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预防肺栓塞护理体会
唐建萍 冯洁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血栓与血管壁轻度相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PE),其病死率高达20%~30%,大多数患者可在lh内死亡。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对术后给予15例不同诱因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岁,全部为下肢DVT并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其中左下肢8例,右下肢7例。术前胸部X线照片或CT扫描提示3例有局部性肺叶栓塞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憋,呼吸困难及发热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术前先行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栓塞的位置、长度,确定滤器置入的途径,然后从健侧股静脉将滤器经下腔静脉送至左右肾静脉开口以下1-2cm处固定,将导丝和球囊通过血栓1部位,扩张球囊打通被栓塞的血管,如果球囊不能通过则送进导管将其置 作者单位 830011 乌鲁木齐 解放军474医院 入血栓中,经导管注入溶栓药物,保
留导丝,继续溶栓治疗。所有患者治
疗期间均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
1.3 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成功,12
例患者患肢肿胀消失,3例患者患肢肿
胀明显减轻,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
后定期随访6—18个月,无一例出现
肺动脉栓塞表现。患者也无因滤器留
置带来的不适症状,可从事正常的生
活和工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前患者
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这是
由于对此项治疗及对预后的担心所引
起。我们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滤网
植入的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治疗后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初步了解整
个治疗过程,同时讲解一些成功治疗
病例,消除了患者及家属恐惧、焦虑
的情绪,也提高了配合治疗护理的积
极性。
2.1.2 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
度等,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
以软尺测量患肢周径,同健侧下肢比
较并做好记录。
2.1.3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
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避免膝下垫枕,以免阻滞静脉回流,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1]。 2.2 术后护理 2.2.1 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患者术毕穿刺部位绷带加压包扎6h并以制动,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渗血情况,穿刺处有无血肿,绷带不宜过紧,定时触摸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绷带包扎部位以下皮肤颜色及温度有无瘀斑,以免压力过大造成皮肤缺血坏死,继续给与患肢抬高30°并测量患肢小腿径围,关注肿胀消退情况并做好记录。 2.2.2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防止因出血引起的低血压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栓子脱落后形成的其他部位的栓塞等;询问疼痛有无转移,防止栓子脱落栓塞其他部位。 2.2.3 静脉输液部位的护理 静脉输液时,选择患肢踝部以下静脉,但不应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2.2.4 抗凝药物观察及护理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牙龈有无异常出血、血尿、黑便等,观察有无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情况,预防脑出血的发生。经常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如果超出正常的3倍
以上,应警惕出血的发生。嘱患者不
挖鼻、剔牙,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刷牙[2]。
2.2.5 饮食护理 进流质、半流质清
淡饮食,忌生、冷、硬、粗造坚硬的
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导致腹内压增高,引起穿刺点出血。
2.2.6 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的
不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
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心
理疏导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2.2.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坚持按
照医嘱服用华法林,复查PT及下肢多
普勒超声检查,注意皮肤黏膜及排泄
物等有无出血倾向;术后早期下床活
动,鼓励患者经常按摩下肢做挤压腓
肠肌运动,避免长久站立,促进静脉
回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身防护,
适当体育锻炼,戒烟,控制感染。
3 小结
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用金属丝制
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器放入下
腔静脉,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
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放置下腔静
脉滤器后行下肢DVT溶栓治疗,既能
阻挡血流中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
脉引起PE,又不影响静脉回流,手术
前后有效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治疗效
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
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辛绍伟,齐加欣等.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
288-289.
2 孙红芳,吴培香等.血栓消融加下腔静脉滤器
植入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整体护理.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006,22(6):19-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