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讲座茶文化
西南茶区
西川、贵州、东北(大中叶品种为主;主产红茶兼绿黑茶)
茶叶分类
按生产工艺 (绿茶、白茶、黄茶、青茶、
红茶、黑茶)
按发酵程度 (完全不发酵、轻前发酵、
轻后发酵、半发酵、全前发酵、全后发酵)
按季节
(春、夏、秋、冬)
按产地分类 ( 高山,平地)
茶叶的文化特点
什么是茶文化?
茶具种类于功能
茶道: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 针、茶瓶。
茶夹,取放和清洗品杯用的。茶勺,取茶叶用的。茶拨, 用于将茶荷中的茶叶拨入茶壶中。茶漏,置放在壶口, 防止茶叶洒在桌上。茶针,过去做的紫砂壶大部分是独 空壶,没有球孔或网孔,所以需用茶针去通畅壶嘴。茶 瓶,置放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针的瓶子。
冒冷汗,呕吐,俗称醉茶)
8.饮茶的最好时间 (上午10点半左右,下午2:30—4:30左右
茶茶
用具
Part one
第
水选
四 章
择
和
泡
茶具的选择
一、茶具的材质级特点 “器为茶之父”,茶具的材质对茶汤的香气和味道有重要
的影响,因此茶具多以材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如今, 最常使用和出现最多的茶具主要有紫砂茶具,瓷器茶具, 金属茶具,玻璃茶具和竹木茶具。
文化范畴之内。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 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第一道茶, 称为“清苦之茶”,寓意为“要立业,就要先吃苦”。第二道茶,称为 “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 第三道茶,称为“回味茶”。
饮用—唐代陆羽的煮茶技艺 宋代的点茶技艺 明清的散茶瀹饮技法
2:烧成温度独特(普通陶制品烧成温度不能超过1000,瓷器则在1200以上, 紫砂壶的烧成温度是1100-1200,处于陶和瓷之间,所以紫砂壶击之声音不似 普通陶器那样低沉也不似瓷器那样清脆。由于烧制温度独特,紫砂壶不似其他 陶器那样易磨损,而是愈用愈光亮。
3:致密度和吸水率独特(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因此吸 水率高,有吸收茶之香气的特性。
瓷茶具的特质:
1:材质溶点高,成品击之清脆,瓷器的原料是瓷土,又称高岭土, 烧成温度1200以上,比陶器紫砂都高,由此成品变为洁白或青白色, 质地坚硬,一般使用不会被磨损。
2:成品致密度高,气孔率仅为2-6%,吸水率仅为0-0.5%,几乎不 吸水用此泡茶不会吸异味和茶味,可一具多用,尤其是品茗杯,可 分别品饮几种茶类也不会香气串杂,作为品茗杯,较适宜茶艺馆使 用,另一方面,由于瓷器质地精密,吸水率低,可以用洗涤剂清洗, 消毒也容易处理。
保健功能:1.增强毛细血管
2.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
3.抑菌杀菌
4.可使由甲状腺毒症引发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恢复正常
5.抗辐射损伤
6.抑制致癌物质形成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氨基酸
氨基酸 含量2-4% 茶氨酸含量1.5-2%
茶氨酸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氨基酸,茶氨酸几乎唯茶叶中仅有。
科
学
第
饮
Part one
二
茶
章
茶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茶多酚
茶多酚 含量:20-30%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由儿茶素、黄酮类物质、 花青素、和酚酸四大类物质组成。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 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 克星”。
茗炉:烧水的器具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 “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杂件:公道杯、茶巾、网架、漏斗、茶宠、茶托、茶洗、 茶叶罐、香炉、茶荷、养壶笔、普洱刀、养壶袋、壶托 等等。
泡茶用水
“水为茶之母”
水分为天水 地水 软水 硬水 酸性水和碱性水 加工水
天水:在茶道中,大自然的雨水,雪水,露水等,被称为天水。
茶具种类于功能
茶壶: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现代说到茶壶,泛指宜 兴紫砂壶。准确的说是指泡茶的壶,从材质分为紫砂壶、 瓷壶、玻璃壶、铁壶等。
品茗杯:直接用于品茶喝茶的杯子。 茶盘: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的器具,它可以
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 层也可以是夹层。
咖啡碱 含量:2-5%
保健功能:1.利尿 2.增强血液循环 3.助消化 4.兴奋中枢神 经 5.促进新陈代谢
科学饮茶
1.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喝茶
(我们在饭前饭后是不适宜喝茶的,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 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 白质的吸收。)
2.吃海鲜,服药前后半小时不喝茶
(茶叶中所含的鞣酸很容易与胃中的生物碱发生作用形成不 溶的沉淀,从而使药不能被人体吸收,发挥不了药效作用。 吃海鲜后喝茶长结石)
中国的茶区分类
中国四大茶区:华南、江南、江北、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大中叶品种为主,含乌龙茶,兼红
茶,绿茶品种;主产乌龙,兼红、绿、白茶)
