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财政学 01

地方财政学 01

30
16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1)
(二)支出种类 2003年地方财政本级支出总额为17230亿元,主 要的支出项目有文教科卫事业费(23.17%)、 基本建设支出(11.07%)、行政管理费(9.62 %)、公检法支出(7.14%)、社会保障补助 支出(6.49%)、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 业事业费(5.80%)…… 除地方本级支出外,地方上解中央的支出为600 多亿元。
25
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是实行中央、省、市(地区)、县和乡五 个级次的政府体制。根据2003年的统计,我国 现有省一级的政府(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31 个[1],其中包括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 辖市;市(地区)级的政府333个,其中包括 51个地区和282个地级市;县级政府2861,其 中有374个县级市,845个市辖区;乡镇级政府 44067个。 [1] 不含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图1-4(课本第10页)。
18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3)
(三)收入来源 2003年地方本级总收入为9850亿元,其中来自各项税 收的收入8413亿元,占总收入的85.41%,主要税种为 营业税(28.10%),地方增值税(18.39%),企业 所得税(11.97%),个人所得税(5.76%)城市维护 建设税(5.55%),农业税(4.30%),契税 (3.64%)。 地方本级收入还包括教育费附加收入,征收排污费和 城市水资源费收入等其他一些收入。 除了地方本级各项收入外,地方还从中央得到8000亿 元左右的补助收入。这样,地方总的财政收入为18000 亿元左右。
24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9)
(五)地区间的差别性和流动性(续2) 地区间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而且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各地区间还存在着流动性。而正是 这种流动性,使得地区间的差别性更加复杂化。 地方财政学要研究包括人员在内的各种要素在 各地方辖区间的自由流动问题。 地区间要素的流动对地方财政执行其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和发展本地区经济等方面的职能将产 生重要影响。
3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
也称公共部门经济学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公共部门 VS 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 公共部门即各级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即 居民(家庭)和企业 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及其后 果(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
4
公共经济学Ⅱ(研究范围)
公共经济学并非研究政府全部经济活动 侧重于公共支出和税收,有时还研究政 府对生产活动的参与(公共企事业) 一般不涉及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管 制(政府管制经济学),也不研究政府 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 限制一个学科的研究范围是必要的
5
公共经济学Ⅲ(历史)
公共经济学的前身是(公共)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斯密的国家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
9
公共经济学Ⅶ(现代)
传统财政学从1950年代起发展为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被认为是理论和应用微观经济学发 展最为迅速的分支之一 现代公共经济学已完成了税收理论和公共支出 理论的综合,不仅研究政府收支行为的理论依 据及其经济后果,还研究集体决策的过程 我们认为现代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只是同一门 学科的两个名称
7
公共经济学Ⅴ(历史)
两位重要的欧洲大陆经济学家
维克塞尔(Wicksell)《公共财政理论研究》(1896), 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先驱 林达尔(Lindahl)《公平税收:一个积极的解决方 案 》(1919),提出了“自愿交易理论”
两个传统的汇合
马斯格雷夫(Musgrave)《公共经济的自愿交换理论》 (1939),发展了林达尔的自愿交换理论 布坎南(Buchanan),发现了尘封的维克塞尔的作品, 受其启发,发表了《政府财政的纯理论》(1949)
15
地方财政的特点
(一)规模和增长 各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最近的几十年一直在 稳步的增长。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大约占整个 政府支出的三分之一,州和地方政府占三分之 二。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0年的41.1%上 升到2003年的69.9%,而同期中央财政支出从 58.9%下降到30.1%。 2003年,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接近15%。
中国——中央、省、市(地区)、县和 乡五级政府体制 美国——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体制 日本——中央、都道府县和市町乡三级 政府体制
14
地方政府干什么?
