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总论》名解与大题

《外科总论》名解与大题

名词解释1、无菌术(asepsis):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3、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5、低渗性脱水:水钠同时缺失,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135mmol/L。

6、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n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6、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水和钠成比例消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7、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是指患者肾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输入大量水,使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8、高钾血症:血清钾大于5.5 mmol/L,常见于摄入过多、肾排钾功能减退或细胞内钾外移。

9、低钾血症:血清钾小于3.5 mmol/L,常见于摄入不足、肾外丢失及钾与肾脏排出过多。

10、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酸性物质的积累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造成。

11、呼吸性酸中毒: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PaCO2增高,导致高碳酸血症。

12、呼吸性碱中毒: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PaCO2降低,pH 上升,致低碳酸血症。

13、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是指细胞外液H+丢失或碱过多而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紊乱。

*14、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15、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储存于肝和淋巴血窦中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16、低血容量休克(hypovolemic shock):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由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引起的称失血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的称创伤性休克。

16、冷休克:低动力型,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瘀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CO减少,病人皮肤湿冷。

暖休克: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CO正常或增高,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病人皮肤比较温暖干燥。

*1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20、麻醉(anesthesia):利用麻醉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某些部位受到暂时的、完全可逆的抑制。

*20、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麻醉药经过呼吸道吸入或经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2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与纯氧用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22、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药物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

*23、全身麻醉的诱导(induction of anesthetics):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插管这一过程称为全身麻醉的诱导。

24、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tics):用局部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局麻作用。

25、表面麻醉(suface anesthetics):将穿透力强的麻醉药直接使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产生粘膜麻醉作用,称表面麻醉。

26、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tics):将局麻药注射到手术区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局麻作用。

27、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

28、神经阻滞: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29、椎管内麻醉:根据局麻药注入的腔隙不同,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间隙阻滞及腰麻-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统称为椎管内麻醉。

29、术中知晓:是指病人在术后能回忆起手术中所发生的一切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的情况。

*31、心肺复苏(CPR):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32、心肺脑复苏: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分为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后治疗。

34、脑复苏:为了防止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

*35、围术期: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治疗开始,到与本次手术有关的基本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36、围术期处理:为病人手术做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围术期--- 分为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37、条件性感染:当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时,原本栖居于人体但尚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他们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感染。

*37、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superinfection):在抗菌药物治疗原发感染时,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菌、白念珠菌等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

*38、疥(furuncle):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小结节。

*39、痈(carbuncle):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混合而成。

40、急性蜂窝组织炎(Acute cellulitis):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发生于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

40、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

*41、脓毒症(sepsis):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42、菌血症(bacteremia):脓毒症的一种,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存在于血液内,血培养阳性,称菌血症。

*43、静脉导管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静脉留置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不慎或留置时间过长而污染,很易成为病原菌直接侵入血液的途径。

*44、肠源性感染(gut derived infection):在严重创伤等危重的病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致病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肠源性感染。

*45、创伤(injury/trauma):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46、战伤(military injury):在战斗中由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各种损伤。

*48、肿瘤(tumor):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49、移植(transplantation):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物)用手术或其他方法,导入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以替代原已丧失功能的一门技术。

1、等渗性脱水病因:⑴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⑵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临床表现:眼窝下陷、皮肤干燥、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肢端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2、高渗性脱水病因:摄入水分不足,不能进食者,水分丧失过多,水源不足,大量出汗,尿崩症,糖尿病;临床表现:轻度:口渴,缺水量在体重的2%~4%;中度:极度口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烦躁不安,缺水量4%~6%,重度:躁狂、幻觉、谵妄,昏迷,超过6%;诊断:尿比重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血钠浓度升高,>150mmol/L。

3、高钾血症病因:进入体内(或血液内)的钾量太多,如口服或静脉输入氯化钾;肾排钾功能减退;细胞内钾的移出;治疗:①立即停止钾的摄入;②促使钾离子准入细胞内;③有心律失常者可给予钙剂;④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⑤阳离子交换树脂。

4、低钾血症病因:长期进食不足,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补液病人长期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呕吐、持续性胃肠减压,钾从肾外途经丧失,钾向组织内转移;临床表现:①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②病人有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肠蠕动消失等肠麻痹表现;③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诊断:血钾<3.5 mmol/L;治疗:去除病因。

补钾原则:采用分次补钾,变治疗边观察的方法。

①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缓慢滴注;②输入钾量应控制在20 mmol/h以下;③每日补钾不应过多;④见尿补钾。

5、代谢性碱中毒病因:胃液丧失过多、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缺钾,利尿药的使用;临床表现:①呼吸变浅变慢,嗜睡、精神错乱或谵妄,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组织缺氧;②血浆游离Ca2+降低;③低钾血症;治疗:①去除病因,应用生理盐水;②补钾,应用酸性药物,氯化钾。

6、休克的临床表现:⑴休克代偿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⑵休克抑制期:①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神志不清、昏迷。

②全身皮肤黏膜紫绀,四肢冰冷,出冷汗;③脉搏细速或扪不清,血压下降(BP<90mmHg)或测不出,脉压差更小;④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每≤25ml);⑤代谢性酸中毒;⑥出血倾向:常提示已发生DIC;⑦呼吸困难综合征:呼吸困难呈进行性;虽给大量吸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氧分压。

7、休克的治疗:⑴一般紧急治疗:①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②吸氧:多间歇给氧,给氧量6~8L/分;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作气管切开或气插;④镇静、止痛:严重颅脑损伤、呼吸道损伤及腹部损伤诊断未明者除外;⑤保持正常体温:防止加温、避免受凉、必要时降温⑥休克服: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600~800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