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与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用户爆炸性的增长、互连玩应用的普及、互联网市场迅猛发展,但无疑的是,电子商务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起初的贸易只还是做线下的交易,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渐渐开始了线上的交易。

国际贸易具有交易范围广、交易数额巨大等特点,全球化大市场的形成导致传统的贸易模式满足不了现代国际贸易的需要,于是电子商务便应运而生。

电子商务具有交易随意性、方便性等优点,使得国际贸易成本大大降低,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1)。

因此,电子商务与国际经济贸易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一、电子商务的起源和发展
首先,电子商务并非是一种刚刚出现的事物,虽然只是在最近几年才热起来,但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公司间开始采用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资金传送作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的系统雏形就已经出现。

当使用自动付款机或信用卡时,就可以以电子形式进行商务活动。

多年来,许多领域的大公司已经建立了和客户间的电子通信,并用电子化手段处理内外业务。

这样加快了交易的便捷度和效率。

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网络化已经由一个高新技术的产物演变成为一个社会化进程,社会的网络化导致当代经营过程的很多变化,有了网络之后,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经营范围不再受地域的约束和局限,企业就可能把经营的触角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是经济的全球化。

经济的全球化在客观上会要求贸易的自由化。

这样更加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且在20世纪末,社会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这三大进程合一,导致了电子商务系统的诞生。

显而易见,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电子数据交换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起了枢纽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过程的主要的特点:单证票据和文件繁多、涉及到的单位广泛;并且由于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于是各国的语言、商贸规定、进出口管理程序、关税制度和法律规定等方面的差别又形成了国际贸易业务又一大特点。

国际商贸系统实际上就是利用电子邮件来处理商贸单证数据的电子数据处理
系统,是电子邮件技术在国际商务商贸实务操作领域中的应用。

因此,电子数据交换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起了枢纽作用。

使用EDI在商务中的优点:1、降低了纸张文件的消费2、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3、使得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开展贸易,大大缩短了订货过程或存货过程,是双方能及时充分地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理资源。

4、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需求量,货运代理商可以简化大量的出口文书工作,商业用户可以提高存货的效率,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促进国际贸易方式改变。

一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国际贸易运作新模式。

在国际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换方式来达成和进行国际贸易交易。

二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国际贸易方式新类型。

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产生新的国际贸易方式的类型划分为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和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

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可以充分挖掘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不完全电子商务的进行要依靠一些外部因素,一些物质和非数码化的商品无法通过因特网供货,因而其交易过程还需依靠电子商务以外的其他活动和方式。

三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国际贸易流程改革。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流程变革,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改革,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方式。

第二,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改变。

一是网络互动式营销。

网络互动的特性使客户真正参与国际贸易营销过程中来成为可能,客户在整个国际贸易营销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客户的参与选择主动性得到加强。

二是网络整合式营销。

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甚至牢不可破,这就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这种营销框架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其决策过程是双向链。

三是网络定制式营销。

随着企业和客户相互了解的增多,销售信息将变得更加定制。

电子营销的发展趋势是将大量销售转向定制销售。

一些大跨国公司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络提供这一服务。

第三,电子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一是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可将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并将各部门的采购需求统一汇集到总部,由总部再通过网络统一向供应商批量订购,以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企业摆脱了传统的商业中介的束缚,降低了生产与销售成本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下,商业中介把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企业在时空上分割开来,充当出口企业与进口企业的中介,降低了销售成本。

四、国际经济贸易上实行跨境电商在我国相关政策建议
(一)逐步建立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特点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
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业态发展,海关总署不断改革通关监管模式,从2012年开始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展试点。

建立新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模式。

2015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跨境电商单笔交易金额上限自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2015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台《关于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意见》,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在前期试点和探索的基础上,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提供积极财政金融支持,努力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二)不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跨境网络零售呈现出小金额、多批次、高频率的交易特征。

跨境网络零售的商品大量采用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方式运送,传统的贸易通关方式并不适应跨境网络零售的特点。

我国大多数小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跨境网络零售又没有报关单,结汇、退税等都难以操作。

根据以零散邮寄方式向境外邮寄货品的情况,为了便利结汇,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在浙江和福建进行试点,允许以商业单据代替报关单作为结汇的依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同时,要健全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效能,争取实现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向可追踪”的有效监管,降低跨境电商的质量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

并且面对运输等的不健全,今后我国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要继续与相关国家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条约的研究和制定,争取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机制,为国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创造必要条件。

(三)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保税备货、闪购等新业态发展
近几年,国内消费者一般采取代购或转运公司转运的方式海淘商品,商品真伪、质量、售后等均无法充分保障。

2015年上半年,青岛、广州、南京、厦门等城市开通了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业务。

”直购进口”接近于”海淘”概念。

国内消费者在跨境电商网站订购境外商品,企业将电子订单、支付凭证、电子运单等实时传输给海关,随后在海外将商品打包,以海运、空运、邮递等方式直接运输进境,通过电商交易平台和海关通关管理系统对订单、支付、运单等进行信息申报,并按税率缴纳关税,实现快速通关。

与传统”海淘”相比,跨境电商直购进口税费信息透明、通关时间短,并且购买平台均经合法注册备案,商品的质量、售后等得到了保障。

2015年上半年,青岛海关共接受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备案122家,审核验放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56.8万票,货值约1.7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今后,我国政府要继续进行政策创新,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保税备货、闪购等新业态发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提高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质量。

(四)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跨境电商实现“买全球”“卖全球”,需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提供有效支撑。

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为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包括交易平台服务以及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几个大类。

现在阿里巴巴、敦煌网、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集团、兰亭集势、苏宁、亚马逊中国、聚美优品、大龙网等电商平台企业占据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总之,电子商务促使国际经济贸易在贸易方式、营销方式、政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要适应这些变化,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就必须不断优化人才,加强网络安全和改善贸易环境等为国际经济贸易提供有效支持。

因此,电子商务与国际经济贸易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1)《小品文选刊:下》, 2015(6):170-1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