醇、丁二醇、海藻糖、甜菜 碱……
表皮细胞 基底膜
真皮
基底膜的功能
➢ 联结表皮和真皮组织的细胞—粘连细胞 和不同的组织,提供肌肤“抗拉”弹性
➢ 锚定细胞能力,提高表皮、真皮细胞的 固定能力,保护屏障
➢ 信号传递 ➢ 肌肤的营养、修复
➢它就像“通讯员”,表皮一旦受伤就要发讯息去修补(“通讯员”就像是耳目,听风报信的人), 所以,当表皮遇到刺激的环境(紫外线、污染...),“通讯员”会通报给真皮层,叫他们赶紧去修 复,它是调控分子间的转化以及角化细胞与真皮层之间的信号传递;它使表皮与真皮紧密连接起来, 并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提供障蔽层的功能性(保护性),与表皮的修复有关,以及是肌肤营养的关键。
细胞外
神经酰胺 双磷脂层结构
细胞内 蛋白
胆脂醇
寡糖
神经酰胺的结构和作用
补充足够的神经酰胺时
神经酰胺在类脂晶体构成中的 多重层状结构
角质层中的 类脂屏障
出现缺损,令屏障能力减弱
细胞分裂
主要是细胞核的DNA复制过程
细胞核内DNA的结构和复制
12
1
DNA的双链 结构
1 1
解链复制
母本 复制本
细胞分裂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及有 机基质,提供保湿、吸湿剂
细胞膜 细胞核—DNA、线粒体
DNA,细胞基因密码,DNA受损细胞不能分裂 线粒体—分解脂肪、产生能量ATP的地方
细胞膜结构图
“泥浆”指细胞间脂质,也称之为脂质双分子层,含有脂肪酸、神经酰胺、 胆固醇三大类,是角质层的保湿屏障,也可防止多种化学物质的穿透。
角质层(5~10层)
与是否干燥的感觉有关
A、含水量高的角质层,在肌肤 表面正常脱落老化的角质细胞。
B、含水量不足的角质层,脱 落不完全,角质细胞堆积。
角质层的水份
正常表皮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13-19天; 分裂后形成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表面约14-42天, 从颗粒层表面再移行至角层表面而脱落又需约14天。
正常表皮更新时间约为
41-75天
-表皮
➢ 角质层 ➢ 透明层
➢ 颗粒层 ➢ 棘细胞层 ➢ 基底层细胞 ➢ 基底膜
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形成ATP的主要 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 之称
棘细胞层作用
朗格汉斯细胞,起到防御的作用 细胞核已经蜕变,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
质较丰富,嗜碱性
基底层
生发功能:可以进行分裂、复制的细胞。 保护功能:产生黑色素,基底细胞与黑色
素细胞的比例约为10:1 吸收营养功能:吸收水、无机盐、氨基酸等营
养成分(来自表层、基底交换)。 麦克尔细胞:连接着神经末梢,反应器
基质
--填充于纤维、纤维束间隙和细胞之间,为无定型态
主要成分:
蛋白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
结构: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蛋白多糖以曲折盘绕的透明质酸长链 为骨架,通过连接蛋白,结合许多蛋白质分子,形成支链,这些 支链又连有许多硫酸软骨素等多糖侧链,使基质形成许多微孔隙 的分子筛三维立体构型。
弹力纤维(elastic fibers):比胶原纤维细得多,呈波浪状,相 互交织成网,其排列方向和胶原束相同,可以缠绕在胶原束之 间,与表皮平行。弹性纤维具有较强的弹性,主要与皮肤弹性 关系密切。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s):可以看作幼稚的、未成熟的、纤 细的胶原纤维。在创伤愈合的情况下,网状纤维可以大量增生。
功能
小于这些孔隙的物质,如水、电解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自 由通过,进行物质交换;
大于孔隙者,如细菌等,则不能通过,被局限于局部,有利于吞 噬细胞吞噬。
真皮层的附属结构
毛细血管系统
是新旧物质交换的场所,静脉血液能带走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 碳和代谢尿酸、尿素等废物,动脉能将新鲜氧气带到皮肤,供给 细胞需要
不流动的水份
一般是由NMF吸引的水份,NMF占到角质层细胞基质的 10%,通过渗透压来吸引水分子,和NMF结合的水是角 质层中较固定的一部分
流动的水分
正常肌肤的含量变化较大的那部分水,它是用透皮水份 散失(TEWL)值来评价的,它脂质屏障有关,而通透 性又与角质细胞间脂质及板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特点相关
角质的保湿途径二
吸湿剂—吸水能力 天然保湿因子:甘油、丙二醇、丁二醇、蜂蜜、乳
酸钠、尿素、 海藻糖、山梨糖醇、吡咯烷酮羧 酸…… 化妆品中加吸湿剂,使角质层由上而下形成水蒸气 梯度,补充表面水分向干燥大气环境蒸发的损失。 如、动物胶、透明质酸、维生素及蛋白质神经酰胺、 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包含神经、肌肉、血管、淋巴管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 皮脂腺、汗腺、毛发、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