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钢1850冷轧线酸洗工艺

首钢1850冷轧线酸洗工艺


酸洗原理—带钢氧化铁皮组织结构
磁性体Fe3O4
富氏体FeO
带钢基体
蓝灰色氧化铁皮表面,生成温度大于1100℃
酸洗原理—带钢氧化铁皮组织结构
结论: 经过一般的热轧和退火后,氧化铁皮由FeO 相组成,Fe3O4层仅为氧化铁皮层的4~18%, 在许多情况下没有Fe2O3。且氧化铁皮层不 分层的,在铁被氧化的同时,体积增大使 氧化铁皮层出现裂缝和起皮,从而使生成 的氧化铁相互渗透而且是不规则的。
冷却工艺
酸液中铁盐含量
机械拉矫 紊流因素
影响酸洗的因素
氧化铁皮组成结构及厚度
酸 洗 时 间 ( 标 准 单 位 ) 0 10 20 30
15
酸 洗 时 间 ( 标 准 单 位 )
13 氧 化
20 15 10 5 氧化铁皮厚度,μm
13 11 9
870 890 910 930
11 铁

9 厚 度 7
影响酸洗的因素
其它 •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一些含碳量较高强度较大的 中、高碳钢,为了便于轧制,在酸洗之前都要进 行退火处理(初退火)。这些经过初退火的带钢, 长时间(大约24小时)在高温(约780℃)下加热, 使得钢板表面的氧化膜加厚,加之钢中的硅、铬 等元素的原子在高温下较多地从钢板内部向外扩 散并与钢板表面的氧原子结成难溶的氧化物,从 而增加了酸洗的困难。为了除去这些初退火后带 钢表面生成的氧化铁皮,就必须增加酸的浓度、 延长酸洗时间或采用混合酸酸洗(如硫酸、酸洗 时加入食盐,形成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
酸液种类
酸液种类 比较项目 1.溶解氧化物的能力 2.浓度提高时,去除氧化物 机理 3.提高酸洗效率途径
4.对带钢基体溶解的能力 5.洗完好带钢表面的质量
盐酸
硫酸


