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跨文化沟通

第十章跨文化沟通


二、跨文化沟通的概念
在人际沟通中,当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不是一个文化单元时,我们 就说存在跨文化的沟通。
(一)跨文化沟通的含义
跨文化沟通,广义地讲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 和情感的互相传递的过程,也称作交叉文化沟通或超越文化沟通。狭义地 讲,跨文化沟通专指跨国沟通的行为。 跨文化沟通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 层次。 1.跨文化人际沟通 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沟通,沟通双方可以 是不同种族、民族和国家的人,也可以是某个亚文化与另外一个亚文化之 间的人。 2.跨文化组织沟通 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组织之间的沟通,也包括组
第十章 跨文化沟通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 · 理解跨文化沟通的概念; • · 理解跨文化沟通障碍主要影响因素; • · 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原则和策略; (二)技能目标 • · 能够识别跨文化沟通障碍的障碍; • · 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案例导入
喝茶事件
一个美国公司在英国伯明翰购买了一家纺织工厂,希望把它作为进入欧洲 市场的桥头堡。但在购买后不久,美国的管理者意识到生产上的一个主要问 题—在喝茶休息上所耽误的时间。在英国,一个工人在喝茶休息上要花费半 个小时的时间。工人都会沏自己所喜欢的茶,然后用1品脱的器皿慢慢品 尝……。 管理者建议工会是否可以用美味的咖啡加快“品尝的时间”,把它改为10 分钟,但工会的尝试失败了。其后的一个星期一早晨,工人们骚动了。公司 进行了改进,装了一台饮茶机,只放了纸杯在龙头底下,而这只能接标准量 的饮料。1品脱的容器被5盎司的纸杯所代替,这个公司再没有恢复生产,即 使在饮茶机被取消之后,工人们仍然联合抵制公司直到它被迫关闭。 美国公司对英国工厂的这次“喝茶事件”的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跨 文化沟通的障碍。美国公司没有重视不同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企图用自 己的文化价值去规范不同文化员工的行为,显然是行不通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跨文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员如果缺乏跨文化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文化之间的差异便会使他们在 沟通中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影响工作效率,增大内耗。因此,有效的 跨文化沟通对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织内部不同文化背景成员之间的沟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 大多发生在这一层面。 3.国家间的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的信息沟通。 这种沟通不一定是与外国人直接进行沟通,日常接触到的外国音乐、 电影、新闻、广播等多种形式也是跨文化沟通的重要形式。
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一种文化单元中经过编码的信 息,包括语言、手势和表情等,在另一种特定文化单元中, 需要经过解码和破译,方可被对方接收、感知和理解。当 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不属于同一文化单元时,就需要进 行跨文化沟通。在跨文化沟通的解码过程中,原文化信息 的含义会被异文化所修改、曲解、删节或增加会导致编码 者和解码者所指的含义和行为上的差异。 跨文化沟通专家萨姆瓦曾提出了一个跨文化沟通模型 (见图10-1)。用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文化,
其中A和B是较为相近的文化,C和A、B有较大的差异。
图10-1跨文化沟通模型
A
B
C
沟通的发生用箭头表示从一种文化发出的信息带有编码者所要表 达的意图。当一个信息被编码时,它带有原文化的特点;编码的信息 到达另一个文化单元时,它的解码受到该文化的影响。 与原信息相比,重新被编码的信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和修改,在 含义上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化。不同文化差异的大小,对编码的难易、 信息改变程度都有影响。信息在A文化、B文化之间发生的变化比C文 化与A、B文化之间的变化要小,这是因为A文化与B文化之间有较多 的相似之处,而C文化与A、B文化之间则有较大的差异。
第一节 跨文化沟通概述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模糊概念,不同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 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它既包括文学、艺术诸形式,也包括一个民族的风 俗、习惯和礼仪,还包括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 是人文学科共同关注的基本问题。“文化”是跨文化沟通中的核心因素之一, 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包罗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切非自然的 人类创造物都属于文化。狭义的文化侧重于语言、文学、艺术及包括一切意 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一般而言,对于文化定义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狭义”方面。总的来说文化 指由某一群体的人们发展、共享并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即某一组织特有的 行为特征。其文化要素涵盖了认识体系、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物质产品、语言和非语言符号。
小案例 美日谈判
为了促进贸易,一个美国小组前往四个亚洲国家旅行。这个小组 中包含了种植商、制造商、加工商和研究人员。当这个小组来到第一 站日本京都的时候,他们就碰到了一个跨文化沟通的挑战。日本的商 务人士和政府代表在指定的会议室里与这个小组见了面,他们非常礼 貌地问道:“谁是你们的领导者?”美国人的第一反应是哄堂大笑。在 他们各自的细分行业中,他们都是领导者,而又没有指定某个人超越 于其他人之上。 在结束了这次并不成功的京都会议,来到第二站东京的时候,这 帮美国人就去向自己的大使馆寻求了帮助。在大使馆里他们才明白, 日本人喜欢让自己的组织层级分明,而在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内部, 晋升通常都是根据资历做出的。这个小组召集了一次简短的会议,讨 论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第二次会议变得更成功。每个人都推举吉恩· 格 拉斯梅尔(Gene G1assmeyer),一位受人尊敬的资深研究员。 在第二次会议上,当日本人礼貌地询问“谁是你们的领导者”的 时候,美国人做好了准备。日本人把格拉斯梅尔安排在了上座,而又 在别人之前先给他上茶。这次会议非常成功,美国人和日本人构建起 了关系,这种关系带未了一份日本人进口2万吨美国货物的协议。
