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2章 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080228修改)

第02章 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080228修改)


rU0 2 ur 0 1 2 Rr
rU0 1 A2 ur 0 1 2 Rr
代入非齐次通解可解得
rU0 rU0 1 1t 2t uC ur 2 e 1e ur 0 R r 1 2 Rr
dt
di Ri L uC U 0 dt
d uC uC i i1 i 2 C dt r

2-18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整理得:
LC d 2 uC dt2 L d uC R RC 1 uC U 0 r dt r
1.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
(1)起始介质强度(近阴极效应) 在电流过零后的0.1 ~ 1μs 的短暂时间内,阴极附近出现 150 ~ 250V的起始介质强度,称为近阴极效应。

2-13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原因:在电流过零的瞬间,弧隙电压的极性发生变化,弧 隙中的自由电子立即向新阳极运动,正离子质量大,基本未动, 在新阴极附近就形成了只有正电荷的不导电薄层,阻碍阴极发 射电子,呈现出一定的介质强度,如图2-4所示。 (2)起始介质强度出现后的介质强度的恢复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电弧电流、介质特性、冷却条 件和触头分断速度有关。

2-15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3.交流电弧熄灭的条件 电流过零后,电弧能否熄灭取决于两个恢复过程作用的结 果: 1)如果弧隙电压恢复过程上升速度较快,幅值较大,弧 隙电压恢复过程大于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介质被击穿,电 弧重燃,如图2-6a所示。 2)如果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始终大于弧隙电压恢复过 程,则电弧熄灭,如图2-6b和2-6c所示。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电弧的形成与熄灭 交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开关电器中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本章计划学时:4 学时

2-1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电弧的危害,熟悉电弧的形成过程 熟悉交流电弧的特性,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了解交流电弧的开断过程
掌握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熟悉电气触头的基本要求,及触头的分类和结构

2-2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第一节 电弧的形成与熄灭
一、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 (一)电弧现象 1) 电弧:是一种气体游离放电现象。 2) 产生电弧的条件:用开关电器开断电源电压大于10 ~ 20 V,电流大于80 ~ 100mA的电路时,就会发生电弧。 3) 电弧的特点:能量集中,温度很高,亮度很强;电弧是 良导体。 4) 电弧的利用:电弧在工业上有很多有益的应用,例如, 利用其高温的电弧焊接机,电弧炼钢炉等。 5) 电弧的危害:在开关电器中,电弧是有害的,要求尽快 地熄灭,否则会烧坏开关触头,误拉隔离开关会造成相间短路 和人身伤亡。
④介质特性:包括气体的介电强度、导热系数、热容量、电负荷 ⑤电极材料:铜、银、铜钨、银钨合金
具有熔点高、导热能力强、热容量大的特点,可减少热电子发射和弧柱中 的金属蒸气。

2-10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3)电弧的熄灭:电弧的燃烧是由游离过程维持的,但在 电弧中同时还进行着相反的使带电质点数量减少的去游离过程。 游离作用等于去游离作用,新增加的带电质点数量与中和 的数量相等,电弧稳定燃烧。 游离作用大于去游离作用,电弧燃烧加剧。 游离作用小于去游离作用,则电弧中的带电质点数量减少, 最终导致电弧熄灭。




2-20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一般变压器绕组电阻 R r ,ur 0 U 0 略去不计,得
1 1t 2t ur U 0 1 2 e 1e 1 2


从上式可以看出,由于特征根为负实根,故弧隙电压恢复过 程为非周期性的,如图2-8曲线3所示。 t t 一般 1 2 , 1 e 2 2 e 1

2-14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2.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1)电弧为纯电阻性质,电弧电流与弧隙电压同相位,电弧 电流过零时,弧隙电压接近零; 2)短路时电路电阻很小,电路呈感性 ,电弧电流与电源 电压不同相位,电弧电流过零时,电源电压不等于零; 3)由于电路参数L、C的存在,电弧熄灭后,弧隙电压不 可能立刻由熄弧电压上升到电源电压,一般弧隙恢复电压是一 个过渡过程。它将从瞬态(振荡)恢复电压逐渐过渡到工频恢 复电压。

2-5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二)电弧的产生与熄灭 游 离——中性质点分解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去游离——电子和正离子相互吸引还原为中性质点。 1. 电弧的产生
自由 中性 电子 质点
静触头 图2-2
动触头
1)强电场发射:E=U / s 大于3×106 V/m时,金属触头阴 极表面就会发射自由电子。 2)热电子发射:在开关分闸时,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 力和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增大,接触表面发热严重,产生 局部高温,阴极金属材料中的电子获得动能而逸出成为自由电 子。
阴极区 阳极区
弧柱

