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2、乐于参与社会生活 、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1、掌握参与社会交往的正确方法 、
2、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
【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了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3、懂得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 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为 追求个人存在感,满足日渐强烈的心理需求,寻求现实生活或虚拟世界的刺激,表现为组建校园小团体、 欺凌同伴、热衷网络游戏等,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充分发挥直观教 学的手段,通过 表格对比的形 式,让学生清楚 的看到这三者的 区别,从而突破 这一教学重难 点。
学习成长、同学朋友给我陪伴这样的层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感受 社会 生活
教活动
学生活动
本课出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 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开始。从内容上看,本课从“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个部分 着手,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经验、感受与收获,认识到随着年龄增长朋社会生活的延展,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身份,为整个教材内容的开展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展示 1、暑 假 期 间 你 跟 谁 一 起 参 加 了 社 会 实 践 活
动?主题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种关系、 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锻炼;我们跟越来越 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认识越来越深刻。
依靠兴趣。另外,由于学习压力,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得成长的空间受到家长和各方面社会
因素的限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体验在社会生活
中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2、教学难点确定及依据:初中学生心性尚未成熟,价值观正处于初步萌芽时期,根据调查,学
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比较明确,但对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刻,基本局限于家人老师帮助我
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 到自身发展与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同伴、老师的认可,而且需要获得更 富社会性的存在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处于自我建构的心理关键期,对“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期望的那个人”等自我建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中学生这种强大的自我 建构需却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教师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 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故而学生应有原来的“学会”转变为“会学”“乐学”,所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 都将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寄学于“乐”,施教于“乐”,“乐”信其中。
2、鉴于当前的教学装备与环境,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软件收集、编 辑,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融合;鉴 于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学科育人特点,故而利用“创设情境”“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搜集处理 信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利用问题的表征方式推进层次性学习,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明 理导行,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达到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体验在社会生活中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课题:我与社会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时:一课时
授课人:张 琼
单位:西宁市第十一中学
日期:2018 年 9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
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 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引导学生以探究、主动、 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为主导的形式,把学 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探 究、主动学习。 【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趣味
通信的发展
学生参与
性强,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一、说一说自己不一样的暑期生活: 图片展示 1、暑假的生活与学期内的生活一样吗? 2、自己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都有哪些
情景体验、合 作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探 究,发挥集体集 思广议的优势, 锻炼学生能力。
感受? 【小结】: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 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中: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
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
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
【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确定及依据:通过调查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 6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
的社会行为。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还比较粗浅,甚至没有对社会生活进行过反思或思考。50%的学 生非常愿意参与社会生活、态度积极,并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40%有选择性地参与,表明 他们的态度不够积极,这也和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情况有关,说明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还不成熟,主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