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部编版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二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中.伤(zhōng)澄澈酝酿.(liàng)咄咄逼人B.缥.缈(piāo)陛下抖擞.(sǒu)人声鼎沸C.忙碌.(lǜ)静谧充沛.(pèi)浑为一谈D.蜷.伏(quán)苛刻笨拙.(zhuó)花枝招绽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个学校的领导共同出席了这次大会的开幕式。
B.他对自己在期末考试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充满了自信。
C.据统计,全世界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约10%左右。
D.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深切地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初中毕业之际,我和你的夕阳下的合影,我一直视若珍宝,惠存..至今。
B.一向心高气傲的她,面对老师的诘问..,竟然没有丝毫反驳,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C.弟弟和妹妹在我的劝导下,一人摆弄变形金刚,一人摆弄洋娃娃,各得其所....。
D.公司项目的几项难题,困扰我们许久,今天听了专家的一席话,真是恍然大悟....!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用心去钻研,会领会其中的真谛。
生活是一片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
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到幸福的花朵。
A.只有才广博采摘B.即使也广博采摘C.只有才广袤采撷D.即使也广袤采撷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偶)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拟人)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比喻)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反问)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①断人行,秋边②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③。
(注释)①戍鼓:戌楼上的更鼓。
杜甫时在秦州,城楼上有戍兵守夜,定时击鼓。
②秋边:一作边秋,指秋天边远的地区,秦州远离长安,故言“秋边”。
③未休兵:指安禄山已死,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再次攻陷汴州、洛阳等地,战事激烈。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报警的成鼓声响,实行夜禁,人行断绝。
听到大雁之声,联想到兄弟失散,引发了作者忆弟的情怀。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作者写的完全是客观实景。
C.颈联由上联的“思乡”过渡到这联的“忆弟”,十分自然贴切。
D.尾联进一步抒写内心忧虑之情。
兄弟离散,寄书常常不达,何况现在战事频仍,生死茫茫,更难有骨肉消息。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诗人将“白露”和“明月”拆开倒用,增添了诗意的健峻和深稳。
B.颈联大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之境况,令人伤心断肠。
此联概括了安史之乱中广大人民饱经忧患、骨肉分离的痛苦遭遇。
C.这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承转圆熟,严谨而不板滞。
D.全诗风格豪迈,感情真挚,真实动人。
三、文言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
绂(fú):李绂,人名。
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3)少.时家贫少:_________ (4)无不立对.对: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10.(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11.(乙)文写李绂因勤奋好学而成才,这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四、句子默写12.诗文名句积累。
(1)《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学与思结合,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4)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五、现代文阅读妈妈,点灯①我记忆里的第一盏灯,是用一个短粗的墨水瓶做盛器,里面注满柴油(我们称之为“洋油”),一根棉线做成的灯芯穿过白铁皮做的灯柱。
这种灯通常是怕风的,为了省油,灯芯拨出来很短,远处看去,真的是“一灯如豆”。
