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价值才是)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前错后对)4.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使用价值不同。
(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商品价值量不变)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的是观念中的货币)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胀)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取代说法错误)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盲目从众才不可取)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劳动者各项经济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
(应该是劳动权)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权利可以放弃)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8.通过购买社保,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保)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10.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12.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13.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
(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1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15.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法定程度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16.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直接负有)17.消费决定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1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
(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3.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包括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
(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
(宏观调控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法为主)7.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8.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9.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
(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0.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11.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1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13.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
(一般等价物)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观念的货币)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
(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2.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
(价值量不变)3.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会赚钱。
(不一定)4.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比较大)5.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6.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扩大生产)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消费水平会提高)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不能等同)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4.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5.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
(前者对,后者错)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2.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
(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3.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
(股份有限公司)4.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决策机构)5.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错,要适度)6.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完全是政府的责任。
(错)7.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第六课投资的选择1.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
(只来自个人)2.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
(是商业银行)3.居民储蓄越多,越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一定)4.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债券)5.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
(中央政府发行)6.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商业保险)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前者正确,后者错)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3.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分配两种)4.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资本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5.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只体现效率。
(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6.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7.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公平与再分配注重效率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收入包括税、费、利、债四大来源。
(不包括债务收入)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错)3.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有三种情况,等于、略大于、略小于都属于收支平衡)4.财政的作用就是财政支出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5.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政策)第九课征税和纳税1.税收的固定性就是指税收一经确定便一成不变(不能随意改变)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将征税对象改为纳税人)3.我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进行征税。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方式)4.纳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5.个人有收入所得就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