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学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弊端在于社会 有效需求不足,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借助政府 的力量。主张增加财政支出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 弥补私人部门的需求不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 均衡。
凯恩斯首次论证了财政赤字的合理性,主张 政府干预经济。
凯恩斯的《通论》,在理论上论证了政 府干预经济的依据和方法,建立了新的经济 学体系(宏观经济学),并奠定了现代财政 学理论的基石。
财政学
欢迎同学们学习财政学!
祝各位在新的学期里,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万事如意!
财政与税务学二、财政学发展简史 三、几点说明
一、学习的内容与目的 (一)财政学的内容(体系)
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1)政府做什么? (2)政府怎么做? (3)财政收支活动对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
1、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 (p4)
(1)背景: 20世纪3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大危机 市场机制有缺陷,自由放任是行不通的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2)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理论的核心):
经济危机的表现 -- 供﹥求 -- 缓解经济危机 -- 供 = 求 ➢供减少 -- 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导致失业
密码:Cgh0511
加强联系与交流,并祝同学们取得成功!
下章下 章
3. 社会主义国家分配论
•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说、社会共同需要说、 价值分配说等等
•这是中国经济学家对财政理论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之一。 •国家分配论对财政的产生和性质做出了解释。 •国家分配论的主要观点是:
–1.财政是直接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财政分配的实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特殊分配关系
在《国富论》 第五篇中,专门研究了财政收支。
亚当·斯密理论
--“自由放任”思想、“看不见的手”理论
结论:政府干预越少越好。
➢ 支出:
支出项目 -- 国防、行政司法和公共工程。 “廉价政府”
支出的原则 --节约
➢ 收入:
来源 -- 税收 赋税理论 -- 赋税四原则
➢ 公债:
持否定态度
(二)现代财政学(政府干预理论)
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求增加
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MPC) – 私人消费↓-- 减税消费↑ 投资:私人投资 ---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MEC)
私人投资↓-- 减税 -- 私人投资↑ 公共投资 --- 乘数效应( K=1/(1-b) )
公共投资↑--支出增加↑-- 收入﹤支出
凯恩斯财政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2.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学说
背景:20世纪70年代滞胀(p5)
(1)百家争鸣:
货币学派认为国家干预(支出)窒息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造成70年代的“滞涨”局面,主张“货币最重要”。
供给学派(萨伊定律)主张减税政策(拉弗)以增加供给。 理性预期学派
(2) 第二代凯恩斯主义者以及新凯恩斯主 义者 (3)公共选择理论(p6)
2.内容(体系)
第一篇,基础理论。包括政府与市场理论(即政府干预理论)、 公共物品(公共需要)理论、财政职能理论等。
第二篇,财政支出理论。分析支出规模、结构规律,并具体分 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第三篇,财政收入理论 。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规律,主 要介绍税收理论。
第四篇,政府预算理论。介绍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2、规范分析法
–规范分析要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应该是什么”的准则,用以判 定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否符合这个 准则。
–所以在规范分析中,最关键的问 题是准则的确定。
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济史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会计学
金融学 财政学 国际贸易学 国民经济学 统计学
凯恩斯的两大贡献:
宏观经济学之父 -- 由微观转向宏观(个量分析 -- 总量分析) 现代财政学的创始人 -- 创立了政府干预理论
是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的里程碑
美国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的成功首次在实践上证明了政 府干预经济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得以扩张。
马克思主义理论:
经济危机的原因? 生产相对过剩? 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法:实现公有制制度。
代表人物 -- 布坎南 图洛克 (<政治的经济学>)
三、其他说明 (一)方法:课上、课下。 (二)参考资料
1、书籍:见书《参考文献》 2、杂志:《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
《中国财政》财政部
3、报纸:中国财经报、中国税务报、经济参考报等
(三)课程类型: 成绩评定: 加强联系:
chenguihua1963@. Cgh0511@
三、研究方法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四)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相结合
1、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 (1)经济数量研究 (2)其他方法:
•采访(问卷调查之类) •社会实验 •实验室实验 •实证分析法在财政学研究中的运用。
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第五篇,宏观管理理论 。介绍财政政策。
财政学
基础理论 1-3
支出 4~6
收入 7~11
政府预算 财政政策
12-13
14
(二)学习目的
《财政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政
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 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
《财政学》是中介:一般经济理论引向深入;对财 政具体业务进行分析研究。
学习财政学还有一个直接的理由:它能给我们启迪, 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有相当大的改变。
为你们的未来作“嫁衣”。
二、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传统财政学(古典财政学)(p4)
背景
市场机制是完善的,崇尚自由竞争、反对政 府干预。
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创立了现代经 济学,同时也创立了财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