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013年11月12日凌晨0:00,阿里巴巴“双11”销售额突破350亿。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天,“双11”不再是一个剩男剩女们自娱自乐的“光棍节”,已然成为全国3亿网民的购物节。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9点50分,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突破10000亿元。

10000亿的交易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9万亿,一万亿相当于其总量的5.4%。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可以排列第五位,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

另外,“双十一”一天的交易量达到191亿人民币。

同为零售行业,2010年(数据有点老了。

)中国家乐福183家门店的销售额420亿元。

从2012年Q2的电商的市场份额来看,阿里巴巴旗下淘宝(C2C)和天猫(B2C)都是市场的绝对领导者由此,可以看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对零售业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逐渐对传统的经济贸易模式革命性的改造。

因此,在此我选题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电子商务的概述1.1电子商务的含义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地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

首先将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都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没有了网络,就称不上为电子商务;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是一种商务活动。

1.2电子商务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电子商务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按商业运作方式可将电子商务分成完全电子商务和不完全电子商务两种。

按电子交易的信息网络范围,电子商务可分为三种类型:本地电子商务,远程国内电子商务和全球电子商务。

按电子应用的服务的领域范围可将其分为四类,即企业对消费者(B2C),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政府(B2G),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企业(C2B)的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1电子商务深化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电子商务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

因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范围扩大了,交易效率提高了首先,电子商务推动“无国界”全球大市场的形成。

电子商务地出现,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格局,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Internet为载体的“无国界”全球化大市场。

这种市场被称为虚拟市场。

一方面,世界各地的客商可以汇集在这个虚拟市场中,消除了距离的障碍,使各国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到大大加强。

另一方面,虚拟市场的形成使得商品与服务等有关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充分、自由的流动。

其次,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费用。

一笔交易包括三种流,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与传统交易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以通过网络瞬间完成。

首先是文件处理成本的节约。

通过调查表明,在传统的辅导贸易业务中,一笔进出口业务需要处理相关单据约200份~350份,业务流程可长达数月,而纸张打印及差错的总费用约用货值的7%。

如果应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简化数据处理程序、缩短文件处理周期,而且可以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对称,大大降低成本。

新加坡贸易网在运用之前每次报关需要3天,花费12新元~25新元,应用EDI以后,每次报关只需15分钟、1新元~2新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新加坡节省6亿美元文件处理费用。

其次可节省传统业务中往返、住宿等许多交易中的人员费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分工的深化主要表现在分工的精细化和水平化。

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

所谓垂直型国际分工就是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工体系。

水平型国际分工就是工业品生产的专业化协作,而且是有层次的。

产品内分工的特征是某个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供应过程的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区段、不同的环节在不同的空间区位完成,它是区别于在一个工厂内部完成整个工序流程的一种生产方式。

国际的产品内分工是把不同的工序、区段和环节展开到不同的国家,是构成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础要素。

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一个是比较优势,一个是规模经济。

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产业内分工提供了条件。

2.2改变国际贸易的成本结构交易前阶段2.2.1国际电子商务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搜集商业信息是获取贸易机会的第一步。

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贸易信息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以下渠道实现:以邮寄或传真方式发送商品目录或询购单,电话询问潜在客户,参加交易会,组织贸易小组出国考察、拜访客户或开拓市场,向信息中介机构咨询或查阅,贸易媒体等。

国际商务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介入网络信息,网络搜索工具和网络贸易中间商获取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

与传统的邮寄、传真、电话、出差、面谈等获取信息的方式相比,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成是非常低廉的。

在国际电子商务中,企业处上自行搜索信息外,也会借助一些贸易平台,通过成为其会员获取便器好的贸易信息,但通常一年的会费也不会高于一个业务员出过一次的费用。

当然,并非网上搜寻信息、网上交易会、网上贸易会、网上贸易撮合或网上谈判等手段可以完全取代必要的出国拜访和面谈,但单纯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说,国际电子商务确实将这部分成本降到一个此昂当低的水平;而且对于越大宗的交易,信息收集成本的节约效应就约为明显。

