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测试题

信达第二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2.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位移和加速度反向B .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 .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D .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答案:D解析: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

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图1信达A .用水钟计时B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 .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 /t 2的比值的大小D .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CD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汽车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1v 和2v ,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a v 和b v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v ∶2v =(2+1)∶1,a v ∶b v =1∶3B.1v ∶2v =1∶(2-1),a v ∶b v =3∶1C.1v ∶2v =2∶1,a v ∶b v =3∶1D.1v ∶2v =3∶1,a v ∶b v =(2+1)∶1答案:B解析:将汽车的运动看做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通过后一半位移和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再由v =x t得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1v ∶2v =1∶(2-1);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和前一半时间所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同理可得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之比a v ∶b v =3∶1,选项B 正确。

图2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a 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 .在t 2时刻甲与乙相遇C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 .在0~t 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答案:A解析: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

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

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信达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 .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m 、9.8m 、14.7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 3 答案:ABC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s 内的位移x 1=12gt 20,第二个1s 内的位移x 2=12g (2t 0)2-12gt 20=32gt 20,第三个1s 内的位移x 3=12g (3t 0)2-12g (2t 0)2=52gt 20,则x 1∶x 2∶x 3=1∶3∶5,所以B 对;第1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4.9m 的时间t 1=2×4.9g s ,再下落9.8m 的时间t 2=2×14.7g-2×4.9g s ,再下落14.7m 的时间t 3=2×29.4g -2×14.7gs ,则t 1∶t 2∶t 3=1∶(3-1)∶(6-3),所以D 不对。

7.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m/s 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的速度也为40m/s ,有三种行进方式:a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 先减速再加速;c 先加速再减速,则()。

A .a 种方式先到达B .b 种方式先到达C .c 种方式先到达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作出v-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 <t a <t b ,所以c 种方式先到达。

8.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 s 内位移为x 1,第2个t s 内位移为x 2,则物体在第1个t s 末的速度是()。

A.12()x x t -B.12()x x t +C.21()2x x t -D.21()2x x t+ 答案:D解析:v =s t,所以第一个t s 末的速度v 1=122x x t +。

9.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 ,到R 点的速度为3v ,则PQ ∶QR 等于()。

A .1∶8B .1∶6C .1∶5D .1∶3答案:A解析:设P 点到Q 点的位移为x 1,P 点到R 点的位移为x 2,v 2=2ax 1,9v 2=2ax 2,所以PQ QR =121x x x -=18。

信达10.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甲车,根据上述条件,则()。

A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通过的路程C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的时间D .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答案:A解析:设乙车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乙车追上甲车,则有v 0t =12at 2。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v 乙=at ,解以上两式得v 乙=2v 0,A 正确,D 错误。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位移x 乙=x 甲=v 0t =12at 2,解得t =02v a。

因a 未知,故t 和x 2都不可能求出,B 和C 均错误。

二、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在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图3(1)打点计时器应接在______压______电源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_____s 。

(2)如图3所示,是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取0点为起始点,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它们间的距离依次为x 1=________,x 2=________,x 3=________。

由此可计算出第2个、第3个计数点处的速度分别为v 2=________,v 3=________。

整个运动的平均加速度a =________。

(图中标尺分度值是mm )答案:(1)低交流0.02(2)0.12.50cm3.50cm4.60cm0.30m/s0.41m/s1.0m/s 2解析:(2)v 2=122x x T+=2.50+3.502×0.10×10-2m/s =0.30m/s , v 3=232x x T+=3.50+4.602×0.10×10-2m/s =0.41m/s 。

由Δx =aT 2得a 1=12x T ∆=212x x T -=3.50-2.500.102×10-2m/s 2=1.0m/s 2,a 2=22x T ∆=322x x T -=4.60-3.500.102×10-2m/s 2=1.1m/s 2,a =122a a +=1.0m/s 2。

12.一小孩从20m 高的阳台摔下,与此同时一青年在距离落点12m 处发现并迅速赶过去迎接,设青年以8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要安全救下小孩,试估算青年的反应时间最多为多少秒?(g 取10m/s 2)答案:0.27s13.一列火车进站前先关闭气阀,让车减速滑行。

滑行了300m 时速度减为关闭气信达 阀时的一半,此后又继续滑行了20s 停在车站。

设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始终维持不变,试求:(1)火车滑行的加速度;(2)火车关闭气阀时的速度;(3)从火车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位移。

答案:(1)-0.5m/s 2(2)20m/s (3)400m解析:由2200122v v ax ⎛⎫-= ⎪⎝⎭,002v at =+解得v 0=20m/s ,a =-0.5m/s 2;由2ax 2=202v ⎛⎫ ⎪⎝⎭得x 2=100m ,则x 总=x 1+x 2=400m 。

4.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 ,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 取10m/s 2)答案(1)305m (2)9.85s解析(1)由221012v v gx -=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m/s 。

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222122v v ax -=,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 2=125m 。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 =x 1+x 2=305m 。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1v g =6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 212 3.85s v v t a-==。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 1+t 2=9.85s 。

相关主题