简言之,提供地方公共产品。 地方公共产品——某些公共产品的消费 在空间上是有限制的,它们仅限于某些 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这些产品可以称为 地方公共产品。例子:道路,治安 我们将在第二讲进一步讨论地方政府的 职能
20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5)
(四)预算外资金 我国财政中的一个特点是,预算外资金的数量 特别大。 尤其是在省以下的各级地方财政中。预算外资 金对政府(特别是较低级次的政府)财政具有 特别重要的作用。地方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 出在2002年分别为4039亿元和3572亿元,分 别占全部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的90.18%和 93.24%,占当年地方本级预算内收入和支出 的47.43%和23.37%。
26
课程安排
一、导论 二、地方财政职能 三、税收划分理论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 五、财政体制 六、地方财政支出 七、政府采购 八、地方财政收入 九、地方财政管理
27
方法论Ⅰ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解释为什么)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演绎法(假设→结论) Friedman(1953),探讨了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Becker(1976),提出了经济分析的核心假设: 最大化,偏好稳定和市场均衡 Buchanan(1986),公共选择理论的三要素:方 法论个人主义,经济人,政治作为交换(政治 市场) 结论要接受批评性检验(计量经济模型),经验 分析(Empirical Analysis)
19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4)
(三)收入来源(续) 2003年,中央本级收入为11865亿元,各项税收收入 达到11604亿元,占中央本级总收入的比重为97.80%。 主要税种为增值税收入(占45.73%),进口产品消费 45.73% 税、增值税额 (23.50%),企业所得税(14.67%), 消费(9.96%),关税(7.78%),个人所得税 (7.17%),车辆购置税(3.95%),证券交易印花 税123.87亿元(1.04%)。
10
地方财政学(我们这门课)
研究地方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及 其对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政府? 为什么需要多级政府? 地方政府干什么? 地方财政有什么特点?
11
为什么需要政府?
防止外来侵略,保护个人利益不受社会其它成 员的剥削,建立于全社会成员均有利的不可缺 少的公共设施,协调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 系,所有这些都非分散的单个个人能力所及。 因此需要创建政府这么一种组织机构来为全体 社会成员履行这些公共职责,提供供全体成员 所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证能更好 地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水平。
12
为什么需要多级政府?
当一个社会的成员越来越多,地域越来 越广阔,公共事务越来越复杂,靠单一 政府已难以有效地处理全部公共事务。 这需要构建一个由多级政府组成的政府 有机体,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分 工,来共同承担原来由一个政府来做的 事,以更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全体社会成 员的福政学
金戈( 金戈(JIN Ge) )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1
Lecture 1 导论 Introduction
2
地方财政学
Local Public Finance 也称为地方公共经济学 Local Public Economics 研究地方公共部门的收支活动及其对于 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它是公共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学)?
8
公共经济学Ⅵ(历史)
1950年代以后的发展(在新古典的框架下)
萨缪尔森(Samuelson)《公共支出的纯理论》(1954),运用数 学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蒂博特(Tiebout)《地方支出的纯理论》(1956) 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研究》(1959),提出了政 府部门的三大经济职能 唐斯(Downs)《民主的经济理论》(1957),研究政党的微观 经济行为 布坎南和塔洛克(Tullock)《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 础 》(1962),公共选择理论的经典之作 尼斯卡宁(Niskanen)《官僚主义和代议制政府》(1971),分 析了官僚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问题
21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6)
(四)预算外资金(续) 和地方庞大的预算外资金相比,中央的 预算外资金就少得多。 2002年中央预算外收入和支出分别只有 440.00亿元和259.00亿元,只占整个预 算外收入和支出的9.82%和6.76%。
22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7)
(五)地区间的差别性和流动性 在研究地方财政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各 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别。 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是上海,达到46718元, 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3603元,最高和最低地区 的差别是12.97倍。 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上海市(5180元)和最低 的西藏(302元)相差17.15倍。人均财政支出 的差距相对要小些,最高的上海市(6361元) 与最低的河南省(741元)相差8.58倍。
17
地方财政的特点(续2)
(二)支出种类(续) 2003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总额为7420亿元,主 要的支出项目有国防费支出(25.41%),基本 建设支出(20.52%)、国内外债务付息支出 (12.87%)、文教科卫事业费(6.85%)、行 政管理费支出(5.40 % )…… 中央财政支出除本级外,还有对地方的补助支出, 2003年为8261亿元,超过了中央本级支出。 在中央财政支出中,还有一块国内外债务的还本 支出,2003年为2952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