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城口简况

重庆城口简况

3.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3.1.1地理位置

城口县位于重庆市最北端,渝、川、陕三省交汇处,地处大巴山南麓,东邻陕西

省镇平县、平利县,南连开县、巫溪县,西与四川省宣汉县、万源市相交,北接陕西

省岚皋县、紫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5′~109°16′之间,北纬31°37′~32°

12′之间。

3.1.2地形、地貌、地质

城口县地置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地质构造多复式背(向)斜和穹隆构造,岩层倾角

多为50~70°。境内断裂十分发育,尤以任河流域断裂最为发育。多数断裂与岩层走

向基本一致。其中最长的断裂带是高望巨型冲断层,由万源北部的田坝,经黄溪到高

望,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向,全长120公里。全县分为3个地质构造带,(一)北大巴山

西北向构造带,包括岚溪一东安复式褶皱带,大店子一油房沟冲断层:(二)明通寺一

钟宝巨型弧形冲断构造带:(三)南大巴山帚状构造带。

城口属大巴山中山区,山脉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排列较为整齐。诸列山岭

均由北西向南东展布。由北而南顺次为大巴山、牛心山、旗杆山、梆梆梁、八台山五

座大山。其间是海拔2000~2500米的群峰。中部旗杆山为南北水系的分水岭。由于河

谷相对高差高达1000米以上,谷坡陡峻,全县地貌明显形成四级夷千面,由北而南层

层下降。分别有海拔2200~2400米、1800~2000米、1100~1400米及600~800米的

河谷地带四个级。海拔2300~2500米的顶夷平面分布较广。从南西至北东,形成岭谷

相间,相对高差大。层状地貌明显,层状结构为“W”型。旗杆山以南为熔蚀谷地和熔

蚀洼地负地貌。任河谷地3~4级阶地普遍发育。

境内最高点光头山,海拔2685.7米,最低点沿河乡岔溪口海拔481.5米,全县

地势南东偏高,北西偏低。

城口县地貌分低山河谷、中山和峰丛台地三种类型。

3.1.3气候、气象

城口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多,雨 季长。冬季在极地大陆干冷气团控制下,雨量稀少,形成冬干天气,有时延至春初。

只有春末夏初温暖的海洋气团带来大量水气时,才有大量降水产生,盛夏时副热带高

压西伸北进,也往往影响这一带,形成连晴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但若降水,也常会

形成大暴雨。秋季付高退出本区,极峰南旋,受山脉阻挡,处于半静止状态,冷暖气

团交汇又形成秋雨绵绵。一年四季降水多,冬有冰雪,夏有干旱,最多降水常出现在

5~10月,流域内降水大致由南向北减少。

流域内山高、坡陡、谷深,相对高差大,立体地貌明显。由于流域内地势高差悬

殊大,致使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长,四季分明,冬

长夏短,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出现。夏季降水较集中,七、

八月份多干旱,伏前伏后多洪涝,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天气,冬季气温低,时间长。

城口县多年平均气温13.7℃,极端最高气温38.9℃(1959年7月13日),极端最低

气温-13.2℃(1977年1月30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37mm

(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风速0.6m/s,最大风速

21m/s,相应风向ESE;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88.9h。

3.1.4水文

城口县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均属长江水系。北部为汉江流域的任河水系,

南部为嘉陵江流域的前河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50~100千

方公里的6条,10~50平方公里的26条。任河、前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

前河发源于城口县明中乡,主要支流有15条,县境内河长62km,流域面积

741.9km2。3.1.5土壤

城口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10个亚类、14个土属、73个土种。土类的分布呈明

显的山地垂直地带性,水稻土分布在海拔900m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区,黄壤土分布在海

拔1500m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区,黄棕壤土分布在海拔1500~2000m之间的中山地带,

山地棕壤土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上的中高山地带,山地草甸分布在峰台丛地,石灰岩

土主要分布在低山河谷缓坡和凹形坡地一带。

3.1.6矿产资源

城口县矿藏储量丰富,主要矿藏有铁矿、锰矿、钡矿、煤矿、石灰石矿、大理石 及白云岩等。其中,锰矿总储量2092万吨,为全国四大锰矿之一,且储量稳定,含磷

量较低,并具“品位高、质量好、性能稳定”优势;钡矿资源以品位高,储量大而世

界罕见;当地丰富的煤炭和硫铁矿资源,为发展当地锰冶金和化工产业提供了必不可

少的辅料资源。

3.1.7旅游资源

城口旅游资源划分为四大景区,即古寨古城革命遗址风景区、北线风景区、东线

风景区及西线风景区。古寨古城革命遗址风景区主要为城口县城及其附近的旅游资源,

包括土城、诸葛寨、兰家寨、川陕革命根据地城口苏维埃政权遗址、城口苏维埃政权

纪念碑、苏维埃旧址、船梁子公园小河口植物园等:北线风景区主要包括神田高山草

场及龙潭河瀑布:东线风景区主要包括青龙峡风光、黄安坝草场、亢河奇景;南线风

景区包括崩溪河瀑布奇八台山云海。

3.1.8林特资源

城口县属山区农业县,县境内林特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生漆、茶叶、核桃、板栗、

薯芋、猕猴桃、薇菜、竹笋等农副土特产品,以及杜仲、天麻、黄连、党参等中药材。

核桃、板栗常年产量分别在500万公斤以上,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

之乡”。土壤类型多数属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微酸性至中性,适宜各

种作物生长,现有林地288.76 万亩,宜牧荒山草坡132.89万亩,耕地52万 亩,其

中水田2.7万亩,25℃度以上的耕地占70%。森林覆盖率57%.目前,全县以薯芋、玉

米、土豆、杜仲等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化工产业,以茶叶、核桃、猕猴桃、薇菜、竹笋、

菌类等农副产品开发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城口山地鸡、城口老腊肉为主的畜牧

产业,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3.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物保护等):

3.2.1行政区划及人口

城口县幅员面积329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8万公顷,县城占地3平方

公里,森林覆盖率56%。辖17个乡、6个镇、2个街道,22个居委会、184个村。

2010年末总人口24.15万,其中农业人口21.2万,非农业人口2.95万;常驻人

口18.83万。 3.2.2社会经济

2010年生产总值2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2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54元,金融机

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5亿和1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万元GDP能耗、

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等约束性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的范围内。

3.2.3科教卫生

城口县共有各类学校186所,其中普通中学8所,小学168所,幼儿园7所,教

师进修学校1所;城口县中小学在校学生37762人,中小学教职工2135人。

城口县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8个,床位669张,城口县卫生系统共有卫生

技术人员549人。城口县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业务用房29085平方米。城口县乡卫生院

平均每院现有设备8样12台件,中心卫生院平均现有设备25样63台件,县属医疗卫

生单位小型设备基本齐全。 按常住人口计算,城口县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年。在总人口中,大专及其以上人口0.25万人,高中及中专1.45万人,初中4.85万人,小学15.25万人,文盲人口1.48万人,文盲率6.4%。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192人,其中:副高级职称92人,中级职称994人。

城口县信息灵通,已经开通电信、联通、移动、电话、广播、电视,基本达到村

村通,广播光纤宽带网已安装完毕。

3.2.4交通状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畅通重庆”建设和全市交通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城口

目前全面完成了“畅通城口”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北上安康达西北、南下万州

通重庆、东进巫溪出三峡、西出万源连西南”的“十”字型主骨架公路网络已基本形

成。通乡通畅任务基本完成,“两小时城口”目标已经实现。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 2587.14公里,非等级公路2280.16公里。公路客运量233万/年,货运量113万吨/

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