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并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连锁经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3)(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 (3)1 集贸市场 (3)2 批发市场 (3)3 连锁超市 (4)(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 (4)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 (4)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 (5)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 (5)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5)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6)(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6)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6)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 (7)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7)(二)、连锁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 (7)1 建设投资大,经营费用高,导致销售价格高 (7)2 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 (8)3 没有足够的货源保障 (8)三、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途径 (8)(一)、对我国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扩展 (8)1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9)2 对小规模的鲜活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 (9)(二)推进我国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 (9)1 国家要对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支持 (9)2 提高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10)3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10)四、结束语 (11)五、安考文献 (12)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1 集贸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是我国商品交换的传统形式,目前在农村集镇,中小城镇,城市郊区仍大量存在。

由于我国各地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成千上万分散在城乡的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为满足社会对不同农产品消费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鲜活农产品经由集贸市场继而提供给最终消费者途径大都十分相似,主要包括:○1生产直销型流通渠道,即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者→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消费者。

这种形式常见于农产品零售商的直接收购及城市近郊农业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形式;○2鲜活农产品生产者→产地农产品收购商→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消费者。

这种渠道适用于小规模多数分散生产,集中售卖的农产品流通。

○3从生产者手中直接或间接到消费地农产品批发商手中,之后由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流通到消费者家中。

这种渠道承担农产品的收集、中转、分配多项功能,是大多数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以上海的集贸市场为例,鲜活农产品主要以生产商→批发商→集贸市场→消费者的流通渠道为主。

大量农产品从各地集聚到上海的各大型批发市场,如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上海华中果品交易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曹安路市场、上海铜川水产批发市场等十家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再由个体经营者在凌晨将各种鲜活农产品贩运到各自小菜场的个体摊位,最终面向普通的农产品消费者进行销售。

2 批发市场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鲜活农产品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

大中城市消费鲜活农副产品的50%-70%是批发市场提供的,全国商品蔬菜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市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

从全国看,在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大中城市和县城都普遍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

许多城市和地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原有的批发市场进行了改建、扩建和完善。

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海口等城市建设了国家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沈阳、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兴建了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鲜活农产品重要流通渠道环节。

3 连锁超市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很多蔬菜、水果、猪肉等鲜活农产品,尤其是绿色农产品纷纷进入超市参与竞争。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鲜活区农产品销售额大多能占到总销售额的20%左右,国内其它地区的鲜活经营比重会低一些,但与日本和台湾等地区超市相比,经营鲜活农产品的比例和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日本等地区综合超市经营鲜活商品的比重一般占到1/3,而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鲜活超市中则占到70%。

我国目前鲜活农产品连锁超市主要有三种形式:○1大中型综合超市开辟的鲜活农产品经营区。

随着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对组建大型综合超市的热度很高,规模也越搞越大。

无论是源于超市“一次性够足”的业态特点,或者处于吸引客流的目的,还是由于规模扩大需要增加经营项目,鲜活农产品经营区都成为综合超市必备的经营项目。

○2政府推动下的“农改超”。

所谓的“农改超”,就是把集贸市场改为鲜活超市,简单地说就是将传统的农产品集贸市场导入统一配货、统一收费、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超市经营理念,对果蔬等鲜活农产品进行超市化经营,从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商品质量和购物环境上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改变集贸市场经营的脏、乱、差局面。

○3在原国有粮油食品公司所属的粮油食品便民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对鲜活农产品经营的种类,形成新的鲜活超市。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数量巨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构成的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5781.3亿元,2011年为47486.2亿元。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2011年为10657亿元,到2010年为22,756亿元。

(图1)(图1)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大约在发达国家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水平。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 6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 10%左右。

据统计,我国的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 50%,而水果、蔬菜的流通费用所占商品价格比例有时高达 70%。

铁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但由于铁路运输供求矛盾突出,鲜活品专运运力不足,迫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公路运输来完成长距离的商品调运,这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而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却往往是一个质量减损、价值降低的过程。

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由于流通设施功能不全,缺乏对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等商品化处理程序,导致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过大,流通成本过高。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一些鲜活农产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七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达 25%-30%,其中,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水果蔬菜每年就有 3.7 万吨,可供养 2 亿人生活,而发达国家在流通过程中能够把水果蔬菜损失率控制在 5%以下,尤其美国在这个环节的损失率仅为 1%-2%,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个产业的效益低下。

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1) 冷藏运输运力不足目前中国公路冷藏运输量只占 20%,铁路冷藏运输量占 55%,而欧美国家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为 60%-80%。

(2) 冷库容量不足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 700 多万立方米,但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

而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在冷库建设中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整体发展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行业推动。

另据调查,当前在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冷库的仅占 38.56%。

(3) 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落后冷链是以保证鲜销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数量少、价格贵、效果差、无利可图”,落后的冷链物流技术成了物流发展的严重制约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作为鲜活商品,不耐储存、容易腐烂,其价值与鲜活程度成正比,社会对其鲜活性、安全性等要求较高。

因此,鲜活农产品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虽然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从建设到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的较多问题。

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鲜活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的局面。

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生鲜超市、产加销一体化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不同物流主体活跃了鲜活农产品市场,促进了鲜活农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扭转了主要鲜活类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

但参与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

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果蔬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处于松散状态,功能不完整,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使得鲜活农产品在物流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造成物流时间长,腐烂变质,严重制约着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果、蔬菜是原果、原菜销售,规格化、冷藏保鲜式的水果、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仍处在发展阶段。

而且鲜活农产品市场基本上还是现金对手交易为主,拍卖、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应用得很少。

同时鲜活农产品产后环节的发展滞后,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采后处理系统仍没有形成,致使加工、贮藏、保鲜等产后环节严重滞后,难以有效促进物流的发展。

我国仅有1%左右的果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后投放市场,而发达国家水果生产几乎百分之百都要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

我国果蔬预冷、贮存、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备少,关键设备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高精度、快捷的检验设备缺乏。

蔬菜果品加工量不足总产量的10%,且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少,加工增值率低。

以柑桔为例,国际上约有35%的柑桔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中果汁又占80%以上,而我国实际加工量仅占柑桔产量的5%左右,加工产品以罐头为主,约占80%。

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不到水果总产量的20%。

鲜活农产品保鲜设备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加上缺少资本投入和成熟的专业化运作,导致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

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现代物流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技术密集型,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相伴而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