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
术高超。
《龙凤虎纹绣》
马山楚墓出土龙凤虎纹绣, 战国中晚期刺绣珍品。 1982年湖北马山一号楚墓 出土。龙凤虎纹绣为罗地 禅衣,灰白色罗地,其上 图案长29.5厘米,宽21 厘米。刺绣由两个对称的 花纹单位,组成菱形图案。 沿四边用褐色和金黄色彩 线各绣战国龙凤虎纹绣一 龙一凤;中央绣对向双龙 和背向双虎,虎身斑纹用 红、黑两色相间绣出,虎 牙、眼、爪,用异色相嵌 锁绣。整个图案表现出龙 飞凤舞、猛虎腾跃的生动 场景,充满神奇色彩。构 图匀称,色泽华丽,绣工 精细,表现了楚绣的高水 平。
战国 1982年,曾在湖北江陵马山发掘了一座楚墓,出土了大批丝织品、 编结和刺绣等。丝织品的品种有绢、罗、纱、锦等。花纹有几何 纹、菱形纹、S形纹等,几何纹中还饰有龙凤、麒麟和人物 。在 大批的刺绣中,有绣衣、绣裤、绣袍等,绣地多用绢,用辫针绣 出龙、凤、虎、三头鸟,以及草叶、枝蔓和花朵,线条流畅,技
从秦汉开始,丝绸已成为乡 村农户缴纳租税的主要产品,国 家政府给官吏的俸禄和福利以及 对他们的奖赏也多以丝绸来支付, 丝绸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具 有货币功能的硬通货,加之结实 耐用,便于保存,因而在民间和 官府都可以作为财富积累而加以 储存,历代政府对养蚕织丝也就 十分重视,蚕丝生产在相对和平 的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
《“五星出东方利 中国”彩锦护膊 》
•
•
“五星”锦是一长方形圆角绢缘缀带的护膊用的面锦,长16.5厘米, 宽11.2厘米,为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纹 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气势雄伟。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 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 虎等端禽兽纹样,上下每二个循环花纹之间贯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文字。绢锦组织结构复杂,工艺精湛。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 县尼雅遗址一号墓地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护膊用彩锦和白绢制成,呈长方形,两长边各缝缀三条长系带。
道——丝绸之路。
秦汉时期铜器工艺
铜器工艺向日用器皿发展,除鼎、壶等传统产品外,盘、洗、熨斗、 灯、炉、铜镜,都是这时流行的产品。
秦汉时期漆器
漆器是当时贵重的工艺品,逐渐取代了青铜器,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秦汉时期陶器
陶器的釉陶出现了黄、褐、绿等色彩,鲜艳美丽。
汉代手工艺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西汉初期:恢复时期。 二.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繁荣。生产力 很高,工人数量也最大。如采铜,每年大约有10万人以上。 三.东汉末期:手工业的衰落时期。汉代手工业除官营生产外,私营
著名的丝绸产地
(一)都城
秦代的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是当时高档丝绸的主 要产地。
(二)临淄(zī)
东周以来,山东北部的临淄一带是桑蚕纺织最发达的地区,
史称“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 下”(《汉书· 地理志下》)
(三)襄邑
襄邑在今河南东部的睢(sui)县。这里的丝织业也是同样 发达,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西晋。
(三)铜奁lí an
古代放梳妆用具、食物的盒子,圆形、直壁、 有盖、器腹较深,盛行于汉代。
(四)铜洗
有平底也有圆底,口沿比较宽, 汉代盥 guàn洗用具。
(五)铜壶
鼓腹,小颈而口像外移,圆足, 腹的两侧多有铺首衔环,造型优美。
是盛酒和盛水用具,根据造型的不同, 可分别装不同内容的物品。
装饰方法:除鎏金、金银错外,还有 有镂空。镶嵌、附加提梁等。
属鞍辔上雕有精美的花纹装饰,辔绳婉转灵活。 整个车通体彩绘,。它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 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
(一)铜灯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灯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主要分虹管灯、盘 灯、筒灯、行灯、吊灯等。 铜灯的造型:灯体常做成动物如牛、羊、朱雀、雁足以及人物等形状。 1.虹管灯:最早的环保灯具。 2.彩绘雁鱼铜灯:汉代环保艺术台灯 3.盘灯:朱雀灯(西汉) 4.西汉鎏金羊形铜灯
•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 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rèn)、 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 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 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 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是西汉时期纺织技 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益延寿
第四节 染织工艺
中国养蚕织丝起源很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桑 麻的种植,到商代丝织工艺亦有广泛的发展。汉唐时期,家家户 户大多种植桑麻,能妨能织也能绣。一般人的衣着多是葛麻织品, 高级的丝织品除供贵族享用外,还销往朝鲜、印度、蒙古,远及 波斯、罗马。从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被誉为"丝绸之路", 人们称中国为"丝国"
秦汉
丝织品种更为丰富,帛bó是丝织品的总称,再细分有锦、 绫、绮、罗、纱、绢、缟、纨等。
• • • • • • • • •
“绢”指用生丝织成的平纹织物 “素”指白色的生绢 “练”指洁白的熟绢 “纨wán”指细致的绢 “缣jiān”指双丝的细绢 “缟gǎo”指未经染色即未经专门处理过的绢 “缦màn”指无文采的即无花纹无颜色的丝织品 “罗”指质地较薄,手感滑爽,花纹美雅致兼又透气 “锦”指有彩色大花纹的提花织物
