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研究者通过对实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一个或多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从而在这一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观察现象。
2、实验研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其目的是研究因果关系。
3、实地实验: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
实验者在自然环境下,操纵自变量,来检验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实验室实验:在人为控制环境或人为设计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
需要对其他因素加以严格控制,只改变我们希望改变的自变量,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优缺点和区别:实地实验---优点:在内部效度高的前提下,因为实地实验的环境是自然状态,测试样本比较完善等,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
缺点: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很多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不易控制,内部效度差。
实验室实验—优点:可以对实验过程和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内部效度高;设计灵活,试验费用比较低。
缺点:研究人员营造了特殊的环境和状态,使被试和实验过程都处于非自然态;实验室规模和经费等限制,测试样本难以完备,所以外部效度低。
实验设计包含的主要成分:(1)自变量和因变量(2)实验组和控制组(3)主试:实验者;被试:实验对象,受试者6、控制外部混淆变量或干扰变量的方法:主要:组别配对、随机分配其他:消除、恒定、均衡、抵消、盲法7、操作自变量:操作就是在自变量上设定不同的水平,以评估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一组提供条件或处理,而其他组不提供(2)条件或变量在数量上不同(3)条件或施加处理的类型不同效度:测量的正确性,或者是指量表是否能够测量到其所要测量的潜在概念。
效度系数越高,表示越能测量到。
主要包括表面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及构念效度。
8、构念效度:指测量的准确性,即测量指标所包含的意思与构念的定义的一致性。
9、内部效度:指结果是由于所假设的原因所致的可信程度。
实验室实验的内部效度高。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历程效度、成熟程度效度、测试效应、测试工具效应、选择效应、淘汰效应、统计回归效应10、外部效度:指假设的因果关系推广到其他的因果测量中,推广到其他不同类型的人、环境和时间当中的可信程度。
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低。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测试效应、处理效应、安慰剂效应、实验环境效应、多处理效应11、统计推论效度:是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信度。
12、内部效度和外部有效性之间的取舍:为了确保两种效度都有不错的水平,一般先采取实验室实验检验因果关系,再在实地试验中重新检验。
但由于存在外部有效性的问题,管理学领域较少应用实验室实验。
而实地试验因为会造成一些非预期的后果,所以使用不多。
14、预实验设计:有些研究只对一个实验组进行处理并测量其效应,这样的实验设计师所有设计中内部效度最弱的,不能测量出真正的因果关系。
这种设计并未比较不同的组别,也没有记录因变量在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情况与变化,由于缺乏这种控制,这样的研究就探索因果关系而言,并无科学价值,故称之为预实验设计。
15、准实验设计:相对于真正的实验设计而言,虽然采用一定的操控措施,但是没有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特点:(!)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2)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
(3)内部效度不及真实验设计,外部效度优于真实验设计16、真实验设计:既有处理组也有控制组,并且会在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的前后记录相关信息,因此,又称为回溯性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的结构:至少两个组,被试随机分派到各组,每组均接收某一水平的自变量的处理,混淆变量得到充分控制。
17、事后回溯研究设计这种设计不会在实验室或实地环境中操作自变量,而是针对一群曾经接受某种或不曾接受该种刺激的受试者进行研究。
18、其他实验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随机模块设计、拉丁方格设计、因子设计19、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验的、严谨的方法、来探讨对于现象之间关系所做的假说命题。
特征:目的性,严格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精确性与可信度,客观性,共性,简练性20、共性:表示一个组织情境的研究发现,可以应用到其他组织范围的程度,研究共性越高,研究用途和价值就越大。
21、精确性:是指根据样本得到的结果与真实情况相当接近。
22、可信度:表示所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概率。
21、研究的分类:(1)按照研究目的分: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2)按研究的时间特征分类: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3)按研究的层次分类: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4)按性质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2、探索性研究:当研究者对于个案特性,问题性质,研究假设,及研究工具不是很了解时所进行的初步研究,以提供正式的研究基础。
23、描述性研究:研究者对案例特性与研究问题已有初步认识,而对案例进行的仔细的描述和说明,以提升研究问题的了解。
24、解释性研究:基于所建立的概念架构或理论模式对现象加以解释。
25、因果性研究:旨在观察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以了解不同观察对象间的确切函数关系。
