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研究一、物流中心概述1、物流概念的起源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自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了汽车,从自货自运走向专业运输,产生了除生产和销售的第三方——专业运输者,50年代初,国外最早将物流称为“PhysicalDistribution”,简称“PD”及货物的配送,日本人将“PD”译为“物的流通”、“物资流通”,后又成为物流,综合物流。
“PD”演变为“Logistic”,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军队的后勤供应中开创了物流的先河,美军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称为“LOGISTIC”。
战后世界各地将“Logistic”替代“PD”,中国将其译为“物流”。
美军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运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将此成果转化与工业上,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将“Logistic”用于工业,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为工业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词,并延续和流传于世界各国。
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二战以后,大约已有50年的历史。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及社会化的分工协作,生产厂家和商家是物流第一方,消费者是物流的第二方,运输、仓贮起家的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的第三方,成为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为生产,销售企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又称为第三方物流(3PartyLogistic)。
物流是系统工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物流服务企业三方缺一不可,只有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物流才能得以发展。
现代工业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在生产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管理,将产品的生产成本压得很低,但是,现代工业从工业生产上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难度很大,余地也很小。
于是,在流通过程中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人们关注的课程,在物流成本中降低10个百分点,使得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大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所以,从生产中压缩成本远不如从物流中降低成本。
因此,发达国家工业界竞相研究物流,成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开发物流技术,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物流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的使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现代物流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
现代物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其速度非常迅猛,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将可能引发一场社会变革。
2、我国物流中心的历史沿革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中心是从传统意义上的仓库、货桟发展而来。
自从有了剩余产品和商品,便产生了仓库,储藏功能是仓库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
存粮为仓,存兵器为库,仓库随农战的发展而发展。
由于粮食生产地和消费地相距遥远,南方的粮食要通过漕运运到北方,仓库的功能便扩展为“流转”。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大量的原材料需运到东南方,而产成品又要向北、西方运输,仓库储存流转的货物逐渐增多,粮仓、棉仓、煤桟、干杂货仓等专业仓库先后出现。
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一方面接收旧政府留下来的各类仓库、码头、货站,一方面根据生产的布局和经济区划,建设一批仓库。
在商业领域,与商业批发体制相适应的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仓库。
各省、市、县均有这样的商业仓库。
在物资领域(即生产资料),设立了物资储备库和物资中转库,前者属国家战略物储备,物资基本不流通。
后者是为生产企业提供物资的仓库,生产企业凭国家调拨单来提出物资。
在外贸领域,国家兴建了一批外贸仓库。
在粮食领域,国家兴建了大大小小的几万个粮库,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都有粮库。
粮库也分粮食储备库和流通粮库,分别承担了国家粮食储备和当年消费的任务。
此外还有军队仓库、企业仓库、农民仓库等。
据估计,全国仓储用地面积达3.5亿平方米。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商业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徘徊了十年之久的超市突然之间被人们接受,大型超市、连锁店蜂涌而起,百货公司也在走向联合,并扩大自己营业规模,配送中心也就应运而生。
运输方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集装箱运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
2001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48万标箱,其中上海634万标箱,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集装箱堆场和中转中心,新式的物流中心开始在我国兴起。
在公路运输系统,类似日本卡车货运站的货运中转站也纷纷出现。
这类货送站一般都设有中转仓库、装卸工具、停车场、加油站、生活设施等。
大型生产企业也基本上拥有自己的物流中心,为本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
一般建在生产基地的附近。
例如海尔集团新建的物流中心设有采购件库和制成品库两个自动立体仓库区。
在邮政系统,邮件分拣中心本身就是一个物流中心,邮政部门向企业转化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包裹快件速递企业。
港口是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场所。
我国有各类岸口500多个,主要泊位1800多个。
沿海主要港口年吞吐量13亿吨,基础设施齐全,是天然的物流中心。
