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探索大自然..
自然界奥妙无穷,魅力无限。但凡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山呼海啸,松 资鹤影,浩渺星空,无不牵动着人类对自然界一 探究竟的好奇心。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洪荒到科技 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 探索的脚步。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只能向 其他动物一样服从大自然的安排,在本能驱使下, 选择水土条件较为适宜的地方聚居,过着采集与 狩猎的原始生活。钻木取火是当时人类来自然界 启发而摸索出的最伟大的发明,它结束了人类茹 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教学目标: 1、了解远古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在交流中体会 古代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2、阅读《天问》,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无穷,又带人类 不断去探索。 3、了解工业化带来的效益和污染,让学生认识到事物 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和意识。 4、了解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人类探索自然世界的进程, 感受科学家对自然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5、了解现代人类的探索成果和未解之谜,培养学生用 于探寻真理、敢于独立思考、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 自然和社会奥妙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过程。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燧人氏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传说在一万年前,生活在古昆仑山上的一个族群, 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鸟啄燧木时产生火苗,受 此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这个族群也因此被称为 燧人氏族。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 以就会生出火来。
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
移说的创始人。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 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 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 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 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 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 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 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 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 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 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 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面对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全球变暖、大气污染、
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 物种灭绝等种种现象,人类不断反思,认识到人 类只有主动地去关注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携手,才能在维护人类利益的 同时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 协调发展。
登陆月球
海底探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有巢氏 古人发现鸟儿在 树上做窝,野兽 不能伤害他们, 原始人就学鸟儿 在树上筑巢居住。 《中国历史讲稿》 中指出:“到了 有巢氏,我们的 祖先才开始和动 物区别开来…… 从此就开始了人 类历史” 。
神农氏 即炎帝,是华夏太古三 皇之一,踞今5500年至 6000年前生于姜水之岸, 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他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 药的发明者,他教人医 疗与农耕,掌管医药及 农业的神祇,能保佑农 业收成、人民健康,更 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 神。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从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到 渔猎、畜牧,发展农业, 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发 展的大致过程。
尔•卡逊的输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
据说瓦特小的时候,看 见炉子上的水壶的税费 疼了,蒸汽把壶盖顶了 起来,从中受到启发, 长大后发明了蒸汽机, 成为著名的发明家。 你还知道有哪些科学家 也是从自然现象中得到 启发,才有了重大发现 或达到重大发明的?
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 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 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 代”。
《天问》
《天问》通篇是屈原 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 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诗 篇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 日月星展等自然现象,一 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 凶硕和战乱兴衰等历史故 事,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 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 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 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太阳是从旸谷出来。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止宿则在蒙汜之地。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打从天亮直到天黑, 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 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存在于
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 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 “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 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 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 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 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 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 意识而制定的 。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1、旸谷:古书中日出之
地。
2、蒙汜:古书中日入之 所。
合作探究: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代表作《天问》中有
这样几句: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夜光何德, 死则又育?
想一想:
诗人对自然界发出的各种疑问,说明了什么
问题?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工业革命
200多年前,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后,人类掀起了工 业革命的浪潮,生产力飞速提高,科技水平迅猛发 展。许多科学家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借助科学 和技术,不断探索,各种新机器、新发明层出不穷, 发电机、内燃机、火车、轮船、农药、塑料等被迅 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 类生产实践活动对大自然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索取和 征服。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著名的生态伦理之作,作者是蕾 切尔•卡逊女士,作者以极为细腻、形象的手法描绘了 因人类破坏而造成的大自然的惨状:但春天来临时,蓝 天白云里不再有小鸟儿悦耳的歌唱,山河峡谷里不再有 清冽的溪水欢快的流淌,没了红花绿叶,也没了蜂飞蝶 舞,牛羊鸡鸭病倒死亡,原野山谷一片枯萎,了无生机。 这是一种“死亡”的寂静!原因何在?是化学药物,主 要是各种农、杀虫剂滥用造成的。据报告,在合成杀虫 剂使用不到20年里,已传遍了整个生物界,药物甚至已 经渗透到了泥中蠕动的蚯蚓体内、母亲的奶水里、未出 世胎儿的细胞组织里……… 想一想,说一说: 那么,我们该如何全面看待工业化?蕾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