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导论40题

政治学导论40题

政治学导论40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

即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它不仅包括敌对阶级间的关系和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还包括阶级内部之间的关系。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一切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都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一社会公共权力而展开的。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

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和政治规律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掌握。

总之,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二、政治系统论?
政治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而是受社会运动制约的一个部分。

政治系统就是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以及公民构成的一个系统。

在系统的要件中,其中一项的变化会引起其他项的变化。

政治系统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它从社会那里接受“输入”,把输入的信息处理后就作出某些“输出”(决定),决定的执行又反馈到“输入”单位。

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具体而
言,一是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就会发展得比较快;二是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三是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

从自由主义的英国模式、集权主义的德国模式、威权主义的韩国模式和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中国的实践来看,只有采取一种好的政治形式,才能使经济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由政治和经济制度构成的总体的制度环境决定了经济产权的基本形式即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决定了制度绩效。

四、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包含着丰富的制度主义方法论:1.在制度的含义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关系所构成的“硬约束机制”和宏观上的政体论。

2.在制度变迁的方向上,强调线性变迁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制度变迁。

3.在变迁方式上,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革命性突变。

4.在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中,认为最重要的是阶级关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权力结构。

5.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上,强调的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

6.在制度变迁的个人作用问题上,反对把个人偏好或信念看成是既定的,而是把偏好和信念看成是被解释变量,而不是相反。

五、政治权力的内容是什么?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首先,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包括物质上的利益或意识形态上的利益。

第三,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谁的力量大,谁就能控制、统治、命令和影响权力客体而达到自身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