主要靠溶解
提高浓度显 著 小 好
主要靠机械剥 离 提高温度显著
大 差
结论——总体来说,酸洗效果:盐酸>硫酸
影响酸洗的因素
酸液温度、浓度(以盐酸为例)
酸洗概述—酸洗机组的比较:推拉式酸洗机组
• 推拉式酸洗机组酸洗,每根带钢经夹送辊依次 咬入,不用焊接,推送向前,直至卷取,逐卷 带钢间断地通过酸洗机组。
酸洗概述—酸洗机组的优缺点比较
比较项目 连续 推拉
设备简单 设备重量轻
厂房高度较低 投资省 组织生产灵活性 酸洗时间短,加热启动快,调节酸液成分快 重新启动时无需引带 动力剪外还可使用拉剪 改善带钢平直度能力较好 @ @ @
酸洗后带钢表面残留物 **,mg/m2带钢
300~200
150
≤50
酸洗概述—酸洗机组
• 按带钢酸洗的过程分类可分为连续卧式酸 洗机组、连续塔式酸洗机组和半连续式酸 洗机组(它也称推拉式或推式)。
酸洗概述—酸洗机组的比较:连续酸洗机组
• 连续式酸洗机组的工艺特点是钢卷逐卷展开后, 钢卷与钢卷之间头尾焊接起来连续地通过酸洗槽。
深槽酸洗
70年代中期。酸液深400~1000mm。
浅槽酸洗
浅槽紊流酸洗
70年代末期,1983年德国MDS公司开发了紊流酸洗。酸液深 小于400mm 。
酸洗概述—三种酸洗技术的比较
参数比较 酸洗时间*,% 酸雾量*,% 电耗量*,% 热传递*,% 槽内带钢提升器 槽内带钢位置控制 槽内断带事故处理 深槽 100 100 100 100 有必要 不可能准确检测 困难,费时 浅槽 80 60 70 200 没必要 可以准确检测 容易 紊流 65 60 70 700 没必要 可以准确检 测 容易
μm
95%Fe3O4,5%Fe2O3 90%FeO,8%Fe3O4,2%Fe2O3
酸洗时间 氧化铁皮厚度
影响酸洗的因素
钢铁成份及合金组成
使疏松 使致密 C
Mg、Ca
SiO2、尖晶 石结构 Cr2O3· Fe O(不锈 钢)
Al
影响酸洗的因素
带钢厚度及冷却工艺
带钢厚度
带钢冷却工艺
氧化铁皮
影响酸洗的因素
酸洗原理—氧化铁皮的形成
结论: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是热轧带钢在 终轧后、卷曲时及冷却时产生的。
酸洗原理—氧化铁皮的形成
在从精轧末机架出来的带钢表面上,铁原 子首先与空气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第一层 氧化物,这层氧化物可能是致密的Fe3O4, 或者是疏松的FeO。在第一种情况下,氧化 铁皮的进一步增长过程可能只靠氧和铁的 离子扩散来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空 气中的氧可自由地通过多孔、疏松的氧化 铁皮,而使氧化铁皮加厚和致密化。无论 上述哪种情况,最终结果就是形成了我们 通常所看到的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
酸洗原理—有利于酸洗的氧化铁皮
影响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因素 终轧温度及速度 冷却速度 卷曲温度 轧辊粗糙度
酸洗原理—有利于酸洗的氧化铁皮
• 终轧温度和轧制速度
氧化铁皮厚度
氧化时间
氧化速度
轧制速度
准确 控制 轧制 速度
温度(摄氏度)400
600 800
1200
卷曲温度
FeO
Fe3O4
酸洗原理—有利于酸洗的氧化铁皮
酸 洗 时 间
某浓度酸液在一定 温度下,酸洗时间 随铁盐含量的变化 曲线
FeCl2含量
• 酸含量增加和温度升高时,酸洗时间可减少,且随着 FeCl2含量的增加,酸洗时间急剧减少到最小,此时 FeCl2的浓度比饱和浓度低4%~8%。以后,酸洗时间又 急剧增加,一直到FeC12达到饱和,酸洗时间最长。酸溶 液温度越低,酸洗时间的最小值也就越明显。最短的酸洗 时间是在FeCl2最佳含量的情况下得到的,即FeCl2的浓 度低于饱和浓度4~8%。
酸洗是用化学方法除去金属表面氧化铁皮的 过程,通常采用盐酸(HCl),因此也叫化 学酸洗。
酸洗概述—酸洗目的
目的:去除热轧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铁锈)
• 轧制时会将氧化铁皮压入带钢基体,影响 冷轧板表面质量及加工性能。 • 氧化铁皮破碎后进入冷却润滑的乳化液系 统,损坏设备并缩短乳化液使用寿命。 • 损坏轧辊。
H H2
Fe2O3+H
→ FeO+H2O
基铁
Fe3O4+H → FeO+H2O
FeCl3+H → FeCl2+HCl
影响酸洗的因素
• 材料物理性因素 • 工艺因素
影响酸洗的因素
影响酸洗的因素
材料性因素 氧化铁皮组成 氧化铁皮厚度 钢铁成份及合金组成 酸液种类 酸液温度 酸液浓度 工艺因素
带钢厚度
酸洗原理—有利于酸洗的氧化铁皮
• 卷曲温度
FeO Fe3O4 Fe2O3 体积总分子量
FeO
Fe3O4
温度(摄氏度)700 900
Fe2O3
1100
氧化温度对氧化铁皮的影响图
酸洗原理—有利于酸洗的氧化铁皮
•轧辊粗糙度
酸洗原理—有利于酸洗的氧化铁皮
结论: 对酸洗有利影响的带钢应满足 低的终轧温度和较高的轧制速度 低的卷曲温度 较高的冷却速度 光滑的轧辊
酸洗原理—酸洗机理
溶解作用
FeO+HCl→FeCl2+H2O Fe3O4+HCl→FeCl3+FeCl2+H2O
反应能力
Fe2O3+HCl →FeCl3+H2O
Fe+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FeO+H2SO4→FeSO4+H2O Fe3O4+H2SO4→Fe2(SO4)3+FeSO4+H2O
紊流酸洗
引言 • 热轧带钢的表面铁鳞与酸液的化学反应速度受多 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酸液的浓度和温度、钢板表 面温度等,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但另一方面, 在实用的范围内,通过提高酸洗速度,达到促进 扩散,使钢板表面温度迅速达到酸液的温度,这 样就必须加快钢板表面的物质传递,即酸和化学 反应物的扩散,改善传导率。其方法就是使酸液 在带钢表面形成高速紊流,促进物质传递,达到 使钢板表面急速升温的目的,从而大大缩短酸洗 时间。
首钢1850冷轧线酸洗工艺
目录
1、酸洗理论基础
(1)酸洗概述 (2)酸洗原理 (3)影响酸洗的因素 (4)紊流酸洗 (5)酸洗后序处理—漂洗工艺 (6)酸洗引起的带钢缺陷
2、首钢1850mm酸洗工艺设计
(1)1850mm工艺流程 (2)1850mm化学工艺段设计描述 (3)1850mm酸洗模型
酸洗概述—酸洗定义
影响酸洗的因素
机械拉矫影响
• 带钢经拉伸矫直机反复弯曲变形后,由于 氧化铁皮与基铁的塑性不同,氧化铁皮将 会不同程度地从带钢表面上剥落下来或产 生裂缝,因此,破鳞将能明显地增加酸洗 速度。实验指出,用硫酸酸洗时,采用破 鳞机可减少10%~50%的酸洗时间。
影响酸洗的因素
紊流影响因素
• 在连续酸洗机组中,酸槽内的酸溶液不仅受酸槽 结构和喷头压力的影响,还受到在酸溶液中运动 的带钢和酸洗时生成的氢气所搅动。因此,凝聚 在带钢表面上的蒸气及附着在表面上的氢气泡会 被及时除掉,也会使钢材附近的酸溶液不断更新, 酸液成分保持均匀,同时也能更好地让酸与带钢 表面接触,这样可以使酸洗过程进行得更快更好, 从而提高了酸洗速度。
酸洗原理—带钢氧化铁皮组织结构
酸洗原理—带钢氧化铁皮组织结构 氧化铁Fe2O3 磁性体Fe3O4 富氏体FeO
带钢基体
红色氧化皮表面,生成温度570~1100℃
酸洗原理—带钢氧化铁皮组织结构 氧化铁Fe2O3
磁性体Fe3O4
带钢基体
红色氧化皮表面,生成温度570~1100℃, 但从570℃开始缓冷
@ @
@ @ @ @ @
穿带速度高
运行速度高
@
@
酸洗原理—氧化铁皮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