3、物流中心基本功能及作业范围物流中心《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从事物流的场所或组织,应符合基本功能: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广;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物流中心是接受并处理下游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供应方的大批量货物进行集中储存、加工等作业,并向下游进行批量转运的设施和机构。
(1)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采购、进货、进货检验、入库、存放、拣取、包装、分类、出货检查、装货、配送、订货等。
(2)物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二、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1、物流中心的规划及建设程序一个物流中心的筹划、规划、建设及运营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众多的专业组织和人才共同完成。
一般地说 ,物流中的规划及建设需经过以下程序:(1)意向形成政府或工商企业 ,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和物流业务的增长变化情况 ,提出拟建立物流中心的设想。
(2)组建物流中心项目论证主要进行物流中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 ,包括物流中心的需求度、已有客户群和潜在客户群、市场竞争状况、价格、成本收益分析、投资回收期、物流中心的大体布局、结构、可能采用的设施、设备、物流中心的功能设定等。
参与可行性研究论证的成员应当包括投资主体的所有者或授权代表、物流专家、市政建设专家、建筑设计专家和设备专家、运输配送专家及信息技术人员。
(3)筹资物流中心项目经研究论证 ,认为可行并经最高决策者确定之后 ,立即进入筹资阶段。
对于公共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 ,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
(4)立项物流中心项目,要报上级主管部门立项。
金额超过一定限度的 ,还要逐级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5)报建项目方案要报建筑规划部门审批 ,同时要进行招标代理、设计招标、勘察招标、监理招标等项程序。
(6)土地确权购买或租用物流中心占地 ,确定土地使用权合法有效。
(7)方案审核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方案要送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在此之前 ,该方案要经环保、规划、消防部门审核。
(8)建筑招标方案和施工图审查批准后 ,要进行招标公告 ,并在各地招标办的主持下开标 ,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取得开工许可证后方可开始施工。
(9)竣工验收在质量监理人员监督下完成施工后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之后 ,进人试运行阶段 ,即对物流中心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符合作业要求的调试 ,以达到最优的运行状态。
(10)投人运营2.物流中心的规划选址(1)经济环境因素①货流量的大小。
物流中心设立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如果没有足够的货流量 ,物流中心的规模效益便不能发挥。
所以物流中心的建设一定要以足够的货流量为条件。
②货物的流向。
货物的流向决定着物流中心的工作内容和设施设备配备。
对于供向物流来说 ,物流中心主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 ,应当选择靠近生产企业的地点 ,便于降低生产企业的库存 ,随时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同时还可以为生产企业提供暂存或发运工作。
对于销向物流来说 ,物流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将产品集结、分拣 ,配送到门店或用户手上 ,故应选择靠近客户的地方。
③城市的扩张与发展。
城市物流中心的选址 ,既要考虑城市扩张的速度和方向 ,又要考虑节省短驳费用和减少装卸次数。
许多仓库 ,70年代以前处于城乡结合部 ,对城市交通产生压力较小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 ,这些仓库现处于闹市区 ,大型货车的进出受到管制 ,专用线的使用也受到限制 ,不得不选择外迁。
大凡道路通达之后 ,立即就有住宅和工商企业兴起 ,城市实际上沿着道路一块一块发展着 ,迁徙着。
物流中心也不是固守一地的。
④交通便利。
对于综合型物流中心 ,一定要选择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交汇地。
如港、公、铁、空;港、铁、公;空、公等各种结合而成。
对于港口物流中心 ,还要选择内河运输与海运的交汇地 ,既要满足吃水较深 ,能停靠大型货船的需要 ,又要克服内河泥沙淤积河道疏通的困难。
对于城市物流中心 ,要选择干线公路或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网络的交汇地 ,还要拥有铁路专用线或靠近铁路货运编组站。
⑤以铁路运输为重要手段的物流中心 ,其规模应达到经济规模的要求。
一般认为物资年吞吐量小于万吨 ,设置铁路专用线不经济。
当仓库距离铁路编组站附近 ,都能有较好的车源提供。
仓库距编组站在2km以内不仅基建费用少 ,而且管理营运费用也少 ,营运方便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中心 ,一般是生活用品较多 ,应根据上下游客户的分布情况 ,考虑适当位置 ,减少服务半径 ,为便于物资吞吐 ,仓库应建在公路干线或高速公路附近。
(2)自然环境因素①地理因素。
市镇的规模应该与物流中心的大小相适应 , 另外 ,地形对仓库基建投资的影响也很大 ,地形坡度应在1%~4%之间 ,库区设置在地形高的地段 ,容易保持物资干燥 ,减少物资保管费用临近河海地区 ,必须注意当地水位 ,不得有地下水上溢。
另外由于物流中心作业比较繁忙 ,容易产生许多噪音 ,所以应远离闹市或居民区。
应考虑物流中心周边不应有产生腐蚀性气体、粉尘和辐射热的工厂 ,至少应处于这些企业的上风方向。
还应与易发生火灾的单位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油库、加油站、化工厂等。
②气候因素。
在物流中心规划前应详细了解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条件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的湿度、盐分、降雨量、风向、风力、瞬时风力、地震、山洪、泥石流等。
(3)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条件也是物流选址评估的重点之一 ,如果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则更有助于物流业者的发展。
政策环境条件包括企业优惠措施土地提供、减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道路建设计划、地区产业政策等。
目前 ,许多城市建立了现代物流园区 ,其中除了提供物流用地外 ,也有关于税赋方面的减免 ,有助于降低物流业者的运营成本。
3、物流中心规划的步骤4、物流中心的结构规划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的集中 ,物流中心的内部结构功能设施在不断地增加和升级。
同时 ,由于物流中心的规模、服务对象不同 ,功能设施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