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指导城口县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城口县的城镇发展目标,特编制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在城口县行政辖区内,编制城镇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和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城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口县农业区划资料汇编》;《城口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第四条修编的本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其中,近期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50年。

第五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和各种规划图纸及其附件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及规划图纸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章规划目标及规划原则第六条规划目标:把城口建设成为重庆北部生态屏障中的生态经济强县,把城口县城建设成为具有大巴山文化品味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小城市。

第七条本次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节约用地;(2)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及保护;(3)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4)环境和景观资源的保护及科学利用。

2、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特别是为城市重要经济支撑点的培育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用地。

3生态优先原则加强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突出其生态型山水园林小城市的功能和特色。

4、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在规划中把基础设施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优先发展。

特别是制约城口经济发展的交通和能源等瓶颈问题应优先得以解决。

5、可操作性原则投资体制多元化的条件下,注意规划刚性与柔性的结合;既强调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引导性,又注重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八条城镇体系发展目标建立一个以城口县城为核心的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等级恰当、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组群,实现以城镇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第九条城镇体系发展方针以产业布局为依据,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林特资源及旅游资源,以县城为核心,相对集中,以交通线为发展轴,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结合现实与发展需求,按照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的原则,逐步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

第十条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及生产力布局,结合城口作为重庆北部生态屏障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城口特色经济,着力培育以锰、钡两矿为主的矿产加工业,以水电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工业,以天然绿色食品为主的农林土特产品加工业,以自然生态为主的旅游业等四大支柱产业。

第十一条县域社会经济分区全县分为四个经济区:1、以修齐、高燕、巴山、坪坝为主的锰、钡、煤工业经济区;2、以前河流域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经济区;3、以东安、罗江、庙坝、河渔、龙田、北屏等镇乡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区;4、以黄安河、龙潭河、岚溪河、鱼肚河、仁河为主的能源开发经济区。

第十二条城市化水平预测根据“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城口县实际情况,城口县五普总人口为万人,预测2010年发展到万人,2015年发展到万人,2020年发展到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分别为2010年万人,2015年万人和2020年万人。

城市化水平分别为2010年达到15%,2015年达到20%,2020年达到30%。

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以县城为主体的城镇化水平,到2020年力争超过30%。

.第十三条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以十字公路主骨架沿线布局为发展方向,利用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培育矿产加工业、民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第十四条城镇分级规划根据县域各城镇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情况,确定城口县城镇体系由三级组成:1、县城──葛城镇、棉沙镇;2、中心镇──坪坝、修齐、明通;3、一般镇──包括北屏、双河、鸡鸣、东安、沿河等27个乡镇(其中前5个为边贸集镇)。

第十五条城镇职能规划1、县城──葛城镇、棉沙;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生态旅游产业和地方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小城市。

2、坪坝------- 重要交通要道,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煤矿产业。

3、修齐------- 市级中心试点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及锰矿产业。

4、明通------- 市级试点镇,发展烟叶、茶叶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5、庙坝-------- 重要交通通道,重点发展商贸及旅游。

6、高观-------- 重点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

7、巴山-------- 县域西北部区域中心,重点发展采矿业及加工业,形成钡矿工业园区。

8、高燕------- 重点发展以锰矿加工为主的锰矿工业园区。

9、北屏、双河、鸡鸣、东安、沿河──边贸集镇,分布在县域东西、南北四方,重点发展与邻近省市的边境贸易,培育批发市场,搞活边境物资贸易。

第十六条县域旅游规划1、城口县应发挥位于重庆北部生态屏障中的资源优势及地理环境优势,充分挖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力,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并以此带动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旅游景区的划分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口县的旅游业,更好地保护城口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本规划将城口县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四大景区。

(1)古寨古城革命遗址景区;(2)西线景区:八台山云海、九重山风光;(3)北线景区:龙潭河瀑布、川陕界梁、神田高山草场;(4)东线景区:青龙峡风光、亢河奇景、黄安坝草场。

第十七条县域交通规划1、按照重庆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加强城口县与万州、万源、巫溪以及陕西岚皋的公路建设,形成城口县北靠铁路(襄渝线),南依水运(长江)的对外交通联系格局为原则,并加强县、镇、乡之间联系的公路建设和各镇乡交通设施建设,以形成县域内合理的交通联系网络。

