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东出资后立即转出,属于抽逃出资,对公司债务担责!

股东出资后立即转出,属于抽逃出资,对公司债务担责!

导读:公司有独立的法人人格,股东以出资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自己的资产对外承担责任。

股东出资后,该出资即转化为公司的财产,公司对该出资享有法人财产权,股东出资也是维持公司运营的需要财产基础。

但是,有的股东在出资后,利用对公司的控制关系,将该出资又抽走,非法的减少了公司的财产,降低了公司对外的偿债能力,不仅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也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股东是否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呢?下面笔者就通过一则相关的实务案例进行分析解读。

案情摘要
原告屠某青诉称:原告屠某青曾是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的股东,并在成为股东期间曾向被告智能科技公司无息出借款项给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经营使用。

2015年原告屠某青提出退出股东,为此,原告与被告智能科技公司股东刘某威、郭某科签订协议书,协议书确认原告屠某青已借款100万元给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经营使用,并约定原告屠某青出让所持有的全部股权后,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应退还原告屠某青借款人民币100万元,协议签订后,原告屠某青将所持有的20%股权转让给被告智能科技公司股东刘某威、郭某科。

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只在2015年11月10日前还了30万元给原告屠某青,其余70万元至今未还,并且根据法院调取的智能科技公司的银行账户流水,股东刘某威、郭某科,有抽逃出资的行为。

为维护原告屠某青的合法权益,请求依法判令: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归
还原告屠某青借款70万元及利息;被告智能科技公司郭某科、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刘某威对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被告智能科技公司余南山对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被告智能科技公司辩称:原告屠某青所主张的100万元借款的协议书,事实上并没有履行,仅系双方之间的意向性协商文件,该协议书因未来是否履行的不确定性而无签署日期的落款,因此该协议不能证明本案欠款的存在。

因此,请求驳回原告屠某青对智能科技公司的起诉。

被告郭某科、刘某威辩称:本人不是适格的主体,原告屠某青的诉讼请求应予以驳回。

判决要点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屠某青主张向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出借款项人民币100万元,提交了相关的银行转账凭证以及原告屠某青与被告智能科技公司、被告郭某科、刘某威共同签订的借款《协议书》,法院对原告屠某青的主张予以认定。

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借款后未能偿还余款人民币70万元,依法应当承担该债务的清偿责任。

被告智能科技公司是被告郭某科、刘某威共同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依法应足额出资。

根据验资报告及银行转账凭证,被告郭某科、被告刘某威认缴出资人民币100万元,其中第二期出资人民币80万元,该款在转账到智能科技公司账户后当日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又转出,法院认定被告郭某科、被告刘某威的行为属于抽逃出资,
依法应当在抽逃资金范围内对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判决结果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屠某青借款本金人民币70万元并支付利息(利息按照年利率6%,从2016年2月1日起计算至债务清偿之日止);被告郭某科在人民币39.2万元的范围内对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被告刘某威在人民币40.2万元的范围内对被告智能科技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案例评析
该案中,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因经营需要向原告屠某青借款100万元,因此,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对原告屠某青负有100万元债务,被告智能科技公司因此应当履行清偿义务。

股东出资后,该资产已经属于公司所有,是公司独立承担责任的基础,不得抽逃出资是股东的法定义务。

但是,股东郭某科、刘某威认缴的第二期出资共80万元,在出资到账后仅一分钟又被各自转走,且未说明正当用途,二人的行为明显属于未经法定程序抽回出资的行为。

因此,法院判决股东郭某科、刘某威需要在各自抽回出资的范围内对智能科技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股东抽逃出资实质上就是变相的把公司的资产无偿占为无己有,进而损害了其他股东、公司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二条的规定,共列明了四种属于抽逃
出资的情形,前三项属于具体的抽逃出资的情形,第四项属于兜底情形,即未经法定程序,股东直接抽回出资,均属于抽逃出资的情形。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的规定,抽逃出资的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亦要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文章中引用的案例是为了更好的解读法律知识,作者已对案例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理、汇编和删减,案例中的法律观点仅供学习交流所用。

咨询交流,请直接留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