早期:西汉高祖至文、景帝以前,社会处于经济恢复时期,铸镜
工艺发展不大,仍沿用战国铜镜的风格,镜面小,镜壁单薄,弦纹 小钮。
螭chī形镜
星云镜
中期:构图巧妙,以圆与方的对比,形成旋转奔驰、活泼生动
的优美的图案结构。
规矩镜
后期:这时铜镜铭文的演变规律,接近书写文字,字体多为小篆
间杂汉隶。在技法上,多采用减地平即和高浮雕来表现物像,以粗 线条和大轮廓以及高度的形体夸张,表现出古拙奔放的艺术风格。
• 错 金 银 牛 形 铜 灯
(二)铜炉
在汉代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品种。按用途分以下三类:
1.熏炉:烧香料用,又名香薰。 熏炉的用途:1、用来熏居室及衣物。汉代和 西域相通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输入了国外名 贵的香料,燃之香烟弥漫,用来熏住室及衣物, 所以熏炉的制作甚为流行。 熏炉与人们求长生的幻想和情结有关。 从薰炉飘逸而出的烟雾袅袅而升,缭绕回旋于居 室庭院之间, 如幻如梦.烟雾飘缈使人仿佛看到 漂浮在东海之上的蓬莱仙山,那里诸 仙长生不老, 享受安逸华美。 2.温手炉 3.温酒炉 错金博山炉
(六)铜镜
铜镜在汉代十分发达,是继战国以后的又一次大发展时期。铜镜的制作精 巧, 式样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
1.汉镜的特点: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
2.主要品种: (1)早期:有螭chī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等; (2)中期:主要流行规矩镜(TLV镜); (3)晚期:有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阶段式镜 等。
手工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如铜镜、漆器等。
汉代手工业工人有3种:工、卒、徒
第二节 铜器工艺
秦朝《铜车马》,两辆大型铜车马两件作品
都为单辕,四马,单御者编制,尺寸约为车马实
际大小的二分之一。一号车为伞盖,驭手呈站立
姿势,其伞盖为圆型,车厢为方型,取天圆地方 之意;二号车为篷盖,驭手作跪姿。铜车结构十
分精密,镂雕成菱形花纹格的车窗启闭自如,金
双夔纹镜
画像镜
(七)铜鼓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名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青铜制品。 它制作的年代,自春秋战国、汉六朝,直至明清,而以汉代制作精美,式
样最多,也较发达。
铜鼓原来是一种打击乐器,后逐渐演变为权利的象征。
根据纹饰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太阳纹
2.蛙纹
是最富特色的一种铜鼓装饰,均作 立体浮雕状。有四只、五只六只不等。 这些蛙有的作旋转方向排列,有的面向 鼓心,有的背向鼓心,格式不一。
第一节 绪言
一、秦汉时期背景
(一)秦汉时期纺织业的显著进步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25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封建国家。
秦国——西汉——东汉
汉武帝时,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经济的大
朱雀灯
盘灯
西汉鎏金羊形铜灯
汉代雁鱼灯
《长信宫灯》作宫女跪坐持
灯状,通体鎏金,各部分铸
成后合成,灯盘可转动,灯 罩能启合,以便调节灯光照 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宫
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烟气
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烟灰贮 留体中,可保持室内清洁。 此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 宫女造型生动,是实用与美 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
砖:
秦砖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 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 形纹的空心砖。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更为普遍,内容也愈加丰富,如阙门建筑、各种人物、车 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生产活动的画面。汉代 画像砖有空心和实心砖两种。
•
汉代出现了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四神瓦当:青龙、白 虎、朱雀、玄武。 • 应用:陶瓷、瓦当、铜镜 • 象征:东、西、南、北 春、秋、夏、冬
•
•
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益延寿”瓦当,是汉代 精神、理想和气质的象征和表现,它的价值和意义绝非在艺 术品这个层面上,它身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 态内涵。是秦砖汉瓦中的顶级重器,极为珍贵! “大飞鸿”、“蟾蜍玉兔”、“益延寿”三枚瓦当,分别代 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 延年益寿”。
• 秦代的陶瓷工艺
• 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兵马俑场面宏大, 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 的阵法。秦兵马俑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 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 秦始皇兵马俑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 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两千 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 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 的雕塑技艺水平。 • 这些真人般大小秦始皇兵马俑烧制起来很是不易。据专家研究,这 些佣都是上空下实,头和手全是烧制好后再按上的。不然一是重心 不稳,二是容易烧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