2、改建省道城万路(城口到万源)为一级路,境内长度为102公里;以形成城口县与万源县的方便快捷的交通通道。

3、改建省道城岚路以及城巫路为二级路,其中城岚路境内长度47公里,城巫路境内长度85公里,以加强城口县与陕西岚皋、镇平、巫溪方向的交通联系。

4、县域7个镇均分别规划一处占地约公顷客运站。

5、通过以上道路交通规划,形成县域内以省道城万路、城岚路城巫路为“十”字型骨架,并辅以各县道、乡道的道路交通网络,使得县域内等级公路总长达到公里,公路线密度达到公里/平方公里。

第十八条县域工程管网规划1、电力(1)至2020年全县用电负荷为万KW。

(2)新建特大型库容上亿立方米的巴山水库电站(万KW)新建北屏水电站(万KW)、新建黄安水电站(5000KW)。

(3)新建三塘坝至岚皋110KV线路,新建巴山电站至开县220KV 输电线路,加强与重庆电网的联系。

(4)在县城远景发展用地的茅坪一线预留一座110kv变电站站址;在坪坝镇或高燕乡预留220kv变电站站址。

2、电信(1)至2020年,市话普及率100%,农话普及率60%,全县市话预测为万门。

(2)在崩溪河、九重山、八台山、黄安坝、青龙峡等主要风景旅游区新建(或扩建)移动通信基站。

第四章城市性质、规模第十九条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地方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小城市。

第二十条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有关部门预测,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近期(2003—2010年):万人中期(2011—2015年):万人远期(2016—2020年):万人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03—2010年)平方公里,人均用地平方米;中期(2011—2015年)平方公里,人均用地平方米;远期(2016—2020年)平方公里,人均用地平方米。

3、城市远景发展(2020—2050年):在规划建设用地界线以外未做地灾评估报告部分作为以后城市远景发展用地,涉及居住用地、市政用地及绿地共计公顷,必须先作地灾评估报告后方可有选择性地进行建设。

坨溪河、棉沙窝、茅坪等地段作为以后城市远景拓展用地(须根据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慎重抉择)。

第二十一条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区范围为:东至棉沙组团花坪油库;西至龙田乡场镇;南以环山大堰为界;北以太和月亮寨为界。

由于地处大巴山脉,城市建设用地四周临山,规划限定黄海高程800米以上为城市禁建区,黄海高程780米以上为城市控建区。

规划范围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含水域及其它用地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规划第二十二条城市用地结构及功能分区──组团与集中布置结合的形式。

规划布局结构为“一中心三组团”,其中主城组团采取集中布置的布局形式。

“一中心”即主城区组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办公、居住、文化、休闲(1)老城区──居住、文化、娱乐、商贸。

(2)土城路行政区──行政、居住、文化。

(3)北大街新区──居住、办公、文化娱乐。

(4)城南经济区──交通、贸易、娱乐、居住。

“三组团”:城北组团:高坪坎工业园区──农副产业及土特产加工区。

棉沙组团:高山移民区。

小河口组团: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植物园。

第二十三条居住用地规划及社区建设本规划将居住用地划分为旧城居住区、新建居住区两种类型。

旧城居住区在改造过程中应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新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同时应加强社区建设。

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主城区组团和棉沙组团。

第二十四条工业用地规划本规划工业用地分为现状保留无污染工业用地、主城组团内城北工业发展用地和城北组团的工业园区。

工业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 对高耗水、重污染工业的发展应严格控制,现有规划区内的高污染企业要限期搬迁。

第二十五条仓储用地保留现状粮食仓库、粮管所等用地;规划在城南经济区集中布置一片仓储用地。

第二十六条特殊用地规划建议搬迁现有的看守所至夏家沟,并完善其配套服务设施。

第二十七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保留现有已建市政设施用地,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燃气站等市政设施。

第二十八条对外交通用地规划保留现有汽车站,并尽快修建过境线和仁河三桥。

在规划体育场用地,设置直升飞机起落点。

第二十九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以现有公共设施为依托,加强和完善各职能分区,并以城市主干道将其串联起来形成网络体系格局。

各类公共设施用地的具体布局如下:(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保留现有县委、县政府、公安局、人武部、教育局等主要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地,对原有办公建筑应加强维修和改建,使土城路逐渐形成县城的行政中心。

(2)商业金融业用地县城主要商业金融业用地布置在老城中心区的小南街和南大街,以及商业街的西段,以商业街坊的形式布局,城南经济区及北大街新区相应设置其公共商业金融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