从宏观角度讲,如果说信息获取成本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平均月占总交易成本的3-5%,那么在国际电子商务中这部分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也是目前在国际电子商务中运用得比较成熟一部分。

2.2.2网络行销降低了广告宣传成本对产品和企业进行逛够宣传是绝大多数外贸企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特别是对于自产自销的企业,广告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广告宣传一般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的,如印制、发送公司简介、产品目录,在平面媒体或电视媒体上发布广告,参加展销会、碧蓝会,搞促销活动等。

在电子商务时代,广告宣传则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单一媒体进行的,主要手段为建立公司主页,建立搜索链接、在公共网站上发布广告,将广告信息已电子邮件发送给潜在客户等。

利用多媒体及软件编程技术,商家能够在网络上构筑销售网页,以生动逼真的视频图像、动画技术,服役文字、声音等附加信息,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使用户如身临其境,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消费意愿。

同事,网络可以接受在线咨询、订购及提供按要求定制产品等个性化服务,将广告与交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了传统广告信息量有限和广告宣传与实际交易脱节的缺点。

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可以将信息有针对性地发送给目标客户,客服科传统广告无法选择受众的不足。

2.2.3网络贸易降低了采购成本国际互联网络的全球性与实时能力为企业与供应商的电子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

借助Internet,企业可以在全球市场寻求最优惠价格的供应商,而且通过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由于信息不准确带来的损失。

目前已有一些大的公司通过商业增值网络,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建立一体化的电子采购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力、打印和邮寄成本。

采购人员也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致力于合同条款的谈判,并注重与供货商简历更加稳固的购销关系。

有资料表明,全球采用EDI在增值网络上进行的产品和劳务交易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

使用EDI 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

如果说大公司可以通过增值网络降低采购成本,那么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新交易的机会。

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阶段2.2.4国际电子商务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使采购成本下降: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出口商品一般需要经过生产商、国内批发商、出口商、进口商、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最后才能到达用户手中。

交易链长,在每个环节都会加入中间商的利润,同事运营费用也会在转手过程中不断增加。

国际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贸易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

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运行方式,国际电子商务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取代了商品流通中大量的中间行为,外贸代理制、分销商、批发以及展销会等都有可能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

在我国,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商品在报关出口之前一般已经周转,即使是原料性产品也不例外,而这些中间商和专业外贸公司正式依靠中间交易维持公司的运转。

一般来讲,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交易费用会在5%-15%的水平,对于某些特殊商品,中间商的加价幅度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

因此,中间交易环节的减少将会使国际贸易中的商品采购成本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

2.2.5国际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和办公成本:通过对本阶段贸易做法的介绍可以看出,交易磋商主要就是贸易信息往复传递的过程,在传统贸易方式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形成、修改和传递纸面文件。

统计资料表明,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中平均要涉及30中以上的单证,连同副本要有100份以上的单证资料,每年国际贸易产生的纸面文件要以“亿”计。

一般的外贸企业中均设有专门科室负责单证处理工作。

EDI取代纸面文件是促成贸易成本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EDI不但使贸易双方的交流更为便捷,还大幅度的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信息传递成本和办公成本:首先,如前所述,电子信息的传输成本大大低于传统贸易中跨国电话、传真和邮寄的通讯成本;其次,随着EDI 的“无纸贸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贸易单证无须打印成纸面文件的形式,即使打印一页单证的成本只有几分钱,可以节约的办公成本也是可想而至的;第三,由于EDI采用了标准化的报文格式,回复或传递信息时只需要对想修改的地方进行修改,无须重新制作文件,不但减少了大量重复劳动,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出错率,从而降低了传统贸易方式中难以避免的大量由于单证差错造成重复工作带来的运营成本的增加,EDI应用以来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是贸易单证的传递速度提高了81%,文件处理成本降低38%,因差错造成的损失减少了40%履行合同阶段2.2.6电子结算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国际电子商务通过提高贸易效率,缩短业务运转周期,加速资金周转率,降低了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资金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