后来有了罩子灯,灯体是细腰玻璃的,灯头可以手动调整亮度,灯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子,亮度增加不少,也不怕风吹了,但费油,一般人家不舍得用。
②小时候,家里有一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类似古老“陶豆”的油灯。
当时燃油奇缺,因此,只做了这么一盏油灯,而这盏灯也就成了一家人活动的中心。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这盏灯首先在堂屋的桌子上亮起。
做晚饭时,这盏灯放在厨房的锅沿上。
吃晚饭时,这盏灯放在餐桌上。
晚饭后,这盏灯就回到母亲的床头。
③简单说,这盏灯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母亲的床头。
④卧室里两张床,母亲一张,父亲一张。
几个孩子分别跟父亲和母亲睡在一起。
往往是最小的孩子跟母亲睡,最大的孩子跟父亲挤。
晚饭后(通常没有晚饭),母亲从餐桌或厨房把灯端到她的床头桌上,一家人的活动重心也随之转移。
那盏灯像灯塔一般,引领孩子们各自归航。
等孩子们都睡下,母亲便把油灯吹熄。
很少有燃着油灯闲说话的时候,不干活便不点灯,闲说话可以黑灯瞎火地说,不碍事。
⑤通常从半夜开始,陆续有孩子被尿憋醒。
“妈妈,点灯。
”起夜的孩子首先要把母亲叫醒,只有叫醒母亲,灯才会亮。
只有灯亮了,才敢起床下地。
母亲通常一叫就醒,然后起身,划燃火柴,将油灯点亮。
起夜的孩子光屁股下地,在微弱的灯光下匆匆撒完尿,再匆匆钻回被窝里。
有时候孩子撒尿的工夫,母亲已经睡着了,燃着的油灯就那么一直亮着。
父亲最看不得这种浪费,会大声叫醒母亲,“熄灯!”母亲再起身,将灯吹熄。
⑥如此点灯吹灯,每个晚上总要有一两次吧。
夏夜还好一些,本来夜就短暂,再加上月亮好的夜晚,母亲点灯的次数会少很多。
漫漫冬夜最熬人。
孩子们早早睡下,早早被尿憋醒。
喊完“妈妈,点灯”,却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出来。
这时候,母亲就要披衣起来,一个个催促。
如此一番折腾,母亲早已清醒了,等孩子们爬回被窝,她独自在昏暗的灯光下发会儿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重新睡熟,才将灯吹熄。
⑦怎么说呢,小时候从没有体会过母亲的辛苦,只觉得喊一声“妈妈,点灯”,母亲床头的那盏灯就会像被施了咒语的阿拉丁神灯一样,光明瞬间就会到来。
至于光明是何时逝去的,从来没费心考虑过,母亲自会安排。
在孩子们心目中,母亲是最合格的声控开关,何时向母亲发号施令,母亲都不会让你失望。
事实上,由于孩子太多,加之白天劳累,母亲也有睡得很沉的时候,怎么喊也喊不醒。
不过,这样的时候在记忆中也没有几回。
⑧有一次,尿急,做梦找厕所,就在准备畅快之时,突然惊醒。
连喊了三声“妈妈,点灯”,母亲睡意蒙眬中应了一声,并没有起身,随后又沉沉睡去。
实在憋不住了,独自下床,出去找厕所。
打开房门的一刹那,月光如水般倾泻进来,院子里亮堂堂的。
站在一颗刺槐下,对着树干激越地喷洒。
有月光的夜晚,乡村愈加显得寂静,连虫鸣都那么幽微。
越安静便越觉得可怕,仿佛每一处阴影里都隐藏着幽灵。
一边撒尿,一边身上就起了鸡皮疙瘩。
就在越想越怕、准备收家伙跑路之时,一回头,窗户上映现出灯影,母亲已把灯点亮。
(节选自《散文》2014年第1期)13.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4.第⑧段的景物描写通过明亮的月色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烘托了“我”当时的_________心理,突出妈妈点灯带给“我”的安全感。
15.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16.为什么说“在孩子们心目中,母亲是最合格的声控开关”?17.“妈妈,点灯”在文中出现多次,请分别简述“妈妈,点灯”一句在第⑤⑥⑦段中的表达作用(从内容角度)。
完成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小区的后面有一块荒地,由于规划中的工程迟迟没有开展,一直荒芜着,几年内逐渐被植物占领。
远处飘来的树种、草籽儿和泥土中潜伏的草根儿,短暂地得到了生长空间,长成蓬勃的野草丛和像小孩胳膊一样粗的树苗。
夏天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藩篱,冬天则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和草杆儿。
⑵去年冬天,曾经有人点火,不小心点燃了山上的枯草。
火迅速被扑灭,然而这一片植物便不再是绿化带,而是成为火灾隐患。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推土机出动了,把那一片草和树都连根拔起,在坎坷不平的沟壑处才有几棵得以幸免。
⑶然而植物的生命力就是顽强,到了夏天,荒地上居然又是一片绿意,生长着灰灰菜、茼麻、曼陀罗、狗尾巴草,甚至连芦苇都有。
雨后的水洼里还会出现一种类似鲎(hòu)的生物,可见附近曾经有一片湿地。
⑷早上的阳光下,粉色的打碗碗花开了一片,煞是好看,许多人愿意去荒地上玩耍,有一种久违了的野意。
城市里的植物大都经过规划,花坛里是整齐划一的冬青和女贞,开放的花朵经过人工精心培育,草坪上也是买来的,好看得拘谨。
⑸荒地上却展开了本真的生物多样性,野生的榆树、柳树、杨树、桑树、构树,是本土常见的树种,生长得自由散漫,却让人感觉它们是生机勃勃的。
⑹小朋友常在那一片探险,有一天发现了一棵歪倒的桑树,一半的树根已经裸露在外面,却依然顽强地活着,叶子间甚至结着一些小小的紫红色的桑葚。
小朋友欣喜若狂,摘了捧在手心里,手太小,不时从指缝间露下几个。
他迟迟不愿离去,每天都惦记着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