2-4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③电弧的气体放电是自持放电,维持电弧燃烧的电压很低。 在大气中,1cm长的直流电弧的弧柱电压仅15~30v, 在变压器油中1cm长的直流电弧的弧柱电压仅 100~220v。
④电弧是一束游离的气体,质量极轻,极易变形。 电弧在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作用下或电动力作用下,能迅 速移动、伸长或弯曲。

2-8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3)另一方面介质的分子和原子在高温下将产生强烈的 分子热运动,获得动能的中性质点之间不断地发生碰撞,游 离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此即所谓热游离。 4)热发射和热游离给弧隙提供了大量的自由电子,电 流继续流过,电弧的燃烧得以维持。 3.电弧的熄灭
1)复合去游离: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吸引而中和成为中 性质点的过程。自由电子的 v 远大于正离子,它们直接复合的 可能性很小,往往是自由电子先附着在中性质点上,形成负离 子,运动速度大大减慢,此时正离子和负离子更容易复合。 2)扩散去游离:自由电子和正离子逸出电弧而进入周围 介质中,被周围介质冷却而复合的过程。 由于电弧内外的电荷浓度及温差的不同,自由电子和正离 子将向浓度和温度都低的周围介质中扩散,在低温处,电子和 离子的v减慢而复合成为中性质点。
故交流电弧熄灭的条件应为: Ur (t) > Ud (t)

2-16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如果能够采取措施,防止弧隙恢复电压振荡,将周期性振 荡特性的恢复电压转变为非周期性恢复过程,电弧就更容易熄 灭,如图2-6c所示。 (五)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时的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目的:找出恢复电压不振 荡的条件及防止振荡的方法。

2-7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②电弧的形成
阴极发射 热电子、强电场发射
加速 磁撞游离 温度 热游离 电弧
其中:阴极发射(起因)→碰撞游离(重要因素)→击穿 (量变到质变)→热游离(主要因素)→维持发展 2.电弧的维持与发展 1)由于电弧的 r 小,电弧形成后,触头间的电压和电场 强度很低,强电场发射停止。 2)由于电弧在燃烧过程中温度很高,可达到几千度甚至 上万度,阴极表面继续进行热电子发射。
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时的 电路如图2-7a所示,其等效电 路如图2-7b所示,R、L为电源 和变压器的电阻和电感,C可以 认为是变压器绕组及连接线对 地的分布电容,r为断路器触头 并联电阻。

2-17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假设与初始条件: 1)熄弧后,从瞬态恢复电压过渡到电源电压的时间很短, 一般不超过几百微秒,可近似认为电源电压不变,故电源用直 流电源U0来代替。 d uC 0 2)t 0时,uC ur 0 0,i1 C 3)i = 0时是时间的起点,即t = 0 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时的弧隙电压恢复过程相当于二阶电 路过渡过程中,电容C两端的电压变化过程,即 uC ur 。 如图2-7b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有

2-6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3)加速运动:自由电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作 加速运动。 4)碰撞游离:加速运动获得动能的自由电子在运动中与 中性质点发生碰撞,中性质点中的电子获得能量产生跃迁,跳 到能级更高的轨道上,如果获得的能量足够大,自由电子就能 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游离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5)雪崩:游离的结果导致触头间自由电子数量剧增 。 6)介质击穿产生电弧:剧增的电子形成电流,介质被击 穿而产生电弧。 电弧形成小结 ①自由电子的来源 (即游离方式) 电极发射大量自由电子:热电子+强电场发射 弧柱区的气体游离:碰撞游离+热游离

2-3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6) 特征: ① 气体导电(轻、易变形); 电弧的能量集中,温度很高,亮度很强 例:10kvQF断开20kA的电流,电弧功率达到 1万kw以上 ② 电弧由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组成。 弧柱处温度最高,可达6~7k0C到1万度以上在弧柱周围 温度较低,亮度明显减弱的部分叫弧焰,电流几乎都从弧 柱内部流过。
ua
A
i
B
ua
O
i
t
a) 图2-3

b)
2-12
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
(四)交流电弧熄灭的条件
1)熄灭交流电弧的最佳时机:交流电弧每半周期自然熄 灭是熄灭交流电弧的最佳时机。 2)在电流过零后,弧隙中存在着两个恢复过程。 a) 介质强度恢复过程: 由于去游离作用的加强,弧隙间的 介质逐渐恢复其绝缘性能,以耐受的电压Ur (t) 表示。 b) 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电源电压要重新作用在触头上,弧 隙电压将从熄弧电压逐渐恢复到电源电压,用Ud (t) 表示。
略去不计,故上式最大值不会超过U0 ,进一步化简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