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解析
• 2、作者从哪段开始介绍北京胡同文化? 他赋予胡同文化哪些内涵?
• 3、文章前五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4、第十一、十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5、作者在文章中对北京胡同文化及其衰
落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怎样表达的?
1、全文层次结构
• 第一部分(1段) • 全文总起 • 第二部分(2段—4段) • 介绍北京胡同 • 第三部分(6段—12段) • 介绍北京胡同文化 • 第四部分(13段—15段) • 作者的感慨
• 4、第十一、十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这两段分别以小说和现实生活中的
事例 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 小结:作者从大量生活细节出发,从切 身感受入手,概括了胡同文化的种种特 征,阐释了胡同文化的内涵。阐释的过 程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全面又亲切。
• 5、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包含了什么感情? 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 1、批判: • “睡不着眯着”这话太精彩了!…...真有你的! • 2、伤感与无奈: •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 3、理解与超脱: • 再见吧,胡同。
• “过去的终归要过去的。”“在无可奈何之中, 更有新的希望在生长。”(《日子就这么过来 了》)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平淡朴素、口语化: 约二斤鸡蛋什么的 “地根儿”房子
作者简介
•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 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 先后任中学国文教师、历史博物馆 职员。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 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 事》、《异秉》等。他那种清秀隽 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写风格得到 了文坛的普遍赞誉。
朗读并思考
• 1、根据作者的思路划出各段的中心句, 并切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四合院俯视图
四合院门前上马石
胡同在衰败
北京在前进
• 三、文章的前五段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 不可以。人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文化 观念建造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又反 过来制约和支配人们的生活思想, 二者密不可分。从文章来说,有了 北京的“方方正正”和“胡同”这 两部分,“胡同文化”这一部分才 有了依托。
就不太好 舍不得“挪窝儿” 2、典雅: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 毫无生气 使人怅望低徊
本文语言有的朴素,有的典雅,二 者互相结合,充满生活气息,既亲切, 又富有表现力。
谢谢!
2、文章赏析
作者赋予北京胡同文化哪 些内涵?
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 (文化形态) 文化
2、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人际观念)
3、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 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物质生活)
4、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 (人际交往) 不爱管闲事
5、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 “忍”
比较宽大的胡同
比较窄小的胡同
四合院俯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