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候气象

物候气象

课题:专题气象物候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3.通过对生词的诵读和背诵,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课前自学】
【课堂学习】
一、检查自学情况
二、导入新课
三、专题学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1.齐读诗歌
2.诗歌赏析
①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②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的表达效果。

一“晓”一“宵”,画龙点睛地写出了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

③《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写作背景谈谈。

“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④《塞下曲》中哪一句体现了物候现象?
大雪满弓刀。

(结合“月黑雁飞高”理解)
⑤《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写了竹子、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实写),河豚(虚写);体现了时令的变化。

【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玷.污(zhān) 肃穆.(mù) 蒌蒿.(gāo) B.无垠.(yín) 畸.形(qí) 相形见绌.(chù)
C.迁徙.(xǐ) 干涸.(hé) 一丝不苟.(gǒu) D.凋.零(diāo) 酝酿.(niàng) 参.差不齐(cān)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
A.称职气慨销声匿迹 B.真谛阔绰妙手回春
C.幅射荒谬略胜一筹 D.仰慕淳朴心旷神贻
3.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

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

”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

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4.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揭示了物候学上什么规律?
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归纳总结】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特点,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作业布置】
【学教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