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工作底稿中,调整、抵销分录: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的调整(调整分录)(一)同一控制: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时调整。
同一控制下,对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体现一体化存续)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二)非同一控制:根据备查薄,购买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差额。
第1年第2年( 1)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1)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值:允价值:(帐价→公允价)(帐价→公允价)借:固定资产【公允价-帐价】借:固定资产【公允价-无形资产【公允价-帐价】帐价】贷:资本公积无形资产【公允价-( 2)补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帐价】(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净利贷:资本公积润)( 2)补提以前年度累计折旧、摊销,借:管理费用【(公允转回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价-帐价) / 年限】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无形资产—累计摊( 3)转回购买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销等(应在净利润中加上)借:递延所得税负债借:递延所得税负债【摊销额×贷:未分配利润—年初T】(3)补提本年折旧、摊销,转回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等:转回的所得税费用相当于增加了利润。
借:管理费用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时,(净利润+贷:固定资产—累计转回的所得税费用)×母%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所得税费用二、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调整分录)成本法→权益法:第1年第2年( 1)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1)应享有子公司上年实现净利润借: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净的份额:利润×母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贷:未分配利润—年初若应承担子公司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资本公积( 2)投资当期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2)当期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借:投资收益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贷:长期股权投资( 3)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3)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调借:长期股权投资整后的净利润×母 %】贷: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借: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益的其他变动:权益变动的影响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贷:资本公积变动净额同时,调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借: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调整后的净利润=净利润-补提折旧、摊销+递延所得税负债=净利润-(公允价-帐价)/剩余年限×(1-T)三、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的项目(抵销分录):(一)(母)长期股权投资——(子)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借:股本【子公司】资本公积—年初【子公司,非同一控制时,年初+帐价→公允价时的调整额】—本年【子公司】盈余公积—年初【子公司】—本年【子公司】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本年实现净利-分派股利-盈余公积-补提折旧+递延所得税负债】* 商誉[ 不变] 【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末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递延所得税负债)×母%】或【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递延所得税负债)×母%】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期末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递延所得税负债)×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公允价-帐价)× T】( [ 免税合并时,不变 ] )* 营业外收入(贷差,以后期间,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注意事项】:1.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的区别: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有差额,借记“商誉”,贷记“未分同一控制下,不产生差额,不形成商誉或(1) 配利润——年初”。
计入损益的因素。
免税合并时,会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
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2) 合并日编制: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此分录每年都有,免税合并时,计算商誉:金额不变)( 1)递延所得税负债=∑(资将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产公允价-帐价)× T(3)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 2)商誉=合并成本-(投资留存收益:时子公司净资产公借:资本公积(以股本溢价额为允价-递延所得税限)负债)×母% 贷:盈余公积(子公司合并前实现的×母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合并前实现的×母 %)2.商誉的2 种算法一定相等,因为:商誉金额确定之后,除发生减值之外,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可用于验算商誉是否正确,此分录的所有数据均不要倒挤得出。
3.分录中,“期末子公司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如未知,可由投资时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推算出,或将借方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累加得出。
4.如果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时,则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的金额,从商誉中扣除。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无差额)借:投资收益【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的调整后净利润×母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的调整后净利润×少%】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当年提取的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子公司当年宣告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注意事项】: 1.不区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抵销思路一致,无差额。
2.“未分配利润——年初”已知,以后期间为上年年末数,“未分配利润——年末”从上笔抵销分录直接抄录。
【净利润是否需要调整】:(1)在取得投资时存在资产的帐价与公允价不一致时,在确认投资收益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时,需要调整对子公司净利润。
(2)若形成投资以后发生的内部交易,则在编制合并报表中已抵销了未实现内部损益,所以在合并报表中不需要对子公司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直接以子公司净利润×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3)长期股权投资净损益=净利润-补提折旧、摊销(公允价-帐价)/ 剩余年限+(免税合并时)递延所得税负债-子公司存货(公允价-帐价)×售出部分-内部交易(售价-成本)×留存部分-逆流交易固定资产(售价-成本)+多提逆流折旧(售价-成本)/年限四、权益法核算——联营、合营企业顺流、逆流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分录:内部交易逆流交易——调资产顺流交易——调收入涉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存货贷:存货【(售价-帐价)×母 %】【售价×母 %】借:营业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营业成本【账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母 %】【(售价-帐价) / 年限*投资收固定×母 %】益【(售价-帐价)×母 %】资产贷:固定资产【(售价-帐价)×母 %】五、内部债权、债务、存货交易的抵销:(一)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的抵销:初次编制(1)抵销债权、债务:借:应付账款(含税额)贷:应收账款(2)冲销坏账准备: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3)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连续编制( 1)抵销债权、债务: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 2)冲销上年坏账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 2)冲销本年坏账准备、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应收帐款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应收帐款期末余额×T-上年计提数T资产: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二)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抵销:( 1)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2)内部投资收益、财务费用的抵借:应付债券【期末摊余成销:本】借:投资收益【期初* 投资收益【债券投资的余摊余成本×实利】额>应付债券的余额】贷:财务费用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 3)分期付息时,应收、应付的抵本】销:* 财务费用资的余额<应付债券的余额】【债券投借:应付利息×票利】【面值贷:应收利息(三)无形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初次编制连续编制1.抵销本期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 1. 将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售利润抵销:部销售利润抵销:( 1)产品:借:营业收入借:未分配利润——年贷:营业成初(售价-原帐价)本贷:无形资产2. 将期初累计多提摊销抵销:无形资产借:无形资产——累计摊(2)无形资产:借:营业外收销(期初累计多提摊销)入(售价-原帐价)贷:未分配利润贷:无形资产—年初3. 将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或:借:无形资产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1)产品:借:营业收贷:营业外支出2.抵销本期多提摊销:入外收入(2) 资产:借:营业多提折旧额=(售价-原帐价)/ 摊销贷:营年限业成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贷:管理费用贷:无形资产无形资产4. 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贷:管理费用(四)存货内部交易的抵销:初次编制连续编制(1)本期抵销:(1)抵销期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A、润、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营业收入【售价】借:未分配利润——年贷:营业成本初(年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借:营业成本【(售价 - 成本)润)×期末结存量】贷:营业成本贷:存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年B、因抵销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T)润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借:递延所得税资( 2)抵销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产(存货× T)润、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2)存货跌价准备贷:营业成本按原成本计价:借:营业成本全额或部分冲销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期末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贷:资产减值损失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抵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末存货× T)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 3)存货跌价准备:贷:递延所得税资A、抵销期初存货跌价准备、递延所得税产资产: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抵销【注】编制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后余额 =(可变现-原成本)×期初结存抵销分录时:数(1)不考虑增值税。
如果给出的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收入为含税收入,应还原为不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抵销含税收入。
额× T)(2)不抵销运杂费。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期末抵销存货价值中包含的B、抵销本期销售商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时,如果备,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各批存货的毛利率不等,则还借:营业成应考虑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本(本期准(如先进先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