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文本解读,学情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短篇小说《故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唯一一篇鲁迅的作品。
因此,教学时不仅要认识闰土这一形象,还要透过本文走近鲁迅,了解鲁迅的内心。
课文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一形象和中年以后的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鲁迅对故乡农村凋敝、农民困苦的深切同情。
鲁迅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所以少年闰土的形象越鲜明,越能体悟鲁迅内心的悲凉。
课文文脉清晰,事例分明,对于课文内容六年级学生并不难懂,六年级学生有较多阅读写人文章的经验,尤其是在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物”一组中习得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初步加以运用。
所以,感知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不应是六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
课文中有些半文半白的词语,虽然学生比较陌生,但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意思,教师就不必在指导上花过多的时间。
学生对于本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鲁迅作品语言特色的体会,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困难,而这些能力又正是课标第三学段的目标,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学习。
而第一段集中举象的写法是第一次出现,也需要老师重点指导。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子。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
3.比较阅读,品味语言,感知少年闰土的形象,感受同一内容不同
表达的效果,体会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
品味语言,感知人物特点,体会文本描写人物的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难点:品味语言,揣摩写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初识鲁迅,谈话揭题
这节课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大文豪: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说到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国思想的发展,都会提起这位伟大的鲁迅先生。
我们这单元课文的主题就是走近鲁迅(板书)今天我们就迈出第一步,来学习他写的这篇《少年闰土》
(二)小组学习,检查反馈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2.反馈交流第一题,纠错订正。
3.补充理解“长年、忙月、短工”,说说在文中分别代表哪三类人?
师小结:大家从括号的这段话理解了这三个词,那括号里的话其实就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朗读课文的时候括号里的可以不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4.交流第二题,注意语言简洁,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这一环节要真正做到“让学于生”,给学生足够的信赖,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要过多干涉。
】
(三)梳理文脉,初识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