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 , 以社会进步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城市化是一个过程。

1人口向城镇或城市集中2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3农民转变成市民;4农业人口减少,其他产业人口增加城市生态学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1. 城市中心人口的减少和郊区城市化的新趋势卫星城市建设,组成城市群,城市发展巨型化 3. 区域城市带的建设。

1.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资源消耗量增加,特别是水资源消耗量;交通便捷,物流和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增少;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四)城市化的生态后果全球生态问题,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突出显现; 2. 2. 大量挤占农田,农田面积减少,非农业人口增加,对提高其它土地农业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其它土地农业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消耗量增加,水资源、电力、燃油等资源紧缺;4.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条件恶化;城市用地紧张交通不畅、住房短缺、基础设施滞后;;6.社城市社会问题,人口高度集中,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社会压力加大,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犯罪问题7.失业率增加和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现代城市病(五)城市化的好处1.便于组织大生产;人口集中;劳力集中;产业集中2.交通发达,贸易便捷,有利于繁荣经济;3.通讯便捷,信息集中,有利于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

4.生活服务实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提高;5.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城市生态学的特点1.系统性;对象的系统性,工作的系统性。

2.综合性;内容的综合性、因素的多样性(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关系的复杂性。

关系的复杂性。

3.应用性;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城市的要求,需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调控的基础。

4.决策性;平衡性选择、取舍性选择、综合平衡、生态对策。

(5)城市生态学的社会文化性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城市发展和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3.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4.城市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关系;5.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4.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城市人口研究: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人口的生物、行为、社会特征研究;生态系统研究:城市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城市自然生态变化与城市环境影响——城市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变化;城市生态城市规划方法、规划体系、规划依据;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城市物质、能量利用、废物处理,,系统动态调控研究;城市生态评价和承载力研究:城市特质征指标体系及城市合理容量。

.5.城市生态学分支城市社会生态学( urban socioecology )城市经济生态学( urban economical ecology )城市自然生态学( urban natural ecology ) 城市景观生学( urban landscape ecology)第二章.城市是以人为中心,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这个综合体就是城市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口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以人类为主体,以人为核心,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设,消极破坏。

(2)消费型、开放型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物质、能量、信息输入,流量大、运转快。

(3)人工生态系统,依赖性大、独立性差,自我调节能力差,分解功能不强,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4)文明的产物和文明的异化,显著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1)城市人口(人群):城市居民数量、构成、分布、流动、迁居等;(2)城市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文、地质、植被、生物、各类生态系统等(3)城市人工环境:生活、生产、公用等设施和空间(4)城市经济环境:规模、结构、速度、成本、消耗、财政收支等(5)城市社会文化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1)城市输入、输出结构(2)城市生产、消费结构(3)城市人口、资源、环境总体结构;4)城市人口结构(5)城市自然资源环境结构(6)城市景观空间格局(7)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城市生态系统的聚居地功能2、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3、城市生态系统的社会文化功能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栖息地功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一.城市人口骤增二.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三.城市大气污染四.城市噪声污染五.城市固体废弃物六.城市热岛效应七.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减少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五大危机:人口剧增, 资源(能源)不足,粮食短缺,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

十大生态环境问题: ①沙漠化日益严重;②森林遭到严重砍伐;③野生动物大量灭绝;④人口剧增;⑤饮水资源越来越少;⑥渔业资源受到破坏;⑦河水污染严重;⑧大量使用农药;⑨全球气温明显上升;⑩酸雨现象。

第三章城市人口(urban population):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建成区内的一切人口,一切从事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人口容量的概念(1)生物学人口容量(2)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3)经济人口容量(4)现实条件人口容量(5)适度人口容量人口迁居(residential mobility) 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移动、城市人口特征 1.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人口结构 3.城市人口组成 4.城市人口密度 5.城市人口分布.城市人口的组(1)基本人口:城市中的产业人口(2)服务人口:服务业和行政管理人口(3)被抚养人口:(4)流动人口:常住和临时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征在城市人口增长过程中,出现过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

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实现了城市人口稳定有序的增长。

归功于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城市人口的意义(1)城市建设服务对象(2)城市建设容量(3)城市建设的市民需求(4)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人口容量的概念(1)生物学人口容量(2)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3)经济人口容量(4)现实条件人口容量(5)适度人口容量、城市人口容量特征1.人工生态系统的容量,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2.基础是农业生产提供的物质支撑3.高容量需要高投入4.多因素制约5.一定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提高,容量下降6.人口容量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一)迁居者本身内部因素1.迁居者的需求,包括住宅需求和住宅区需求(上下班、环境等)两方面。

