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有机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第一章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1)一、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年销售额达860亿元 (1)二、我国12%的耕地种植无公害农产品 (1)三、绿色食品质量监管迈上新台阶 (2)四、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市场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4)五、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前景看好 (5)第二章我国有机食品行业政策分析 (7)一、国务院下达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 (7)二、十一五我国要扩大绿色食品生产 (12)三、转基因农产品标识将有法可依 (13)第三章我国有机食品子行业发展分析 (15)一、农业部:四大问题困扰我国奶业发展 (15)二、国内大豆产业面临外资蚕食 (15)第四章国际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18)一、有机农业的概况与展望 (18)二、苏黎士私人银行:玉米和小麦价格看涨,成为投资首选 (20)三、俄罗斯绿色食品行业潜力与障碍并存 (20)第五章我国有机食品相关行业分析 (22)一、我国“保健食品”为何成“重灾区”? (22)二、中国茶叶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23)三、我国“饮料”行业新进者的机会在哪里? (25)四、后期国内食用油市场压力尤 (27)五、食品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28)六、中国面粉行业的现状与趋势 (29)第六章我国有机食品行业重点区域分析 (34)一、黑龙江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大型标准化基地 (34)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 (34)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值36户过亿 (35)四、广东绿色食品企业达110家88种产品出口 (35)五、广东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与对策分析 (35)六、双城市建成全国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39)第一章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分析一、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年销售额达860亿元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我国绿色食品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绿色产品年销售额达到860亿元。

目前,绿色食品已不仅是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产品精品品牌,而且成为农业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中的一个新兴产业,为我国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全国绿色食品产品年均增长29%;2002年至2004年,年均增幅进一步上升为56%以上。

截至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6496个,年销售额860亿元。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管理。

目前,全国共设立产品定点检验机构27个,环境定点监测机构60个;有30个省(区、市)和1020个市、县政府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

以农业系统为主体的全国绿色食品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健全。

我国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出口,开辟了一条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路。

2001年至2004年,全国绿色食品出口额年均增长50%以上,绿色食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二、我国12%的耕地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全国现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1627个。

其中,种植业产地15881个,面积1644.4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6%。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安全农产品。

2002年7月,农业部着手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3年4月,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正式启动。

3年多来,在各级农业部门的组织和推动下,无公害农产品步入了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统一认证的无公害农1产品累计已达16704个,获证单位10583家,产品总量10439万吨。

其中种植业产品12837个,畜牧业产品1841个,渔业产品2026个。

罗斌说,无公害农产品以初级食用农产品为主,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

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质量达到我国强制性农产品标准要求,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其产品认证也属于公益性事业,不收取费用,实行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

三、绿色食品质量监管迈上新台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食品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新形势,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使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继续保持在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上,为保证人民消费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的合格率为97.8%,在国家认监委开展的农产品认证专项检查中,绿色食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该中心按照“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提高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规范了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以企业年检为重点,市场监督为补充”的监管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维护了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的严肃性,树立了监管工作的权威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2004年,增加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1117家,新认证产品3080个,分别比上年增长21.7%和76.4%。

全国共有2836家企业的6496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实物总量达4600万吨,年销售额超过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产地监测面积596万公顷。

从产品的类别结构上看,种植业产品占61.4%,畜牧业产品占17.2%,渔业产品占4.1%,其他类产品占17.3%。

绿色食品认证增长61%,企业增长38.5%;这与我国农业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是密不可分的。

绿色食品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中心主要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标志监管员队伍。

实行标志监管员注册管理制度,要求参加企业年检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注册,取得资质,才能上岗,形成专业化的绿色食品监管员队2伍。

去年省一级的监管员培训审核基本完成,今年,逐步向地市延伸,计划在1-2年内达到每五家绿色食品企业有一名专职监管员,形成不断加强的、从上到下的专业化监管队伍。

二是完善年检制度。

中心根据新形势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企业年度检查为核心,专门修订了工作规范,使年检工作更加全面、科学、细致。

年检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到企业实地检查,由绿色食品标志监管员对企业的产地环境状况、生产过程、仓储、运输等进行全面检查。

在年检工作规范修订之前,企业实地检查比例为30%,另外70%的企业通过书面调查方式进行。

而现在实地检查率必须达到100%,即每年对企业至少进行一次实地检查。

第二是中心和各省绿办每年委托由农业部、技术监督等部门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检,保证检验的公正性。

对年检不合格的企业取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通过年检工作,强化对绿色食品的监管工作。

三是加大超范围用标和超期用标的纠正力度。

根据标志管理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实行“一品一号”的原则,每个产品的标志编号不得用在其他产品上。

尽管中心加大对用标的管理力度,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违反用标规定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超范围使用标志,超期使用标志、一标多用等。

因此他们一方面在制度上、合同中加强约束,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规范用标的指导和监督。

同时教育企业只有用标规范了,绿色食品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假冒产品才更易被告别和查处,侵权行为才会得到退制。

四是依靠工商管理部门配合打假。

中心和每一级绿办都与工商部门积极衔接,所有通告都报送各级工商部门,并在社会上公示,双方形成了互动。

在执法过程中,有的工商部门来信来函查询,他们和各地绿办及时答复,作为执法的依据,执法部门的行动也对企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建立公告、通报制度。

通报制度作为年检的配套措施,在全国性媒体上进行公告,除了对认证合格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进行公告,而且还对检查不合格、被取消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和过期未续展产品也进行公告,并且在绿色食品系统内予以通报。

公告通报制度让企业感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对产品质量和用标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3四、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市场前景及面临的挑战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它不使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是一种真正纯天然、高品质的环保健康食品。

近十年来,随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认可,以及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增加,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上升较快,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丹麦等,市场份额达到了2-3%,预计在今后十年时间有望达到10-15%的份额。

世界有机食品的零售价格一般比普通食品高20%-40%,在欧洲有机食品的零售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出50%甚至更高;英国有机食品贸易商预测,今后10年间,有机食品世界市场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美国有机食品销售已从1980年的7800万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45亿美元,每年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高达20%以上;德国有机食品年销售额大约为15亿马克;韩国有机食品销售量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日本1996年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销售额为1945亿日元,到1999年已达到3000亿日元,近几年日本对我国进口的农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公司只进口有机食品以满足市场上对有机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的有机食品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发育程度还很低,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

从市场份额看,有机食品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还很低,现有的认证有机产品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的。

但综合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需求趋势以及未来国内市场的逐步成长,中国有机食品无疑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众多来自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制约,使得我国的有机食品发展在如下几方面仍面临极大的挑战。

1、信息资源及咨询开展有机食品生产的基地及企业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该种什么作物?什么品种?才能打入国际市场,获得利益。

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及人才。

即便在互连网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可以获得许多相关信息,但可靠的国际有机食品贸易信息的获得仍离不开专门的技术人员的分析和加工。

2、政策引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生态农业县、生态示范区及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以基地建设为主,未与产品开发战略紧密结4合,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都很低。

有机食品生产多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财力十分有限,许多企业还没有外贸进出口权,并受到国内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制约。

因此国家应着手制订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一批重点基地、产品及企业,给予政策性扶持和优惠,促进有机食品规模化基地的建立以及大型贸易及生产企业的形成。

3我国目前的一家一户式经营体制已构成有机食品(也是农产品)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最大障碍,如何把这些分散农户组织起来,统一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保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成为各个基地的主要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