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上思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郑秀萍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闰土语言、动作,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的少年。
理解“我”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能干会玩、英俊洒脱)的农村美少年。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批注谈论。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稀奇”的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据上一节课的学习,默读课文,与少年闰土谈谈心,写写你的对少年闰土那些“稀奇”的事的想法。
把感想、体会写在课本的字里行间。
3、与你的小组成员说说你觉得“稀奇”的事。
(小组)
三、交流汇报,感悟“稀奇”。
(一)、详读“雪地捕鸟”。
1、你能读懂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捕鸟的过程说一说吗?(出示:“雪地捕鸟”图)(工具、经过)
2、捕鸟的结果怎么样?(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还有呢?(学生补充……)
真够神气的!
3、这么“聪明能干”的闰土,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他捕鸟的经过展示出来?(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
(二)详读“看瓜刺猹”。
学生提到“看瓜刺猹”时候:
1、月地里“看瓜刺猹”可真是一件够有意思的希奇事。
以至于三十年来只要一想起少年闰土,头脑中就会闪现出这样的一幅美妙的画面。
(出示“看瓜刺猹”图)
2、师生引读第一自然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下面是……,都种着……,其间有一个……,项带……,手捏一柄……,向一匹楂……。
那查却将身一扭,……。
3、多美的一个镜头啊!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来看看当时闰土是怎么跟鲁迅谈起这件事的。
你先和你同桌自由地角色读一读闰土向鲁迅谈起“看瓜刺猹”的句子,就读他们俩的对话。
想想什么语气最能读出他们当时的心情?(同桌角色读。
)
4、请两个学生示范朗读。
他们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指导朗读:
(注意“我”的语言要读得天真、好奇)……
“啦啦”(指导读出“紧张”、“害怕”的语气来)
“轻轻”(师引:月亮底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
5、师生角色朗读对话。
6、男女生角色朗读。
师引: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还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闰土真是机智勇敢啊!请同学们把他们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读闰土的的语言,女同学读“我”的语言。
(三)、略读“海边拾贝”。
(师生合作拓展补充读读。
作范例。
)
你能把闰土说“海边拾贝”这里的话拓展补充来读吗?同桌拓展读本段话。
现在太冷……红的绿的都有,白的蓝的橙的紫的都有,鬼见怕也
有,观音手也有,……也有。
拾贝壳真算得上是新鲜事。
(四)、略读“看跳鱼儿”。
你们见过“跳鱼儿”吗?真有意思,真希奇。
出示课件。
四、突破难点,感受离别。
1、师引: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大家想像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钓鱼鱼塘捕鱼、捉泥鳅等等)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样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只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
师引: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
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生——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
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不知道西瓜
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而“我”听也没听说
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是啊,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3、点击句子: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①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②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③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④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⑤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4、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教育制度脱离实际生活。
点击画面:“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生自由谈,师归纳总结:
“是啊,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当闰土在海边拾贝壳的时候;
当闰土在瓜地里刺猹的时候;当闰土在涨潮时看跳鱼的时候;——我却被困在四壁的高墙深院里了,天地狭窄,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我就如同井底之蛙啊。
我真的很不满自己所处的环境,我是多么向往丰富多采的农村生活啊。
”
5、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
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五、文本拓展,对比变化。
虽然说悲欢离合乃人生常态,可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都读了小说《故乡》。
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见时,“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
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出示: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
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啊!30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
这时出现在“我”面前的闰土已经不是那个“天真活泼、勇敢机智”的少年了。
他满脸皱纹,双手龟裂,反应迟钝,动作笨拙,叫“我”简直难以相信。
你知道究竟是什么使得闰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
1、让学生自己谈谈体会。
2、简介鲁迅部分代表作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其作品。
六、作业布置:阅读《故乡》。
七、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向往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