江南茶区
浙江、江西、湖南、苏南、鄂南(中小叶种;主产绿茶,功夫茶,兼黑茶)
江北茶区
长江以北、鄂北、河南、苏北、陕西(绿茶类中小叶品种;主产绿茶)
中国茶文化与中国茶艺
1 茶叶的概况 2 科学饮茶 3 茶具选择和泡水 4 六大茶类介绍 5 茶冲泡于储存
CONTENTS
目
录
茶
叶
Part one
第 一 章
的 概 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茶叶概况
Dragon Boat Festival
茶是世界三大不含酒精的饮料之一。中 国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今已有 6000—7000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 利用约有4000—5000千年的历史。最初人 们将茶树叶放在水里煮,饮茶汤做药用, 食嫩叶作为蔬菜,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 慢普及成为一种饮品。
茶艺和茶道的不同
茶道是日本人引入中国唐宋饮茶法,结合基本土礼仪习俗形成规定程式的 “茶道”。比较表如下——
称谓 环境 形式 意念
茶艺 优雅 着意艺美 憧憬
茶道 幽静 效法自然 循规
关于茶的美丽传说
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 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也是传说中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神农氏为 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亲自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 用釜锅煮水,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是锅里面的水变成黄绿色, 神农氏喝了一点汤水,这水味道清香,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药材,随 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总结出来,这种植物能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 利尿解毒的作用。
4、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35%
茶叶的功效
药用—陆羽(733年—804年),,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 仙、茶圣。陆羽说过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很显然,在这里 茶是类似于灵芝草之类的药物,体现的茶的药用价值,被记录在“神农尝 百草”中。
食用—擂茶 白族三道茶 ,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于茶
紫砂壶具有的特殊性能,在使用上有传热慢,不烫手,泡茶不走味,储茶 不变色,盛暑不变馊,由于紫砂壶的易吸味吸水的特性,在清洗时,只能用清 水清洗,不能用洗洁剂清洗。
紫砂壶的选购:1.听声音 2. 观造型 3.看斟水是否流畅 4,。试壶把
瓷器:白瓷 青瓷 黑瓷 彩瓷 骨瓷 景瓷
瓷器:瓷器在我国有广泛生产,厂家众多,但闻名中外的首属景德 瓷。景德又有“中国瓷都”的美誉。
加工水:像蒸馏水,农夫山泉,等经过加工处理的称为再加工水。
自来水的处理 自来水在生活饮水中最为常见,自来水是暂时性硬水,烧开后,水中的矿物质沉淀析出,
地水:地水是指大自然中的山泉水,溪水,江河湖海水,地下水等。
软水:泡茶用水由软硬之分,所谓的软水是指每公升水中钙离子 和镁离子的含量不到10毫克。软水中其他溶质含量少,茶叶的有效 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 滋味鲜爽。
泡茶用水
硬水:每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超过10毫克的即为硬水了,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 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茶味就会变淡,如钙含量高,则滋味会 变得苦涩,所以硬水并不适合泡茶!
唐朝茶事
文成公主与茶
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促进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和经济文 化交流。由于文成公主爱饮茶,嫁妆里自然也少不了茶叶,茶文化业 随之传入西藏,饮茶习俗在西藏地区逐渐形成,发展到今日的“宁可 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并在当时的贵族间盛行,因此开始了两地 的茶马交易。当时,文成公主刚嫁到吐蕃,适应不了高原干冷的气候 环境,对每餐肉多乳多的饮食业不习惯,常常感到油腻,消化不好。 于是便想到把清爽的茶加进奶中饮用,果然好了很多,这便是奶茶的 由来。她还尝试在煮茶时,加入酥油、盐、松子等,发现成了现在的 酥油茶。文成公主还经常把茶赐予臣民,使得越来越多的藏民感受到 茶水清幽的口感和清脑提神的功效,对西藏茶叶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 统称紫砂泥
紫砂壶的特质
1:原料独特(紫砂壶有紫砂泥制成坯后经高温烧制,其特点是含铁量高,颗 粒较粗,在开采陶原料中,大约一千吨泥料,才能得到一吨紫砂泥。紫砂泥属 高岭-石英-云母类型。紫砂泥的紫泥、绿泥及红泥都能烧制成产品,为了丰富 紫砂茶具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需要,常常把几种泥料混合配 比,使产品烧成后呈栗色,深紫,朱砂紫,青灰,棕黑,黑绿色等。
保健功能:1.抑制咖啡因引起的兴奋
2.增进脑中a波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