3.行为角度 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主要在跨文化互动中让人们完成工 作目标、达到沟通目的。它包括五种行为:传递信息的技巧、适宜的 自我提示、行为的灵活性、互动管理和社交技巧。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
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在研究IBM全球雇员的文化基础上,提出 “文化五维度理论”,该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 理论,霍夫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德认为对管理活动和管理模式有影响的文化层面有五 个维度: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性和 阴柔性、长期和短期导向。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某种文化认为公众权力和组织权力可以不公平地进 行分配的程度。权力距离是民族文化差异的最典型特征,权力差距的 大小情况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中的人际依赖关系怎样。
文化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和民族的、地域的差异性。在中华大地上, 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政治经济 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就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 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即不同土地界域内的文化。这种文化由于 受到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活习俗和语言等方面 存在差异的影响,必然会形成一些有别于其他地域,对当地的经济、 社会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 1.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由于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古代交通不便,使各地的文化也具 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正因为不同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更显 得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 2.地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兼容性 地域文化之所以有差异,最主要的便是因为在历史发展过巷中继 承了不同的传统文化,或是在继承相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名自吸收了 不同的其他文化。
三、跨文化沟通的相关理论 跨文化沟通的相关理论很多,本书主要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研究 模型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进行分析。
(一)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研究模型
Belay根据学者们的观点,从三个方面对跨文化沟通能力进行了 综合,提出了描述性理论模型:从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 文化敏感性;从认知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沟通意识;从 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即跨文化机敏性。 1.情感角度 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主要关注由于环境、人和情境的个体 情感或感受方面的变化。具有这方面能力的人在跨文化互动的过程中, 都更多体验到敏感的情感。 2.认知角度 认知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主要通过理解母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 同来改变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自我意识会让人们明确身份感,文化意 识会让人们理解文化的特点。那些拥有更高自我意识和文化意识的个 体就拥有更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5.长期和短期导向性 长期和短期导向性表明一个民族持有的对待长期利益或近期利益的 价值观,主要反映人们对将来与现在利益进行权衡时考虑长远利益的 相对程度。长远取向表现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注重将来的倾向,并不 注重短期利益;而短期取向的人总是期望能快速得到结果,注重短期 利益。
四、地域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3.地域文化具有可塑性和创造性 地域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开放的,其开放性表现为物质文化领域 的不断扩大,制度文化领域的不断拓展,精神文化领域的不断深化。 地域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可塑性。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各 地的文化形态形成各自的特点。 4.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 由于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使各地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均文化特点的 特色文化。 5.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其广泛性 作为大概念意义上的文化,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 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让与别处的 不一样。
2.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某些文化突出个人,而另一些文化则强调群体的理论中,个人主义和集体 主义是作为不同的文化特征而被讨论的,它并不涉及国家权力是由少数人掌 握还是由集体掌握的问题。 3.男性化或女性化 霍夫施泰德认为男性或男子气概所代表的文化维度是指社会中两性的社会 性别角色差别清楚,男人应表现得自信、坚强,注重物质成就;女人应表现 得谦逊、温柔,关注生活质量。所谓男性化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 值是成功、金钱和事业。女性化是男性化的反面,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 值观是关心他人并讲求生活质量,人们十分崇尚关系与合作、友好氛围和职 业安全。 4.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一个社会感受到的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并试图以提 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 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其强弱是通过不确定性规避指数来 表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