2.迁居者文化心理。

(浦西的床和浦东的房)(二)外界的影响1.社区环境的影响2.城市规划与建设(深圳没有好大学,如何安心工作)3.经济发展与住宅建设4.人口政策(生育政策、劳动政策、户籍政策)5.土地制度(地价的变化) 6. 住房政策(租、补贴、买卖)第四章 1. 城市气候:在城市受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局地气候。

1. 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湿度低。

风速小,太阳辐射弱,能见度差,降水多城市气候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 : 城市覆盖层,城市边界层,城市尾烟气层、城市气候的成因1.城市特殊的下垫面2特殊的气候环境3特殊的大气组成、城市气候的变异因素1人造建筑因素:风格、体量、布局2.人口因素:数量和分布3 污染物因素:类型、数量、空间和时间分布4.城市绿地:类型、面积、分布5. 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城市各类景观要素的数量、比例、布局、空间关系1.城市热量平衡模式Q=(S+H)*(1 - a)+(G-E)其中S:城市太阳直接辐射H:城市天空散射辐射a城市总反射率G城市大气逆辐射E城市地面辐射2.城市热量平衡的特点市区与郊区相比总的特点:总辐射减少,日照时数减少。

1.城市总辐射(S+H)小2.城市总反射率a减小,平均小10-30%3.城市大气逆辐射G4.大城市地面辐射E大5.日照时数减少:5—15%。

城市热量平衡特点的原因1.人为热量的大量输入 2.下垫面特征的大面积改变3.城市大气污染4.城市风场改变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内部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是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在中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这一现象均普遍存在。

城市热岛效应的表现:1.城市气温高于郊区2.城市气温随城市发展而变化.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1.周期性变化日变化:夜晚强白昼午间弱,最大值在晴朗无风的夜晚,上海最大热岛强度达6℃以上周变化: 一般受工作周期影响, 周末弱,周内强年变化:一般冬秋两季比夏春两季更明显,还与城市特点和气候有关2.非周期性变化:风速:风速大热岛效应小,超过临界风速,热岛效应消失;云量:强热岛效应多出现在无云的天气一、城市风场的特点1.城市年平均风速降低2.城市局部风场复杂3.城市热岛环流郊区因近地面层空气流失,需要补充,热岛上升气流在一定高度上流回郊区并下沉,形成热岛环流、城市降水与水分平衡特点 1. 城市水分收入大于郊区 2. 城市下垫面蒸散量小. 3. 城市下垫面水分贮存量小 4.城市径流量大, , 峰值出现时间早大气污染的类型:伦敦型:煤炭燃烧。

洛杉矶型,汽车尾气、、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1)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1.城市大气污染与城市气候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城市中的风、大气稳定度、天气形势、降水、雾、温度和日照等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大气污染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3.城市大气污染又反过来影响城市的气候(2). 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危害(3)对各种物品的腐蚀(4)酸雨及其危害、三、城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1..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2.大气稳定度的影响3.对大气污染物的冲洗、凝聚和化学反应第五章城市地质环境:城市所在地域范围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总和2. 城市地质环境的意义1.城市建设和城市人类活动的基础;2.城市土壤形成的基础;3.为城市和区域提供矿产资源4.影响城市地质安全。

二、城市地质环境类型 1..城市建设的地质环境:高度稳定物质,不稳定物质,高度不稳定物质2.根据建设用地满足建设工程地质条件的程度分为4个等级(1) 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的良好建设用地(2)适宜于建设,但需要简单工程处理的用地(3)可以进行建设,但需要进行适当工程处理的用地(4)不适于工程建设的用地城市土壤的性质1.土壤性质多样2.土壤中的非土壤性物质多3.城市建筑垃圾含量高4.常常没有完整的土壤剖面城市土壤的特点1.城市土壤深受城市化过程的影响,城市建设,导致废墟式土壤,通气良好,利于植物根系伸展,但养分含量分布不均,土体干燥;2.土壤组成和结构改变很大,建筑废料多建筑废料多,pH 值高,重金属含量高,土壤紧实度高;3.土壤含水量低和地下水位降低,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而流失,地下水得不到补偿,城市地下设施建设施工需要排出地下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