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导论重点题

政治学导论重点题

政治学导论重点题1-1什么是政治?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2政治就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4政治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2-1什么是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2-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有哪些特征?1原则: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2:实现机制:一人一票的自由选举制3国家和社会的二元论造成了新的矛盾,形式上政治平等,实际上经济不平等4实现形式:代议制与选举制相结合2-3我国国家政治权力有哪些特征?1社会主义民主2议政合一3党管干部原则下的选举于选拔相结合的权力分配制度4民主集中制3-1什么是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2政治文化的功能是什么?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4-1当代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3新自由主义4新保守主义5社群主义6民族主义4-2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什么?1政治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2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固化和精华。

政治文化只有固化为意识形态时,才有稳固的结构体系4-3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现实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抽象的东西。

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的。

2总体性。

意识形态总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

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6掩蔽性。

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是以神秘的、扭曲的方式去反映现实世界。

5-1什么是政治社会化?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5-2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是什么?1家庭2学校3同辈团体4工作场所5大众传播媒介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7社会政治组织6-1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是什么?1社会是第一性的,国家是第二性的。

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国家决定社会。

国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国家维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提供社会服务。

没有国家,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转。

国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不能承担社会的全部作用。

3国家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不是全部4应建立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6-2什么是国家成立的共同体说和国家契约说?国家共同体说:政治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及有益的团体。

每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某种的善而建立的。

作为最高的团体并包括所有团体在内的国家或政治团体,其目的便在于最高的善。

社会契约说:由卢梭创立,以个人利益为基础,为了某种共同利益是联合成国家的最终目的,即在实现个人目的的无休止的斗争中不得已而建立契约,契约本身具有强制性。

6-3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1领土2人口3主权4政府6-4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危机是什么?1认同性危机2合法行为及3渗透性危机4参与性危机5分配性危机6-5单一制与联邦制国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什么?单一制与联邦制等国家理论产生于早发达国家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情境中。

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可以认为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的单一制是一种普遍形式。

在整个18世纪到19世纪,通过权力分享路径建构民族国家也确实是一种例外,就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美国。

因此,形成了联邦制例外论。

美国真正成为联邦制国家的转折点是南北战争,内战是对联邦制宪法的否定,之后的1787年宪法修正案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权力分享的联邦制国家。

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民族国家的成长都有血腥战争,战争是国家权力集中的最高形式,但是战争的结果可能是权力的共享,如英美;也可能是中央集权,如法德。

早发达国家在19世纪完成,晚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

7-1分权学说和议政合一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是什么?三权分立:分权学说虽然源远流长,但其影响并不大,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古老的分权学说才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产生了新的内涵,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

这一历史性工作的完成者是约翰·洛克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有分权的思想,他把政治权分为讨论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他没有提出制衡问题。

2洛克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是至上的,以此来支持当时已由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代议制。

3 18世纪,孟德斯鸠系统地创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学说。

他认为,从事务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他的分权学说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一直是各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所公认的原则。

首先采用这一原则的使美国。

议政合一: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批判在吸收卢梭的思想和巴黎公社实践经验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议政合一。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新兴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应是集立法权与行政权于一体的工作机关。

它由选民选举产生,并直接接受选民的监督和罢免。

2列宁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一致,主张废除立法与行政分立的议会制,“把国家的立法和工作与行政工作结合起来。

把管理和立法结合在一起”。

苏联是第一个采用议政合一的国家。

在苏联1936年宪法把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但最终决定权都属于苏联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

3我国实际上执行议政合一法则。

7-2官僚制的特征是什么?1等级制,即每个官员都拥有明确的特定权限,并对其上级负责。

2非人格化,即每个官员的工作是根据固定的规则而不是根据官员的好恶来确定;每项具体事务都必须保留文字记录。

3延续性,即行政官员是一个专制的薪金阶层,其职务稳定,并有望正常升级。

4专业化,即官员都是择优录用,受过专门训练,并系统了解所在领域的全部知识。

7-3如何认识官僚制与官僚主义的关系?1官僚制具有合理性,注重法律和知识,处于核心地位,是重要的要素。

官僚制的存在有其必要。

2要进行官僚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官僚制度。

减少权力,克服官僚主义,加强监管,确保官员办事公平公正。

8-1什么是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整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8-2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有哪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实行非竞争性的政党制度。

1一党专政式:只存在一个合法政党,如苏联2中国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1新闻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是什么?1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涉及新闻自由的限度和政府监管媒体的边界问题。

2政府对新闻媒体的影响:(1)政府制约着媒体的生存形式(2)政府有控制媒体经济的能力(3)政府掌握着媒体信息的来源(4)政府规定着媒体行为的合法性3媒体对政府的作用:(1)提高政府决策的公共性(2)提高政府决策的执行性(3)塑造政府形象(4)对政府形成舆论监督4新闻自由的限度止于不危害国家秩序和私人利益,而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公共利益和国家统治。

也就是说,在秩序这一目标上,新闻自由和政府管制达成了和解。

10-1政治家的作用是什么?1他掌握着核心权力,在政治体系中起着统帅与整合作用。

2在历史变革中起思想领导的作用,将人类的价值观导向正确的方向。

3.起到创造作用。

4政治家与民众共同创造历史。

不能否定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没有群中的支持与追随,再伟大的政治理想也不可能实现。

同样,没有思想上是领导者,民众就是一盘散沙。

11-1精英统治论的基本脉络是什么?1“在所有社会中都有两个阶级: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2社会始终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他们有良好的才能和品质3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行使统治权,政治不平等都将存在。

4精英统治论的核心是精英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实际上是企图以“精英”概念取代“统治阶级”概念。

11-2政治统治成和败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政治统治的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由统治到管理,由治理到善治。

2统治阶级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3成熟的政治统治越来越表现出维护社会公正的一面。

4要解决民生问题。

5要解决民主问题。

12-1治理和公共治理的内涵是什么?治理: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发展。

集体而言,治理指由许多不具备明确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已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能灵活地反应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

公共治理:在治理概念内涵的意义上更进一步具体化,用公共一词更明确地界定了治理的公共性、多元性和互动性。

12-2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参与原则2透明原则3责任原则4回应原则5协作原则6合法性原则12-3公共治理中参与原则的要素是什么?1授权。

(1)授权是指掌握主导权的政府和组织将决策权授予社会组织和组织内成员,允许他们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并对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授权是参与的前提,没有充分的授权,任何参与可能都意味着非法,而非法的参与并不能带来良性互动,相反可能导致对抗和压制。

2基层自治。

(1)作文政策执行者的基层官员真正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机械的执行权,而且要有部分自治权,即能够自我决定如何执行甚至变革政策和计划。

3对话协商。

(1)参与不单单是沉默的行动,沉默的行动不能构成自足的政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沉默合作常常意味着高压体制在发挥作用,而广泛活跃的参与常常伴随着此消彼长的发表意见的声音。

(2)公众在发表意见时,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对话协商的境界,不同声音的表达自然需要沟通和协商,逐渐形成共识性计划。

(3)对话协商意味着“对话式民主”,通过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方式,大到国家组织,中到社会机构,小到微观个体,都能够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并能和他人建立理性的沟通关系。

(4)参与式民主围绕公共利益这一最大的目标展开,它的倡导者设想,公共利益可以通过鼓励员工、顾客和公民对政策和管理决策进行最大限度的参与来实现。

13-1什么是政治参与?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13-2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是什么?1政治平等与自由是政治参与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