26、文献综述的结构1)前言部分: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研究领域;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阐述本次综述的框架。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有自己综述论文的好的框架;不管用那一种框架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
3)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与前言部分呼应,指出现有研究中主要研究方法上的优缺点或认识差距,若作者对所综述的主题已经有所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27、变量的类型: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35、研究设计的变异量类型及处理方法(1)最大化系统变异:真正看到研究操作所引起的变化。
系统变异是指因变量的变异中受到研究假设中的自变量的影响的部分。
(2)控制外生变异:控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外在变量。
外生变异是指外生的或是研究目的不希望得到的自变量的变异。
(3)最小化误差变异:去除所有可能掩盖事实真相的误差变异。
误差变异是指由于随机波动而导致的指标变异。
37、构念:是指一个为了科学的目的而发明出来的概念;不能直接被观察到,但可以由观测而推理出来。
具有以下特征:1、是研究者构造出来的。
2、是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的。
3、与理论和模型相联系的。
4、应该是清晰而明确的。
概念:是对于单个现象或实体的一种表达或表明,它是抽象的、普遍的、和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地被观察到的。
变量:是对于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测量。
一个变量如果被赋予了实际的定义,那就是可以被观测到的,称为可观测变量.潜变量:抽象的,不可直接观察观察测量的变量。
38内容效度:指测量是否包括了足够有代表性的题项集来度量基准概念。
效标关联效度:指度量结果是否有助于推断或预测其它的相关变量。
会聚效度:指在通过不同方法测量同一构念时,所观测到的数值之间应该高度相关。
区分效度:指在应用不同方法测量不同构念时,所观测到的数值之间应该能够加以区分。
39、实验设计三原则:随机化、复制、区集40、研究设计两目标:控制变量、保证效度41、量表开发过程:题项生成(归纳法、演绎法),问卷整理,初始题项删减(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聚合、区分有效度分析,实施。
42、模块因素:指在给定的情况下已经存在的变量,它可能会在实验处理之外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对其影响又必须加以评估。
43、主要效应:在检验背景的影响时,我们忽略了行为好坏在这里的影响,同样,在检验行为好坏的影响时,我们也忽略了是否拥有相似背景的影响,这样的分析得出来的效应叫做主要效应。
44、反映型指标:测量指标只是作为构念外在的表现形式,因果关系是由构念指向测量指标,在构念发生变化时,测量指标也随着发生变化,因为测量指标之间存在很大的共同变异,所以他们之间是高度一致的,任何两者在测量上都可以互换。
45、形成性指标:测量指标说明了理论构念的不同方面,构念的意义存在于这些指标的整合基础上,因果关系是从指标指向构念,这些形成性测量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了构念的意义,如果缺少了某个测量指标,则我们对构念的估计就是不完整的。
46、因子分析:是一种用来检验潜在结构式怎样影响观测变量的办法,基本思想是通过寻找公共因子以达到降维的目的。
即: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
47、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是在事先不知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完全依据资料数据,利用统计软件以一定原则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以及各个因子和各个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致力于找出事物内在的本质结构。
主要步骤:收集观测变量;获得协方差阵;确定因子个数;提取因子;因子旋转;解释因子结构;因子得分。
48、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指充分利用先验信息,在已知因子的情况下检验所搜集的数据资料是否按事先预定结构方式产生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决定事前因子的模型拟合实际数据的能力。
主要步骤:定义因子模型;收集观测值;获得相关系数矩阵;根据数据拟合模型;评价模型是否恰当;与其他模型比较。
注:在实际中,两种因子分析方法应结合使用。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有测变量内部结构,一般用探索性因子分析。
先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一个关于内部结构的理论,再在此基础上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但必须用分开的数据集来做。
合理的做法是用一半的数据做探索性因子分析,然后把析取的因子用在剩下的一半数据中做验证性因子分析。
如果你做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效果非常差,就必须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找出数据和模型之间的不一致。
但是在对新数据拟合模型时,任何改动都需要进行检49、结构方程模型:,用来检定关于观察变量喝潜变量之间假设关系的一种多重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即用所收集的数据来检定基于理论所建立的假设模型。
50、信度:是当测量工具在测量同一概念时检验其是否具有一致性,测量的无偏差程度。
51、内部一致性:是来检验在同一个量表中受试者对所有题项答案的一致性。
52、重测信度:将第二次和第一次的测量做比较,这种经重复测量所得到的信度系数,叫重测信度。
53、复本信度:针对同一概念,有两组同质且相当的测量工具,这两组工具测量出的结果高度相关时,即可认为具有复本信度。
54、观察者一致性:是指不同的观测者对同一现象的看法或者反映的解释。
55、科学: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科学探索的目的是解释现象,预测现象,操纵现象。
56、科学方法:通过系统观测而获取可观知识的方法,具有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简练性的特点。
57、研究: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