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水源——河流。

土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力(某种具体的植被)。

人类活动。

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一、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3)分类---按用途分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沿海防护林-------------—防台风、风暴潮、保护海岸线、道路、村庄、农田等;农田林网------------防风固土、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缓解盐碱化;城市绿化带---------------消烟除尘、净化空气,减低噪音、美化环境。

②经济林经济林亦称“特用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苹果林、油橄榄、核桃、茶树林、桑树林、橡胶林等。

③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能够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在生长期间还可以保水保土、护坡、护岸等作用。

④特种用途林:所谓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如: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2、草本——草原、草甸。

(1)草原草原:是指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下,由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

受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差异,草原又可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类型。

广泛分布于温带内陆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地。

(2)草甸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

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

所以草甸可以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3)草原与草甸的区别①面积大小不同:草甸较小,草原相对面积大。

②植物种类不同:草甸主要长野草,草原主要长草本植物和耐旱的树木。

③干湿状况不同:草甸较湿,草原相对较干。

④草原是地带性的,草甸是非地带性的。

⑤草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就是符合"一岁一枯荣";草甸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多年生需要更好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3、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林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

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树木)两大类。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青稞、蚕豆、小麦为主要作物;【油料作物】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为主;【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香菜等;【果类】有梨、青梅、苹果、桃、杏、核桃、李子、樱桃、草莓、沙果、红枣等品种;【野生果类】有酸梨、野杏、毛桃、山枣、山樱桃、沙棘、等;【饲料作物】如玉米、绿肥、紫云英等;【药用作物】有人参、当归、金银花、薄荷、艾蒿等。

二、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导致植被随之发生变化。

(2)水热变化规律:热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水分: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降低。

3.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2.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

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

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

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三、植被与环境(一)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植物从分布、形态等各方面都打下了环境的烙印,是反映环境的一面镜子。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④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⑤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

(二)植被对环境的相互作用1、植被与局部气候:(1)植被对气候:a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天气多;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2)气候对植被:a热量决定植被类型;b光照、降水、风向会影响植被生长与形态;2、植被与局部地貌:(1)植被对地貌:a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b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2地貌对植被:a影响植被垂直分异;b影响植被非地带性分布3、植被与水文:(1)植被对水文:a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b调节径流(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c河流湖泊里植被多少还会影响河湖颜色。

(2)水文对植被:水分充分,植被丰富;水分缺乏,植被稀少。

4、植被与土壤:(1)植被对土壤:①残根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和腐殖质增加,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且能保持水土;保持肥料。

②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数量、生长状况的差异性,造成土壤肥力状况不同。

如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多于森林有机质含量(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殖化的有机质,而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再如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生长迅速,生物循环快,需要吸收大量有机质,这也是热带雨林土壤非常贫瘠的重要原因。

③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植被通过叶冠的截留作用,降低雨量及雨强;通过枯枝落叶蓄水,调节径流,提高了土壤渗透能力,减少径流量,延长径流时间,减少了土壤的径流侵蚀;提高土壤抗蚀性。

植被枯落物进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抗蚀性,提高土壤抗冲性。

植被通过众多枝、叶、毛、根固结、阻挡、吸附牵拉等方式,减少径流对土壤冲刷,提高土壤抗冲性。

总之,植被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流失和沙漠化。

(2)土壤对植被:①土壤的酸碱性影响植被类型;②土壤肥力影响植被生长状况。

5、植被对动物的影响:植被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之地,躲避天敌及人类的侵袭;植被类型多样,动物种类也多样,生物的多样性就更加丰富。

6、植被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原料和各种副产品,增加经济价值。

[实例应用提升]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防寒成本B.观赏需求C.采光、风向D.昼夜温差(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春季上午B.春季下午C.秋季上午D.秋季下午解析第(1)题,“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因此D项正确。

第(2)题,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敞开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敞开是为了采光,C项正确。

第(3)题,根据防寒棚应在树木北侧,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定出图中方向,再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再根据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因此A项正确。

答案(1)D (2)C (3)A2.(2019·山西太原二模)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

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亚寒带针叶林D.苔藓、地衣(2)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3)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解析第(1)题,苔原带在海拔 2 000米附近,那么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不可能是苔藓、地衣和热带季雨林;苔原带下面几百米处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再下面即山麓地带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2)题,图示重度入侵和全入侵,主要分布在2 160米以下、坡度28°以上区域,则A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