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时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第2课时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 70年代: • 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 的阶段,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 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m以上的,多达48人。 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O2m,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 1.99m,美国队平均身高1.98m。这些高大队员既有 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 “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70年代的篮球运动把高度、 技术、速度、身体、意志、战术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在 比赛中展开高速度、高强度的全面对抗。快攻成为各队 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 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 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 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 %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 比赛中,有30场一个队得分超过100分。
篮球运动的发展
• 60年代: •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各国在重视 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 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 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 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 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 史密斯提出攻守 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 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 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 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 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放映结束 谢谢
•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
• 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 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 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 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 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 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
加索尔高举奈史密斯杯

1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 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 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 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 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 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 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 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 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 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 的“限制区”(也叫“3秒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 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 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 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 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 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 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 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 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 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 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 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篮球运动的发展
当然,这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的水平还不 高,最后的总决赛是在美国队和加拿大队 之间进行的,两队的比赛结果是19∶8,美 国队获得了奥运会首届篮球比赛的冠军。 我国著名篮球裁判舒鸿先生担任了本场比
赛的临场裁判工作。
1950年、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1届世 界男、女篮球锦标赛,以后每4年举行 一次,每2年举行一次各大洲篮球锦标 赛。 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女子篮 球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篮球运动发明人:詹姆斯· 奈史密斯博士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诞生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键身房内 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5米,用橄榄 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 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 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 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 “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 才真正定名为“篮球”。
篮球运动的发展
1895年美国各大学开始把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1898年 成立了第一个职业联盟。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美国的 2支球队首次将篮球进行了表演展示。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几种文字 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 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2年在瑞士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
篮球场地设施
篮球比赛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标准的比赛场地长
度为28m,宽度为15m。天花板或最低障碍物的高度至少应为7m。
篮板两面篮板应以透明的材质制成,最好是强化安全玻璃,其硬度相
当于厚度三公分的木质。篮板的规格为宽1.80m,垂直高度1.05m,其 下缘距离地板最少2.90m。
球篮包括篮圈和篮网。篮圈-由坚实的铁料制造,内缘直径最少为
45cm,最多为45.7cm。金属篮圈直径最小为1.6cm,最大为2.0cm。 篮网-应为白色,悬挂于篮圈上,其目的在使球入篮后能稍受阻力,其 长度最短为40cm,最长不得超过45cm。
篮球必须是正圆体,颜色为橘色,外皮必须用皮、橡胶或合成物质等
材质制成,重600至650克,周长75至78厘米。球内气压的程度,以从 球底部量起约1.8米的高度落到比赛场地上,其反弹高度,从球的顶部 量起不得低于1.2米,或高于1.4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篮球运动有了很大普 及和发展,努力追赶着世界的步伐。迄今为止, 在参加的7届夏季奥运会中,男子篮球历史最 好成绩为第八名,分别在第26届亚特兰大、第 28届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子篮球历史 最好成绩为第二名,是在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 会上取得。
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比 赛在五棵松篮球馆举行。
•1951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第1届全国篮球比赛。我国是 世界上篮球运动开展得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奥运会篮球
到1992年为止,美国已统治奥运会篮球比赛项目达 半个世纪之久,期间只在1972年有争议地输给了苏联队, 1980年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1988年,美国队在汉城奥 运会上半决赛负于前苏联,未得到金牌。
篮球竞赛规则
比赛方法 每队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替补球员最多七人,但可
依主办单位规定增加人数。比赛分上下半场,每半场各20分钟,中场 休息10分钟。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进行延长赛5分钟,若5 分钟後比数仍相同,则再次进行5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
进行方式 比赛开始由两队各挑出一名跳球员在中央跳球区跳球开
但从1992年这项比赛放开了对职业运动员限制后, 谁将夺得男子金牌已经没有悬念,人们考虑的是谁能获得 亚军。美国的“梦之队”的确无人能敌,1992年巴塞罗 那奥运会上,NBA球星首次参赛并赢得了“梦之队”的 美誉。到那次比赛结束时,迈克尔-乔丹、魔术师约翰逊、 拉里-伯德和他们的队友的得分平均超过对手40分以上。
篮球运动传入中国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 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 动。 •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 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 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 •1913年华北体育联合会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篮球运动的发展
篮球运动的发展
• 80年代: • 80年代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 女子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其表现为高度与 速度齐备,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 身体、智力、斗志和技术结合统一,技术 全面而有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 队内 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篮球规则的演变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 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几 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 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 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 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 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 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 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篮球运动的发展
• 30年代: • 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 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 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 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 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从1936年至1948年间, 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 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观 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十 五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m以上的高大队员。 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 权。但此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 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 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 了30s和干扰球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