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说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细说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细说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发表时间:2019-09-10T14:54:56.2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刘颖
[导读]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车祸越来越多,而车祸引起的骨折在骨科病种中有着很大一部分比例。

(攀枝花市米易县中医医院 617200)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车祸越来越多,而车祸引起的骨折在骨科病种中有着很大一部分比例。

如何对骨折进行更好治疗,变成为当下骨科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在骨折治疗中,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在临床中大部分医生都过于注重前期手术,很少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引,这对骨折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实际上,治疗主要是为了使伤肢可以恢复正常功能,因此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1.骨折后功能锻炼的好处
1.1有助于消肿,避免关节黏连与僵硬。

在骨折以后,通常情况下骨折处的软组织都会发生水肿与出血,伤肢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肿块。

若肿块无法及时消除,会引起软组织黏连,或者是变僵硬。

该种黏连会出现在肌肉和肌腱内、滑膜间和肌腱以及关节内,进而对肌肉收缩功能造成影响。

因此,在骨折以后,大部分人都感觉到骨折处周围的关节活动不如从前,部分患者骨折处发生肿胀和畸形。

而经过功能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种情形的出现。

1.2有助于骨折愈合。

在功能锻炼中,伤肢肌肉需要反复进行舒缩运动,这回导致骨折纵向挤压力变大,骨折缝隙缩小,使骨折部位变得更加稳定。

并且,功能训练有助于骨折部位的营养改善,进而使骨折可以快速愈合。

此外,功能锻炼会对微小的骨折错位起到矫正作用,有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

1.3有助于预防形成血栓。

长时间卧床的骨折患者,因为肌肉没有进行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得非常缓慢,在受损的血管中血液如果流动的速度较慢,容易出现血栓。

如果是小的血栓,可以慢慢自己溶解,但是如果是大的血栓,有可能会脱落血管壁,跟随着血液一起进入到全身循环。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起重要器官发生梗塞,如心脑肺等,甚至还会使患者出现猝死的情况。

而经过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提升骨折处周围血管壁的弹性,使血液循环处于通畅状态,以防形成血栓。

2.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
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可以使血液得到良好循环,有助于恢复肌力,以防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使骨折处可以快速愈合。

2.1第一阶段。

在骨折后1-3周,主要是对肌肉进行锻炼,内容为收缩与舒张。

对肱四头肌部分进行长收缩训练。

对髌骨进行被动活动,随时把髌骨向左右两个方向进行推动,以防膝关节出现黏连和僵直。

锻炼足趾关节与趾间关节,保证静脉回流,缓解水肿情况。

此外,需要注意,该阶段骨折部位的上关节和下关节暂时不需要进行活动。

2.2第二阶段。

在骨折后3-6周,主要进行非固定关节的屈伸活动,对骨折处上关节和下关节进行逐步活动。

提升肌肉锻炼的力度。

适当的做一些仰卧直抬腿锻炼。

对膝关节、足趾、踝关节、趾间关节进行锻炼,以防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如,对踝关节和膝关节,进行屈伸锻炼。

2.3第三阶段。

在骨折后6-8周,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伤肢活动次数,扩大伤肢的活动范围。

针对存在障碍的关节与肌肉,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为后续的拄拐下地做好准备。

2.4第四阶段。

在骨折后8-12周,进行下地行走练习。

患者可以先拄双拐,伤肢不用负重行走,进行15d练习。

然后,拄单拐,伤肢略微负重行走,从10公斤开始,慢慢增加,以5公斤为单位,一直递增到患者体重的百分之五十以后,可以弃拐进行行走。

2.5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下蹲练习、踮足尖练习、压膝关节、负重直抬腿等。

例如,压膝关节。

不需要进行锻炼的腿,需保持单腿站立。

需要进行锻炼的腿,需单腿跪在高度适中的床上,或者是台子上。

上半身向下压,一直到膝关节无法弯曲。

压到一定时间以后,需要把腿进行伸直休息。

休息过后,继续压,控制好连续压的时间。

再如,压踝关节。

需要进行锻炼的腿,踝关节向外翻,并借助身体重量向下压,尽可能保证范围较大。

压到一定时候以后,需要把腿进行伸直休息。

休息过后,继续压,控制好连续压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